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宁 页数:1320
Tag标签:无
前言
《西方戏剧理论史》的出版,不仅对中国戏剧学学科的建设是一件大事,对进入转型期的中国戏剧艺术也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衷心地向此书的主编周宁教授及参加编写的各位青年学者致敬。 中国自从引入西方戏剧以后,处于学步期的戏剧创作、戏剧演出艰难求索,与此同时,对西方戏剧理论也有所介绍。当时,西方戏剧正处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彼此碰撞而又相互沟通”的复杂局面。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文化界观照西方戏剧理论的视野是开放的,也可以说,是兼收并蓄的。
内容概要
《西方戏剧理论史》包容的时间跨度有两千多年,空间范围包括欧美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样广大的时空之内,可见的戏剧理论专著和论文,少说也是数以百计,其中,对戏剧艺术观照的角度、层面各有不同,论者的观点、主张更是百家争鸣,纷杂不一。学界尽知,对这浩瀚的材料进行搜集、梳理,原本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何况,作为一部理论史专著,对占有的材料还要进行辨析、归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论者和论著,对其中的观点、主张进行条分缕析,归类分期,结构成书。要完成这样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更需要编写者有理论的热情和能力。所谓“热情”,指的是对理论研究工作的责任感,甚至还要有点抗干扰的定力和耐力。所谓“能力”,则是指理论分析的才力和思想的敏捷与深刻。在今天的学术界,后者固然是必要的,前者则显得更为珍贵。这部“理论史”正是两者的融合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结出的果实。
作者简介
陈世雄(博士生导师),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俄语专业。1982年获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并分配到厦门大学任教。研究方向为戏剧理论、俄罗斯与欧美戏剧、闽台地方戏剧。1985年10月至1986年9月在列宁格勒大学进修。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3年到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1998-1999年到莫斯科文化大学做访问学者。1990-1999年任中文系副主任。现为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肪缂倚?崂硎隆⑾妹攀邢肪缂倚?岣敝飨1983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第一部专著《西方现代剧作戏剧性研究》。书中首先回顾了19世纪欧洲“新戏剧”的革新与探索,然后着重论述了契诃夫的心理剧、布莱希特的叙事体戏剧和荒诞派戏剧等现代西方戏剧流派的戏剧性问题。这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最早出版的外国戏剧研究专著之一,曾经产生较大影响。 郑尚宪,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男,福建省仙游县人。1954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同时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戏曲历史及理论专业研究生,从钱南扬教授、吴白陶教授研习中国古典戏曲。1985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6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个体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王季思教授、黄天骥教授研习中国古典戏曲与古典文学。1989年获博士学位,分配至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工作,任刊物编辑、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1997年调入厦门大学,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研究生班主任。
书籍目录
上册总序序(谭霈生)导言第一部 古典、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第一章 古希腊的戏剧理论第一节 哲学对诗的反思:古典戏剧理论的源起与论争第二节 回到原点与原典:《诗学》的意义体系第三节 《诗学》的悲剧理论:悲剧本体论、创作论、功用论第四节 《诗学》:西方戏剧理论历史与逻辑的起点第二章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第一节 古罗马戏剧理论中的拉丁传统:从贺拉斯到埃万提乌斯和朵纳图斯第二节 古罗马戏剧理论中的希腊传统:从《论崇高》、《喜剧论纲》到新柏拉图主义诗论第三章 中世纪的戏剧理论第一节 中世纪的戏剧与古典戏剧遗产第二节 中世纪的思维方式与诗辩第三节 拉丁西方的悲、喜剧概念以及拜占庭传统第四节 阿威罗伊的《诗学》评注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代的戏剧理论第一节 在古典之地诠释古典:意大利的戏剧理论第二节 探寻现代民族戏剧资源:西班牙和英国的剧论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第一节 围绕《熙德》的论争:新古典主义原则的确立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从意大利到法国第三节 走向成熟进程中的新古典主义剧论第四节 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法典:《诗的艺术》第二部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第六章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与浪漫主义戏剧理论第一节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第二节 浪漫主义戏剧理论的一般描述第三节 法国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第四节 英国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第五节 德国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第七章 黑格尔的戏剧美学第一节 黑格尔体系概说第二节 《精神现象学》中的戏剧理论第三节 《美学》与黑格尔的戏剧美学第八章 浪漫主义戏剧理论的终结:瓦格纳主义的精华第一节 瓦格纳对同时代戏剧的批评第二节 作为理想的理论:“未来的戏剧”第三节 瓦格纳主义的历史意义第九章 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先驱:狄德罗与莱辛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意义第二节 狄德罗:真实情境的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第三节 狄德罗的表演派演剧理论第四节 莱辛:真实性格的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第五节 莱辛有关剧作法与表演的理论第十章 经典现实主义戏剧理论:从易卜生到萧伯纳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时代精神第二节 经典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第三节 社会问题剧与幻觉剧场第十一章 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第一节 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双重真实观第二节 走向类型融合的戏剧理论第三节 自然呈现的戏剧道德教育意义第十二章 自然主义戏剧理论第一节 自然主义戏剧理论:反叛浪漫主义与佳构剧第二节 自然主义戏剧理论:主张科学真实第三节 自然主义戏剧理论:尝试科学分析第四节 自然主义戏剧理论和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关系第十三章 阿契尔与剧作法理论第一节 剧作法的理论前提:戏剧的本质第二节 剧作的法则第十四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第一节 传统与创造第二节 真实性神话第三节 心理现实主义第四节 形体动作表演法第五节 创造角色第六节 有机天性的秘密下册……
章节摘录
“三一律”作为戏剧创作的基本原则是被意大利的理论家们从亚里士多德对戏剧事件和时间的描述中逐渐推演出来的。在卡斯特尔维特洛的论述中有关戏剧时间、地点和事件的限制已经大体上明晰了,并且从此影响着后来的戏剧创作和理论的发展。直到17世纪的法国,“三一律”便已然成为任何人不可稍有违背的金科玉律。这一法则一方面对当时法国戏剧创作和演出中的混乱状态有很好的规范作用,并促成了那些最杰出的新古典主义戏剧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束缚和限制了戏剧和理论的更大发展。关于“三一律”的是非功过,著名的英国戏剧理论家阿·尼柯尔(1894一1976)有很中肯的评价。他首先肯定将“三一律”作为创作中僵死的法则是荒谬的。接着他就提醒道:“但是,我们还要多加小心。提出三小时、十二小时或二十四小时这样的时限可能是荒谬绝伦的;但我们不妨问一下,如果我们不受陈规旧律的约束,对三一律作出更随便、更大方的理解,并把它看作是一种评论的意见,而不是一项‘规则’的话,那么,三一律是否仍然可以保持其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呢?”他引述了莱辛《汉堡剧评》中的一段话,认为希腊戏剧家:“他们承受这种限制是有原因的,是为了简化行动,慎重地从行动当中剔除一切多余的东西,使其保留最主要的成分,形成这种行动的一个典型(ideal)。这种典型恰恰是在无须附加许多时间和地点的繁文缛节的形式中最容易塑造成功的。”尼柯尔还举莎士比亚为例,认为“莎士比亚在他最优秀的悲剧中,的确好像力求哄骗我们相信,剧中的行动是迅速的;时间的间隔是短暂的;或更精确地说,他力求向观众掩盖这一事实:为了逼真,他在理论上允许某些场次之间有相当长的间隔”。“他越是严格地坚持一个地点,他所造成的戏剧效果就越有力,越强烈”。
编辑推荐
《西方戏剧理论史(全2册)》也可作为戏剧和文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