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灾害护理学》主要以我国现有的灾害护理培训与实践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最新灾害护理理念与理论,并根据各国灾害类型、卫生、经济、人文等所带来的政策及环境差异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编写而成。全书共九章,书中详细介绍灾害与灾害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灾害护理学的发展、灾害各期的护理活动、灾后脆弱人群的健康问题与护理、灾害导致的心理危机及其护理干预、灾害护理的专业发展等。《灾害护理学》的特色是以灾害周期为主线,重点论述灾害周期各期的护理活动及各类人群的护理重点,尤其在灾害稳定期的护理活动中重点阐述了备灾减灾知识,让大家理解与掌握备战灾害的救护知识与技能。
书籍目录
第一章灾害概论 第一节灾害的基础知识 一、灾害的定义 二、灾害的分类与分级 三、灾害的周期 第二节灾害及其影响 一、灾害危害概述 二、常见灾害及其危害 第三节灾害相关学科 一、灾害学 二、灾害医学 三、灾害护理学 四、灾后重建学 五、灾害心理学 第四节灾害相关制度与体制 一、灾害相关制度 二、灾害救援体制 三、灾害信息传递体制 第二章灾害护理概论 第一节灾害护理学科的构建 一、灾害护理的概念与发展 二、灾害护理的建立 三、灾害护理网络 第二节灾害护理相关理论 一、灾害护理与活动理论 二、灾害护理与时间论 三、其他相关理论 第三节灾害护理的特点 一、灾害时特殊的护理需求 二、灾害护理援助 第四节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一、护理人员的角色 二、灾害救援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第五节灾害护理相关伦理问题 一、灾害情况下“对生命的尊重”的伦理问题 二、灾害情况下个人与公众/公共利益 三、灾害时的综合性支援与伦理研究 第六节防灾减灾中的信息传播与利用 一、国际防灾减灾中的信息传播 二、我国防灾减灾中的信息传播 三、利用信息传播正确防灾备灾 第三章灾害超急性期的救援与护理活动 第一节现场搜救的医疗护理配合 一、现场搜救技术概述 二、现场搜救的护理配合 第二节现场紧急医疗救援与护理 一、灾害现场医疗救护概述 二、灾害现场的检伤分类 三、灾害现场的紧急救护实践 四、灾害超急性期的心理干预 第三节医疗点/医疗机构内的救援与护理 一、医疗点/医疗机构内救援体系的构成与作用 二、医疗点/医疗机构内的灾害救援流程设计 三、医疗点/医疗机构检伤分类点的设置与实践 四、医疗点/医疗机构的救护实践 第四节临时安置点受灾人群的护理 一、确保生命和安全 二、应对身体状况的变化 第四章灾害急性期、亚急性期的护理活动 第一节灾害急性期、亚急性期护理工作重点 一、灾害急性期的护理工作重点 二、灾害亚急性期的护理工作重点 第二节灾害急性期、亚急性期常见损伤的集中治疗及护理 一、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 二、四肢骨折与关节脱位 三、肢、指(趾)离断伤 四、颅脑损伤 五、多发伤、复合伤 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五章灾害慢性期的护理活动 第一节临时安置点受灾人群的护理 一、临时安置点的生活问题 二、临时安置点的健康问题 三、临时安置点的护理活动 四、常见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 第二节临时住宅受灾人群的护理 一、临时住宅受灾人群的生活问题 二、临时住宅受灾人群的健康问题 三、临时住宅的护理活动 四、常见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 第三节永久性住宅受灾人群的护理 一、永久性住宅受灾人群的生活问题 二、永久性住宅受灾人群的健康问题 三、永久性住宅的护理活动 四、常见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 第四节灾后伤病员的康复护理 一、骨折伤病员的肢体功能康复 二、截肢伤病员的肢体功能康复 三、脊髓损伤伤病员的肢体功能康复 四、脊髓损伤伤病员的排便训练 五、脊髓损伤伤病员的排尿功能训练 第六章灾害稳定期的护理活动 第一节灾害稳定期的活动概述 一、受灾脆弱性的评估 二、拟定备灾计划 三、备灾的组织化 四、备灾信息系统的建设 五、备灾资源的筹备 六、灾害警报系统的完善 七、灾害应对体制的完善 八、社区人群的备灾教育与训练 九、灾害稳定期护理人员的任务 第二节防灾减灾现状 一、防灾减灾社会现状 二、防灾减灾教育现状 第三节防灾减灾对策 一、地震的防灾减灾对策 二、水灾的防灾减灾对策 三、风灾的防灾减灾对策 四、火山灾害及火灾的防灾减灾对策 五、核泄漏事故的防灾减灾对策 六、新型流感的防灾减灾对策 七、大型事故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八、恐怖袭击的防灾减灾对策 第四节灾害救援志愿者条件与知识储备 一、灾害救援志愿者的素质要求 二、灾害救援志愿者的行动要点 第七章灾后脆弱人群的护理 第一节灾后孕产妇的健康问题及其护理 一、灾后孕产妇的常见健康问题 二、护理干预 第二节灾后儿童的健康问题及其护理 一、灾后儿童的常见健康问题 二、护理干预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灾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其护理 一、灾后老年人的常见健康问题 二、护理干预 第四节灾后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护理 一、灾后慢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健康问题 二、护理干预 第五节灾害伤残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护理 一、灾后伤残者的常见健康问题 二、护理干预 第六节灾后丧亲家庭的健康问题及其护理 一、灾后丧亲家庭的常见健康问题 二、护理干预 …… 第八章灾害心理危机及其护理干预 第九章灾害护理的教育、研究及专业发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 挤压伤(crush inj ury),即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traumatic thabdomyolysis),通常指肢体、躯干等肌肉丰富部位受到重力的长时间、持续性挤压或长时间固定体位导致自体压迫等原因引起肌肉、神经缺血缺氧,四肢筋膜腔内压力增高、组织坏死及功能障碍。挤压伤可导致大量肌肉坏死、肌红蛋白入血,引起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在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山崩等)或人为灾害(如战争、矿山事故和恐怖事件等)中产生大量创伤,其中挤压伤是发生率较高的伤害之一。而挤压综合征导致的急性肾损害是仅次于建筑物坍塌外伤的第二大死因。统计资料表明,自然灾害中大约有20%的挤压伤病例,而在那些从倒塌的建筑物内被救出的伤病员中大约40%为挤压伤病例。“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导致大量伤病员死亡。 (一)临床表现 1.挤压伤的临床表现 受压部位可见皮肤压痕、擦伤、因局部张力增加而发亮,肢体渐进性肿胀,出现红斑、水疱、淤斑。触诊较硬,压痛明显。肢体远端皮肤发白,皮温降低,血管搏动早期多可触及,后期可消失。受累筋膜腔内肌肉收缩无力,被动牵拉时患肢剧痛。关节活动受限,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减退。挤压伤发展迅速,早期症状及体征易被误认为是外伤后的现象。发病超过12小时,缺血对神经及肌组织造成不可逆损害,可出现典型的无痛(painlessness)、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及无脉(pulselessness)等“5P”表现,此时往往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甚至可能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 2.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在挤压伤表现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肌红蛋白尿以及少尿或无尿等急性肾衰竭症状。全身表现为在解除挤压后,全身代谢及内环境平衡紊乱,主要为全身无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意识恍惚,或烦躁、表情淡漠、少语、嗜睡,严重者可致昏迷。由于低血容量可引发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细弱、体温偏低,随后因水潴留而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改变。患者可出现酸中毒,血pH值小于7.35,乘余碱、标准碱下降,PC02正常或稍降低,患者呼吸深而快,心率加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肾功能障碍表现为:早期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尿液呈深褐色或者红棕色,尿中肌红蛋白浓度在解除挤压12小时后达高峰,一般持续12~24小时。此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但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尿量骤减或无尿时,肌红蛋白尿反而无从证实。肌红蛋白尿越严重,持续时间越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可能性越大。
编辑推荐
《灾害护理学》可作为护理人员的参考读物,同时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公选课教材和护理本科生教材,也还可作为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