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纪志耿 页数:377
内容概要
在后税费时代,要想使农村公益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为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方式转型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模式转变提供保证。这些措施包括三类:一是要构建民主合作型的政治体制,二是要构建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三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作者简介
纪志耿,中共党员,博士,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讲师,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近五年来,相继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15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l项,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
1.2.1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l.2.2 农村税费改革呼唤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模式的转型
1.2.3 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模式落后导致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1.2.4 转变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方式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3 若干概念界定
1.3.1 农村公益事业
1.3.2 农村基层组织
1.3.3 农村基层组织运行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本书的研究方法
1.4.2 本书的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本书的不足之处
2 我国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2.1 农村基层组织运行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2 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权威型基层组织运行下的政治动员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
2.2.1 权威型基层组织运行的表现
2.2.2 政治动员的手段
2.2.3 政治动员体制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绩
2.2.4 政治动员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带来的效率损失
2.2.5 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图形表达
2.2.6 权威型政治经济体制下广大农户的反应与抗争
2.3 改革开放后税费改革前农村汲取型基层组织运行下的供给主导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
2.3.1 汲取型基层组织运行的表现
2.3.2 供给主导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弊端
2.3.3 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村基层政府的公司化倾向
2.3.4 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一重一轻”现象背后的治理逻辑
2.4 税费改革后农村悬浮型基层组织运行下的行动迷失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
2.4.1 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运行造成的直接后果
2.4.2 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运行造成的间接后果
2.4.3 “悬浮型”政权下基层政府的“行动迷失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
2.4.4 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图形表达
3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框架设计
3.1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目标模式——农民需求主导型
3.1.1 农民需求主导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含义
3.1.2 实行农民需求主导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3.1.3 实行农民需求主导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3.2 农民需求主导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下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方式——有效竞争的服务型政府
3.2.1 从“掠夺之手”到“扶持之手”:有效竞争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3.2.2 有效竞争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3.2.3 构建有效竞争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3.2.4 构建有效竞争服务型政府的可行性
3.3 构建有效竞争的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三种实现机制
4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现行途径:基于辖区竞争主导型农村基层组织运行的视角
4.1 辖区竞争理论的文献回顾
4.1.1 中国特色的维护市场的经济联邦制
4.1.2 承包合约下的县际竞争
4.1.3 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
4.2 辖区竞争理论的现实批判
4.2.1 辖区竞争造成的社会后果
4.2.2 晋升锦标赛与国外“标尺竞争”的差异
4.2.3 中国特色辖区竞争机制的重建
4.3 “公益事业券”制度的引入与“自下而上”标尺竞争模式的构建
4.3.1 “公益事业券”理论:以教育券为例
4.3.2 “公益事业券”实践:来自中国的经验
4.3.3 以“券”投票与“自下而上”标尺竞争模式的构建
4.4 “以足投票”与新时期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方式转变
4.4.1 蒂布特模型的理论含义
4.4.2 蒂布特模型的研究和争论
4.4.3 蒂布特模型在我国农村人口流动中的适用性
4.4.4 “以足投票”与自下而上政府约束机制的构建
4.5 后税费时代辖区竞争主导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图形表达
5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过渡途径:基于组织竞争主导型农村基层组织运行的视角
5.1 公益事业供给理论的演变:从政府垄断到多元竞争
5.1.1 公益事业的政府供给
5.1.2 公益事业的市场供给
5.1.3 公益事业的自主供给
5.2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的市场供给
5.2.1 学术界关于农村公益事业市场供给模式的讨论
5.2.2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市场供给模式中的成功经验
5.2.3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市场供给模式中的失败案例
5.3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的自主供给
5.3.1 学术界关于农村公益事业自主供给模式的讨论
5.3.2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自主供给模式中的坎坷经历
5.3.3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自主供给模式中的制度创新
5.4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多元竞争模式的反思与总结
5.4.1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多元服务的引入必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5.4.2 农村公益事业市场化供给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给私人投资者以法律保护
5.4.3 农村公益事业市场化不等于私有化,在供给模式转变过程中要谨防公共财产被变卖和挪作他用
5.4.4 农村公益事业自主供给过程中要加大对搭便车者的监督和制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社群合作的交易成本
5.4.5 农村公益事业自主供给过程中要充分运用选择性激励工具,通过各种途径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
5.5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组织竞争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5.5.1 产业结构调整促发组织竞争
5.5.2 政府购买服务带动组织竞争
5.5.3 外部资源输入扶持组织竞争
5.5.4 社区制度创新便利组织竞争
5.5.5 农业技术进步诱导组织竞争
5.6 后税费时代组织竞争主导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图形表达
6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最终途径:基于选举竞争主导型农村基层组织运行的视角
6.1 选举竞争的动力机制与利益诉求
6.2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选举竞争功能的发挥
6.2.1 授权来源的改变使基层政府更加关心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6.2.2 获取权力的冲动使村庄精英做出了有利于村民利益的事情
6.2.3 农村基层民主中“贿选”现象的辨证分析
6.3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选举竞争功能的失效
6.3.1 农民的“消极参与”使选举竞争的功能大打折扣
6.3.2 农民“消极参与”的首要原因是村庄公共收益空间的萎缩
6.3.3 农民“消极参与”的次要原因是村庄选举竞争规则的破坏
6.4 后税费时代促进选举竞争加快公益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4.1 拓宽村庄内部的公共活动收益空间,为农户参加选举投票提供激励机制
6.4.2 健全乡村选举竞争中的规则体系,为农户意愿的真实表达提供制度保障
6.4.3 协调村庄内部支书与主任之间的关系,使基层干部权力来源更具合法性
6.4.4 引导和治理选举竞争中的贿选现象,使乡村精英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庄事务
6.5 后税费时代选举竞争主导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图形表达
7 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7.1 构建民主合作型的政治体制
7.1.1 在乡镇一级试行直选和自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授权来源
7.1.2 探索省直管县的经验和途径,缩短自上而下的行政链条
7.1.3 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增强农民的政治话语权
7.2 构建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
7.2.1 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
7.2.2 完善中央扣地方间的税收分成办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
7.2.3 推进农地流转和征用制度改革,让农民和农村分享到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
7.2.4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7.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7.3.1 实现城乡之间的和谐
7.3.2 实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和谐
7.3.3 实现干群之间的和谐
7.3.4 实现农户之间的和谐
7.3.5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7.3.6 实现农民内心的和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专家评审意见
章节摘录
在这里,庇古从农业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士兵而无法获取这一外部收益的角度,阐述了对农业给予补贴和保护政策的必要性,这实在是和今天的农业补贴理论大相径庭。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表明了一点,即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事关粮食和安全问题的重大公共产品,因此应该从各个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这对于当今我国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途径探索具有借鉴意义。另外,对于生产和销售酒类这些具有负外部效应的企业而言,庇古主张对他们征收一笔特别的税,来矫正其外部效应,使私人净边际产品和社会净边际产品达到一致。对于事关全体居民健康福祉的公益事业,庇古主张必须有一个权力较大的管理机构,运用某些官方的控制手段,由它干预和处理有关环境美化、空气和阳光这样的共同问题,就像处理煤气、自来水等共同问题那样。 庇古论述经济外部性和政府干预的理由时引用了西奇威克有关灯塔的例子,而这个例子又被保罗·萨缪尔森所继承和沿用。在他的《经济学》-书中关于“政府的经济作用”这一节,萨缪尔森写到:生产公共物品能够给社会带来大大小小的福利,但是这些经济活动却不能由私人企业去恰如其分地进行,原因在于这些物品的好处在居民中间分散得太广,以致于没有一个企业具有提供它们的积极性。这些公共物品的重要例子有:维护国防及国内的法制与秩序、修建公路、支持纯科学和公众健康。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