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彗生  页数:299  字数:126000  

内容概要

“和”(中庸),儒家重要的哲学思想。《说文》中有“中,正也”;
“庸,用也”。“中庸即‘中和’也”。就是用正确的原则处理事物发展中的关系。
“和”(中庸)的概念最早由孔子提出,但类似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孔子的中庸思想,首先在认识论上,他提出:“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对中庸评价极高,“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所以,中庸作为首先观念十分重要。孟子认为,中庸是维系人们正常社会秩序的原则。人若能做到中庸,就符合事物发展的道理。但中庸离不开权衡,如不知事物的发展变化,那么就同“执一”一样了。这样就损害了圣人之道,就会抓其一点而不及其余。荀子认为,中庸即“中和”,指处事宽严适当。
《札记》中,“和”(中庸)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中庸) 是人的首先修养,是君子的品德。人如能行中庸之道,是不可战胜的。“
故君子和而不流。”中庸是执两用中的政治原则,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和”是天地正位万物化育的宇宙法则。“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柳宗元十分重视中庸,认为中庸是“君子之道”
,是为人处世,治国安民的重要原则。
“和”(中庸)的思想,首先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看,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它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首先要适度,恰到好处,不能片面,走极端;否则,真理跨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其次,作为一个道德原则,中庸之德,任何道德,都要克服两种倾向,即“过”和“不及”,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善行也会成为恶行。再次,很多儒学家将中庸思想运用到政治之中,这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政治在某些方面注入理性的内容。这些都是中庸思想在历史上起到的进步作用。这些作用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四川巨人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连环画丛书——《和的系列故事》,个个独立成篇,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和”这一道德范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诸如“刘邦‘约法三章’得天下”,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继位更加紧对人们的残酷统治,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许多地方的农民揭竿反秦,刘邦的队伍就是其中的一支。刘邦起义后宽宏仗义,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出三年,他率军首先攻下咸阳,占领关中。他铲除暴政,但约法三章,恰当处理各种事件,仁政爱民,赢得了百姓的拥戴。“公孙鞅为法自毙”,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孝公信用他的重臣商鞅,用严刑峻法压服百姓,“什伍连坐”法及多种刑法严令,使老百姓人人自危,秦国上下苦不堪言,对他很是不满。由于商鞅严重违背了“中庸和合”的原则,致使自己被五马分尸示众,家属也被满门抄斩……
《和的系列故事》的作者是李彗生。

书籍目录

东野毕驾车□马
董安于佩弦自警
溲公差射师脱困境
子产、医和论“近女”
卞庄子一举刺双虎
孔子躬行“时中”
晋灵公暴虐丧命
晋人欲质萧同叔子
晏平仲谏君“论”和“同”
陈敬仲坚辞夜饮
孔孟痛斥“乡愿”
淳于髡煮酒谏齐王
公孙鞅为法自毙
刘邦“约法三章”得天下
鲁肃维护孙刘联盟
韩安国模棱两可
琅琊王骄恣遭杀戮
李固遗书诫黄琼
魏征适时谏十思
严延年擅杀成“屠伯”
班超诫人勿求全责备
来俊臣苛酷灭人性
司马光服膺“中道”
唐中宗调和失“中庸”
西门豹佩韦治邺
韩琦调和两宫
岳飞挥泪斩傅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 有一天,鲁定公准备当着群臣的面试一试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究竟怎么样,是不是徒有虚名。 3 鲁定公派人唤来东野毕,让他当场套好马车,送一封文件到鲁国的边境,并告诉他:“这是一封非常重要的文书,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东野毕从定公手中接过文书。二话不说,立即退下去套车。 4 东野毕从马厩中挑出四匹膘肥体壮的骏马,手脚麻利地套好车,又带上足够的粮食与饲料,为的是在定公和群臣跟前露一手,让他们见识见识自己的本领。 5 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后,东野毕牢牢地抓住缰绳,一纵身跃上马车,稳稳地坐在座位上,狠狠地甩鞭抽了一下马,那四匹马拉的车便飞也似的向前冲去,不一会儿,马车便消失在远方。马车后面扬起的尘土好久都没散去。

编辑推荐

四川巨人文化有限公司,结合现代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时代特点,推出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型连环画丛书,定位于大众传播,重点面向小学生、中学生和社会青少年,将儒学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诚、信、礼、义、仁、和、廉、恕、智、行等优秀传统,用图文并茂的传统连环画形式表现出来,把这些文化精华,从“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的状态变为深入浅出,古今结合,通俗易懂。    这本《和的系列故事》(作者李彗生)是其中一册,书中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和”这一道德范畴,自成一家,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