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婉宜,王雅静 主编 页数:193
前言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型实验技术的不断涌现,高校对医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了适应国家的学科调整和病原生物学的发展,使实验教学独立为不依赖于理论教学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参考兄弟院校的实验教程、总结多年实验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特点,编写了这本《新编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 本教材定位于本科实验教学,立足于多数高校的实验条件,以满足本校针对五年制医学类本科生所开设的《病原生物学实验Ⅱ》和针对七年制及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基础医学生所开设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工》的教学要求为主,并兼顾针对药学专业开设的《病原生物学实验Ⅲ》、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的《病原生物学实验Ⅳ》和《病原生物学实验V》的教学要求。按照各专业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满足学生通过对不同板块的必选实验项目和自选实验项目相结合选修实验课程。 本教材依据学科特点,分为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两篇,共105个实验。在每节实验之前,结合相关理论,编写了一段概述或原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实验的编写中,尽量做到所列实验材料方便易得、方法切实可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叙述准确、清楚。此外,我们在大多数实验之后,列出了相应的思考题,以便于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复习并思考。
内容概要
本教材依据学科特点,分为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两篇,共105个实验。 本教材的理论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均较强,并结合我校教学改革和科研实际,列入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新实验和新技术,突出了其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色。实验项目分为以下3个部分:基本实验方法,介绍病原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常用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等;验证性实验,以验证病原生物学理论、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经典实验为主;综合创新性实验,为综合病原生物学知识并结合科研而设计的一些实践性实验。 本教材主要供高校医学类本科及专科生使用,也可作为本学科的研究生、进修生、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章 常用仪器的使用及试剂的配制 第一节 常规 实验器材的准备 第二节 常用仪器的使用 第三节 常用试剂的配制 第二章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第一节 显微技术 实验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保护 第二节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 实验2 活茵运动的观察 实验3 浅部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4 细菌的革兰染色法 实验5 细菌的抗酸染色法 实验6 负染色法一 实验7 镀银染色法 实验8 真菌染色片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 微生物培养技术 实验9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10 细菌接种法和生长现象观察 实验11 细菌培养方法 实验12 细茵计数方法 实验13 支原体培养及生长现象观察 实验14 螺旋体培养及生长现象观察 实验15 真茵培养方法 实验16 病毒培养方法 第四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实验17 菌种的保藏方法 第三章 微生物学常用经典 实验 第一节 微生物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实验18 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观察 实验19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的观察 实验20 常见真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第二节 细菌鉴别常用的生化反应 实验21 糖发酵试验 实验22 甲基红试验 实验23 V—P试验 实验24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实验25 靛基质试验 实验26 硫化氢生成试验 实验27 尿素分解试验 实验28 色素生成试验 第三节 细菌分布的检查 实验29 自然界中细菌的检查 实验30 皮肤正常菌群的检查 实验31 口腔及咽喉部茵群的检测 实验32 肠道正常茵群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第四节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实验33 热力灭菌试验 实验34 紫外线灭菌试验 实验35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抑菌试验 实验36 噬茵体的噬菌现象 实验37 细菌素的测定试验 第五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实验38 细菌L型变异的诱导及观察 实验39 细菌菌落变异的诱导及观察 实验40 细菌鞭毛变异的诱导及观察 实验41 细菌耐药性变异的观察 第六节 细菌的毒力相关试验 实验42 细菌的黏附试验 实验43 荚膜致病作用的观察 实验44 细菌致病性酶的检测 实验45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实验46 细菌外毒素的检测 第七节 微生物常用的免疫学检测试验 实验47 玻片凝聚试验 实验48 肥达试验 实验49 外斐试验 实验50 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 实验51 EU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 实验52 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第八节 微生物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 实验53 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实验54 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验55 斑点杂交 第九节 微生物试验在药学中的应用 实验56 抗菌药物最低抑茵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 实验57 琼脂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 实验58 抗生素效价测定 实验59 注射用药的无菌检查 实验60 口服药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第四章 微生物学综合创新性实验 第一节 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测 实验61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实验62 冷饮的卫生细菌学检测 实验63 罐头的卫生细菌学检测 第二节 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64 化脓性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65 消化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66 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67 泌尿系统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68 厌氧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6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7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71 皮肤癣茵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第二篇 寄生虫学 实验 第一章 寄生虫学基本 实验方法 第一节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第二节 寄生虫标本的类别和观察方法 第三节 粪便直接涂片法 第四节 血涂片检查法 第二章 寄生虫学常用经典实验 第一节 线虫 实验72 似蚓蛔线虫 实验73 毛首鞭形线虫 实验74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关洲板口线虫 实验75 蠕形住肠线虫 实验76 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 实验77 旋毛形线虫 第二节 吸虫 实验78 华支睾吸虫 实验79 卫氏并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 实验80 布氏姜片吸虫 实验81 肝片形吸虫 实验82 日本裂体吸虫 第三节 绦虫 实验83 链状带绦虫与肥胖带绦虫 实验84 微小膜壳绦虫 实验85 细粒棘球绦虫 实验86 曼氏迭宫绦虫 第四节 原虫 实验87 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内阿米巴 实验88 蓝氏贾 第鞭毛虫 实验89 阴道毛滴虫 实验90 杜氏利什曼原虫 实验91 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 实验92 刚地弓形虫 第五节节 肢动物 实验93 蚊 实验94 蝇 实验95 白蛉 实验96 蚤 实验97 虱 实验98 蜱 实验99 恙螨 实验100 疥螨 实验101 蠕形螨 第三章 寄生虫学综合创新性实验 实验102 肝吸虫成虫的染色 实验103 蚊的采集及解剖 实验104 寄生虫实验动物保种 实验105 杜氏利什曼原虫及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
章节摘录
【实验材料】 (1)标本:酵母革兰染色片,白假丝酵母革兰染色片,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片,青霉菌乳酸棉蓝染色片,石膏样小孢子菌乳酸棉蓝染色片,曲霉菌乳酸棉蓝染色片。 (2)其他:普通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拭镜纸等。 【实验方法】 (1)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单细胞真菌的大小、形态、着色情况、有无假菌丝及有无荚膜。 (2)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多细胞真菌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结构、数量及排列等特征,如菌丝的分枝、交织、有无分隔及其特征性表现(如螺旋状、球状、梳状、结节状等),孢子的位置、大小、壁厚薄、形态、有无分隔及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油镜下观察酵母和类酵母的革兰染色片,可看到酵母和白假丝酵母均呈卵圆形、大小不等、染色不匀,丛生的芽生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但白假丝酵母有时可观察到呈藕节状的假菌丝(多在营养丰富的情况下),有时可观察到在出芽长出的菌丝顶端有较大、圆形、壁厚的厚膜孢子(多在营养缺乏时形成)。 观察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片,在黑暗背景上可见多数发亮的单细胞菌体呈圆形、大小不等,有透明光亮、宽厚的荚膜。其细胞壁较厚,有些菌体可见从胞壁伸出的圆形芽生孢子。 青霉菌乳酸棉蓝染色片中可见由菌丝末端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的小分生孢子,体积较小,一个孢子为一个细胞。石膏样小孢子菌乳酸棉蓝染色片中可见由菌丝末端膨大分隔形成的大分生孢子,体积较大,由多个细胞组成。曲霉菌乳酸棉蓝染色片中可见由气生菌丝顶端膨大形成的孢子囊孢子,囊内有许多孢子;菌丝在一定间距有横隔的为有隔菌丝。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