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壮成 页数:292
前言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001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期师资培训者培训班”,聆听了马立、乔玉全、张廷凯、傅道春、钟启泉等课程改革专家的专题学术报告,对这次酝酿已久的“以课程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全方位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四川文理学院的前身是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于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师范专业和师范专业学生仍然占相当大的比例。我们所培养的教师的教育理念、素质结构、教学方式、探究能力等能否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给我们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带来了严峻挑战。对即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师范大学生来说,了解和领会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内涵,并做好相应准备,显得非常必要。从2002年开始,笔者在全校师范专业学生中开设了选修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选讲》,考虑到同学们缺乏相关资料,笔者编印了讲义《解读与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选讲》。在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同学们提到很多具体问题: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如何有机融合?如何上好一堂课?怎样才能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诸如此类的问题,促使笔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也有了更多接触和了解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和教研的机会。比如,参加省市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小学课题开题结题、教师培训、听课评课等活动。
内容概要
本书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及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问题入手,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知识、能力及师生关系的新要求,并从教师专业化、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等视角,探讨了走出困境的采略。
作者简介
李壮成(1970—),汉族,四川南江人,教育学硕士。现任四川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副教授。先后主持“回顾与展望:四川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教师论”等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在《教育科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探索》《教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遭遇的尴尬 一、我国教师职业的历史流变 二、教师职业状态: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三、“师道尊严”的现实困境第二章 当代师德现状透视 一、“规范”还是“倡导”:探寻师德的内涵 二、失落的“太阳”:师德面临的挑战 三、反思与追问:师德失范之原因分析第三章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一、新课程改革概述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三、教师情绪:课程改革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第四章 教师角色及实现 一、教师角色及传统教师角色解读 二、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 三、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四、教师作为教与学的研究者 五、教师作为课堂管理者第五章 教师知识获得与能力发展 一、教师知识、能力研究综述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知识及获得 三、教师一般性专业能力及提升 四、教师发展性专业能力及提升第六章 新型师生关系及建构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考察及现状分析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第七章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与历程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探索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第八章 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师教育改革 二、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演变及展望 三、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的价值选择与体系重构 四、高师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五、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第九章 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继续教育对策探讨 二、校本教师培训路向分析 三、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探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我国教师职业的演变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教师作为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必然伴随着教育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经历了综合化、独立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历程。 1.教师职业的综合化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为了共同生存,繁衍后代,部落氏族中富有经验的年长者及其他能干的人,便在生产活动中有意识、有步骤地把生产知识、制造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与技能,以及生活经验、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传授给部族成员,这就是最原始的教育活动。如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伏羲氏教民以猎,包牺氏教民以渔,神农氏教民稼穑……唐朝教育家韩愈说:“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之道,为之君,为之师。”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远古神话传说及后人的推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教师”的最初情形:母系社会中的年长妇女、父系社会中的父兄以及部族中的能人,即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教育作用的教师,他们有过人的智慧与力量,在众人心中有较高的威信,受到社会群体的普遍尊重。 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学校的萌芽。据古籍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五帝名大学日成均”。“庠”为米廪,即仓库,同时也是养老的地方,老人聚集并兼有看护和培育下一代的职责。“成均”是演奏礼乐的地方,同时也是教授礼乐的场所。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