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金融发展论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骏  页数:267  

前言

  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川大)是中国近代创办的最早一批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一个。近十余年来,又经两次“强强合并”,成为学科覆盖面较广、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一百多年来,川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在学校日益壮大的过程中,从国学研究起步,接受现代科学的洗礼,不同的学术流派融合互动,共同成长,形成了今日既立足于中国传统,又积极面向世界的学术特征。  作为近代教育机构,四川大学的历史要从1896年设立的四川中西学堂算起。但具体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则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张之洞等人创办的四川尊经书院。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办学历史中,书院先后培养出经学家廖平、思想家吴虞等一大批在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学者,也因此使四川成为国内研究经、史、文章等中国传统之学的重镇。此后,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国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近代“蜀学”成为川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拥有张森楷、龚道耕、林思进、向楚、向宗鲁、庞俊、蒙文通、刘咸忻、李植、李培甫、伍非百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学者。  近代蜀学在研究内容上以传统学术为主,在观念与方法上则立意求新。廖平经学思想曾经作为19世纪晚期变法维新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知识背景上也不乏西学色彩。

内容概要

  内容讲述的是合作金融作为合作经济的有机组成和政府金融、商业金融的补充,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合作金融发展论》将引入自组织理论对合作金融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合作金融发展论》围绕“合作金融发展”这一主题,对合作金融的原则和合作金融思想进行追溯,建立合作金融的概念框架,以合作金融的原则和合作金融概念作为研究合作金融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首先把合作金融的发展纳入自组织范式中,根据自组织理论搭建合作金融发展研究框架;其次,从合作金融结构耗散、合作金融功能协同和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和谐,分析合作金融发展;再次,结合我国合作金融农村信用社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若干建议;最后,总结合作金融发展研究的结论。  按照上述研究思路,本文用自组织演化范式,从系统的角度,从合作金融结构、合作金融功能、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对合作金融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合作金融结构耗散——合作金融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体系,通过与环境进行资金和信息的交流,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结构或功能上有序的状态,从低级有序状态转变为高级的有序的状态。

作者简介

  罗骏,男,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四川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讲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概论、质量管理、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等课程。主要从事农村合作金融和管理信息系统研究,2002年至今,共发表论文24篇。2006年以来,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各1项,主持四川大学校级项目1项,主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1.1.1 合作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基础1.1.2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提供了研究框架1.1.3 合作金融发展中的合作悖论问题需要研究1.1.4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综述1.2.1 合作金融的研究框架1.2.2 合作金融原则1.2.3 合作金融制度研究1.2.4 合作金融的异变研究1.2.5 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1.3 本书的研究思路、结构和主要内容1.4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4.1 研究方法1.4.2 创新点第2章 合作金融的概念框架2.1 合作金融思想的演进2.1.1 合作思想2.1.2 合作经济思想2.1.3 合作金融思想2.2 合作金融概念2.2.1 与其他合作经济组织比较2.2.2 与商业金融比较2.2.3 与政策金融比较2.2.4 定义2.3 合作金融特点2.4 小结第3章 合作金融的自组织3.1 自组织理论的发展综述3.1.1 自组织理论的发展3.1.2 自组织理论的应用3.2 合作金融的自组织内涵3.3 合作金融自组织条件3.3.1 开放性3.3.2 非线性3.3.3 非平衡性3.4 合作金融自组织机制3.4.1 基核机制3.4.2 涨落机制3.4.3 反馈机制3.5 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3.5.1 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过程3.5.2 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特点3.5.3 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判据3.6 小结第4章 合作金融发展的研究框架4.1 金融发展理论综述4.1.1 需求导向和供给导向的金融理论4.1.2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论4.1.3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4.1.4 金融中介论4.1.5 金融约束论4.1.6 金融功能论4.2 合作金融发展研究基础4.2.1 合作金融原则4.2.2 合作金融激励相容4.2.3 合作金融结构4.2.4 合作金融功能4.2.5 合作金融生态环境4.3 合作金融发展模型4.3.1 状态变量引起的合作金融自组织4.3.2 控制变量引起的合作金融自组织4.3.3 宏观变量引起的合作金融自组织4.4 合作金融发展分析4.4.1 合作金融结构耗散4.4.2 合作金融功能协同4.4.3 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和谐4.5 小结第5章 合作金融结构耗散5.1 合作金融结构概念5.2 合作金融微观结构分析5.2.1 合作金融微观结构基核5.2.2 合作金融微观结构演化5.3 合作金融宏观结构分析5.3.1 世界各国合作金融宏观结构主要形式及特点5.3.2 合作金融宏观结构效率分析5.4 合作金融结构耗散分析5.4.1 内部熵变5.4.2 交流熵变5.4.3 总熵变5.4.4 合作金融结构耗散演化速度5.5 小结第6章 合作金融自选择6.1 合作金融的不可能性6.2 合作金融自选择的演化6.2.1 合作金融自选择的基核6.2.2 合作金融自选择演化6.3 合作金融自选择实现6.4 合作金融自选择演化分析6.4.1 自选择熵减分析6.4.2 合作金融自选择的动力分析6.5 小结第7章 合作金融自执行7.1 可自我执行的协议7.2 合作金融自执行的演化7.2.1 合作金融自执行的基核7.2.2 合作金融自执行的演化7.3 合作金融自执行的实现7.4 合作金融自执行演化分析7.4.1 合作金融自执行的动力分析……第8章 合作金融自共生第9章 合作金融创新第10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结构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4.4合作金融发展分析  4.4.1合作金融结构耗散  从合作金融发展模型的分析可知,由于合作金融结构的不断演化,才使得合作金融处于演化和发展中。合作金融结构的演化按耗散结构理论,就是因为合作金融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体系,通过与环境进行资金和信息的交流,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结构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状态转变为高级有序状态。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是靠不断耗散资金和信息来维持的,因而称为耗散结构。也就是说,合作金融结构的演化是靠不断耗散资金和信息来维持的,合作金融结构是耗散的。  合作金融结构耗散表现在:首先,产生耗散的合作金融结构的系统都包含有大量的系统要素甚至多层次的组分,要素间以及不同的组分和层次间还通常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正反馈机制和非线性作用。正反馈可以看做自我复制、自我放大的机制,是“序”产生的重要因素,而非线性可以使合作金融系统在基核分支失稳的基础上重新稳定到耗散结构分支上。第二,产生耗散的合作金融结构都是开放系统,同环境进行着资金与信息的交换,使合作金融系统从环境引入足够强的负熵流来抵消合作金融系统本身的熵产生而使合作金融系统总熵减少或不变,从而使系统进入或维持相对有序的状态。第三,产生耗散的合作金融结构都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因为远离平衡,要想使合作金融结构产生耗散,就必须通过外界的资金流和信息流驱动合作金融结构,越过非平衡的线性区进入非线性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合作金融发展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