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九清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前言

  学界一般认为,新闻学研究在中国的肇始是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为标志。当时的研究还处在非常稚嫩的阶段。通过几代新闻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特别是1997年“新闻传播学”被列入一级学科以后,新闻学的研究日趋丰富和成熟。新闻界研究是新闻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对新闻界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考察和研究新闻界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新闻界研究就是对整个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历史的研究;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则要研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一个时期、一类报刊、一类报人,乃至于具体到某一家报刊、某一个报刊工作者和某一个宣传战役的历史。研究近代以来新闻界发展历程的时候,则还要兼及研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现代化新闻传播机构和新闻传播手段的历史。  由于新闻界的特殊性,新闻界的研究和各时期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自从阶级社会诞生以来,各个阶级和阶层运用各种有效的新闻传播手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为本阶级、阶层服务。因而,各时期的新闻界都和当时的国际环境、阶级、政党、政权机关以及他们的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内容概要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大后方,也因此成为全国的出版中心。当时,全国各地很多报刊陆续迁入四川,不少文化人入川后,又新办了一批报刊,这使在四川出版的各类报纸达到近200种,刊物约1600种。具有全国影响的报刊,集中在成都、重庆两市,中小型报刊分布四川各地……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抗战前四川新闻界概述  第一节  清末革新与四川新闻界  第二节  民国前期四川的新闻界第二章  抗战时期四川新闻界的社会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政治环境与新闻法规政策  第二节  经济物质条件  第三节  社会思想文化环境第三章  抗战时期四川新闻界的构成  第一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工作者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组织和团体  第三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教育机构第四章  抗战时期四川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报刊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电台广播与影像新闻事业第五章  四川新闻界与抗日战争的互动  第一节  四川新闻界对抗日战争的报道  第二节  抗日战争对四川新闻界的影响第六章  抗战时期四川新闻界的联合与斗争  第一节  四川新闻界联合抗战局面的形成  第二节  国民党新闻政策转向与四川新闻界的斗争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算学报》创办人傅樵村在《算学报》停刊后又先后创办了《启蒙通俗报》(1906年复刊后改为《通俗日报》)、《通俗画报》。官方书局也先后出版了代表四川地方政府利益的《四川官报》《成都日报》。工商界创办了代表自己利益的《重庆商会公报》《成都商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了《重庆日报》。辛亥革命前夕四川立宪派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启智画报》《西顾报》《蜀报》等也先后创刊。教会团体则发行了《华西教会新闻》等作为其喉舌。  具有改良性质的民营报纸《启蒙通俗报》的创办人是傅樵村,傅樵村被孙少荆在《成都报界回想录》中称为“成都报界的一个开山祖师”。1898年,他开始在宋育仁创办的《蜀学报》“司采访工作”;以后独立办报,陆续创办《算学报》《启蒙通俗报》(《通俗日报》)、《通俗画报》,先后共十余年。他精通业务,写了大量的消息、言论、调查记,还自己动手画刊头、图画、绘制地图、翻译文章和电讯稿、写诗、写杂文等等,可以说是办报的全才。他视野开阔,思路灵活,又极富事业心、进取心,在新闻工作中有不少开拓创新之举。  《启蒙通俗报》是成都出版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份报纸。它积极宣传自然科学知识,反对迷信;大量介绍西方国家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制度、新技术;提倡办学堂,实施教育救国,强调“只有教育二字,才可以转弱为强,反贫为富”。①因此,该报大量连载新式学堂的课本教材。傅樵村的教育救国思想贯穿办报始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