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瑶  页数:246  

前言

  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川大)是中国近代创办的最早一批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一个。近十余年来,又经两次“强强合并”,成为学科覆盖面较广、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一百多年来,川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在学校日益壮大的过程中,从国学研究起步,接受现代科学的洗礼,不同的学术流派融合互动,共同成长,形成了今日既立足于中国传统,又积极面向世界的学术特征。  作为近代教育机构,四川大学的历史要从1896年设立的四川中西学堂算起。但具体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则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张之洞等人创办的四川尊经书院。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办学历史中,书院先后培养出经学家廖平、思想家吴虞等一大批在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学者,也因此使四川成为国内研究经、史、文章等中国传统之学的重镇。此后,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国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近代“蜀学”成为川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拥有张森楷、龚道耕、林思进、向楚、向宗鲁、庞俊、蒙文通、刘咸忻、李植、李培甫、伍非百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学者。  近代蜀学在研究内容上以传统学术为主,在观念与方法上则立意求新。廖平经学思想曾经作为19世纪晚期变法维新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知识背景上也不乏西学色彩。

内容概要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研究》正是从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现象入手,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这一现象,并从中国创新系统的角度探讨外资研发可能带来的影响,力图为制定我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政策、促进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研究》除了导论和结束语部分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二部分是一个过渡章(第六章),探讨中国在跨国公司离岸研发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最后是第七章和第八章,分析外资在华研发与中国创新系统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创新系统受益于外资研发的对策。  第二章首先回顾和梳理了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理论基础。传统理论如国际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为研究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现象提供了部分理论解释。同时,近期也有许多关于研发离岸的研究成果,它们与传统理论一起成为《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研究》理论框架形成的基石。但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对全面理解跨国公司研发离岸仍是不够的,这就为本研究留下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作者简介

  孙瑶,女,1972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世界经济》等专业课程,从1996年至今已经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研究课题10多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一、跨国公司研发离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趋势二、中国是跨国公司重要的离岸研发目的地三、外资研发开始对中国创新系统的发展产生影响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四节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第五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二章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传统理论对跨国公司研发直接投资的解释第二节 竞争优势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对技术创新全球化的解释第三节 研发外包的相关理论解释第四节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一、研发密度与国际化技术创新和转移二、研发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类型三、海外研发的职能四、研发的分散与集中及影响因素五、研发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第五节 小结第三章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内涵与动因第一节 研发离岸的内涵一、研究与开发二、离岸与外包三、研发离岸与研发进岸四、研发离岸与研发国际化第二节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动因一、外部因素二、内部因素第三节 小结第四章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特征与趋势第一节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类型与特征一、美国和欧洲大国二、欧洲小国三、日本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发展趋势一、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总体趋势增强,但国家间差别较大二、离岸研发活动集中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三、跨国公司离岸研发区位高度集中,但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增强四、跨国公司的离岸研发对东道国研发的作用增强五、跨国公司离岸创新有所增加第三节 小结第五章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的战略选择及影响因素第一节 研发离岸的战略决策与影响因素第二节 离岸研发模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一、一般模式:控制离岸与离岸外包二、控制离岸:独资与合资三、离岸外包:交易关系、优先供应商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与战略联盟四、研发离岸模式选择的经济学分析第三节 离岸研发区位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第四节 离岸研发职能设置及影响因素第五节 离岸研发网络的协调管理一、离岸研发活动与母公司研发活动的关系二、离岸研发机构的组织模式三、研发离岸外包的关系管理四、全球研发网络的协调管理第六节 小结第六章 跨国公司离岸研发网络中的中国第一节 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离岸研发的重要区位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活动的演变二、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活动的演进特征三、中国吸引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活动的原因四、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活动的主要形式第二节 亚太地区信息业跨国公司研发能力的转移与中国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和亚太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二、亚太地区信息业技术扩散与跨国公司研发能力转移三、亚太地区信息业研发能力向中国的转移第三节 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与印度的离岸研发活动比较一、中国与印度作为跨国公司离岸研发区位的重要性比较二、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与印度的控制离岸研发活动比较三、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与印度的离岸外包研发活动比较第四节 小结第七章 外资研发对中国创新系统的影响第一节 外资研发与国家创新系统一、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三、国家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四、外资研发与国家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第二节 外资研发对中国创新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一、外资研发对中国创新系统的重要性二、外资研发对中国创新系统的影响三、外资研发影响中国创新系统的作用机制第三节 外资研发与中国创新资源的获取与配置一、人才二、资金三、知识与技术第四节 外资企业与中国各类创新主体的互动一、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二、外资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三、外资企业与中国政府第五节 对外资研发负面效应的再认识一、创新人才的流失二、技术逆扩散三、技术控制第六节 小结第八章 促进中国创新系统受益于外资研发的对策第一节 政策体系构建一、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从事各种形式研发活动的政策二、加强外资研发与中国创新系统的联系的政策三、增强中国创新主体技术能力的政策第二节 政策实施要点一、激励与规制并用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三、培养具有国际观的创新人才四、积极探索政府制度创新模式五、促进中外研发合作六、加强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第三节 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0世纪8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的外国投资者只是谨慎地对中国进行小规模试探性投资,90年代中期后,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进入到投资扩张期。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2年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外资流入国。随后的几年中,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丝毫不减,已在中国投资的企业继续增加投资,或进入未涉足的内陆地区,没有投资的企业纷纷前往中国考察,制订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  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能力进一步向中国转移的同时,研发的转移也在悄然发生。西方国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正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将信息、机械制造、石化、原材料等产业大量向中国转移。中国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扩展地区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生产制造基地。90年代后期以来,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跨国公司单纯的技术转让战略逐步演变为研究开发经营战略。要在中国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就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做支撑,必须对中国投入大量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这促使跨国公司不断增加对华的科技研发投入。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曾投入1亿美元研发资金,相当部分用于3G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03年8月,该公司宣布在华增加投入4500万美元,用于3G基础网络及其应用开发。2004年,诺基亚和爱立信都表示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资力度,以确保领先地位,后者甚至打算把中国的研发基地建设成为其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