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宗华 编 页数:173
前言
一、背景 宜宾县长期以来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2003年初,宜宾县教育局一班人通过充分调查研究,认识到当时宜宾县教育还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直接影响到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重行政命令而轻人性管理,重眼前既得利益而轻长远效益,重形象装潢而轻内涵蓄养,重应试培训而轻素质提高等。在调研基础上,宜宾县教育局局长黄宗华公开发表了《关于我县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的思考》一文,认为宜宾县基础教育存在六大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教师的整体进步、学生的终身成长,就必须牢固树立着眼于教育的长远效益和师生的终身发展的长效教育理念。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得到了宜宾县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并将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前期研究经过 1.内涵确立 2003年6月,黄宗华在《教育导报》上公开发表了《树立“长效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一文。文章第一次提出“长效教育理念”。文章认为,树立长效教育理念,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树立长效教育理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树立长效教育理念,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内容概要
2003年6月,黄宗华在《教育导报》上公开发表了《树立“长效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一文。文章第一次提出“长效教育理念”。文章认为,树立长效教育理念,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树立长效教育理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树立长效教育理念,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黄宗华,毕业于师范院校-长期在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过班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办主任,后到教育局工作,历任人事股股长、副局长、局长,是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理事会常务理事。先后获得省市县30多项表彰奖励,2008年获得“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长期从事教育科研。主持研究了省级课题《德育工作“三化”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长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8个教育科研课题,并在国家级教育专业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长效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第一部分 立足长远打造特色教育树立“长效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教育是直面生命提高生命价值的伟大事业现代学校文化特性初探实行“片联校”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高举教育创新大旗积极投身新一轮教育竞争关于宜宾县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的思考江苏教育模式对宜宾县教育的启示欧洲教育的启示西部教育应借鉴沿海教育的成功经验城乡统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名县打造策略初探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县为主应准确定位中心学校角色实施“两轮驱动”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第二部分 立足整体建设双型队伍狠抓师德师能全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西部地区要靠增强教育软实力提高竞争力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西部教育队伍的建设现状与对策初探怎样做成功的现代型学校领导为教育做出贡献的人我们都会铭记他关于远程教育师培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与策略初探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推动教育和谐发展充分依靠教师建设优质教育第三部分 立足终身实现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在培育学生上立足终身“两轮驱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学成绩精细化管理需要程序化建立片区教研组增强教研实效性教育科研缺少什么选择孩子能接受的惩戒教育“德育三化”模式研究方案谈谈“德育三化”工作机制的构建
章节摘录
(3)推动教育和谐长效发展,凸显宜宾县教育特色,不断增强宜宾县教育软实力。 五、研究内容 1.长效教育机制建设 (1)长效教育的制度建设。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长期提高的制度;推进学校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制度。 (2)长效教育机构建设。改革教育系统内设机构,促使教育系统健康高效运转。 (3)长效教育保障体系。建立物质、经济、组织、纪律的保障体系。 2.长效教育实践活动 课题组从学校发展、教师培养和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1)长效教育实践活动,体现在学校发展上,要注重长远。学校通过长期努力,取得长足发展,实现办学目标。学校要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要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科学完善的长远的规划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导为主,自主发展”的原则,对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工作上引导,在方法上指导,在业务上辅导,充分尊重,充分信任,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个体优势,形成育人特色,实现自主发展。在学校发展上具体从校点布局、办学体制、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效益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2)长效教育实践活动,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立足整体。要积极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激励教师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实现从雇用型教师到事业型教师的转变,实现教师的整体发展。教师配置要实现年龄结构梯度化、学科结构配套化、职称结构合理化。具体从教师配置、激励制度、师德建设、专业发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