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下册)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四川大学  作者:朱方明 编  页数:292  

前言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为适应国内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而编著的。面向21世纪大学本科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当前,伴随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加快了加入WTO的步伐,中国经济正快速同国际经济接轨,中国高等教育为融入国际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为了同世界高等教育接轨,国内不少高校开始部分试用引进国外著名高校的经济学类大学原版教材,也有不少国内高校开始研究与借鉴国外高校经济学类经典教材来更新和补充国内高校经济学类教材的内容。我们组织面向21世纪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编著,也是当前国内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本科核心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编著中,我们注意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本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在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8门核心课程都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程,要求经济学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通过这8门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掌握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为进入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二,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我国国情。编著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培养能从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

内容概要

本书是面向21世纪大学本科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费者行为、企业、农村与农村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经济增长及其方式、经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等。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了《政治经济学(第3版)(下册)》的社会主义部分,尽量吸收和反映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成果.同时,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强了教材的逻辑性和通俗性,并对教材中不够严谨的个别提法做了修改。

书籍目录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  1.1.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  1.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2.2 社会主义公有制  1.2.3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2.4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3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3.1 按劳分配  1.3.2 其他分配方式  1.3.3 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的关系  1.3.4 效率与公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1.1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  2.1.2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外因  2.1.3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内因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2.1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2.2 劳动力商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1 计划与市场  2.3.2 市场机制  2.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3.1 市场体系概述  3.1.1 市场体系的含义和特征  3.1.2 市场体系的构成  3.1.3 市场体系的主要作用 3.2 商品市场  3.2.1 消费品市场  3.2.2 生产资料市场 3.3 要素市场  3.3.1 金融市场  3.3.2 劳动力市场  3.3.3 其他要素市场 3.4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  3.4.1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要途径  3.4.2 法规建设  3.4.3 伦理建设4.消费者行为 4.1 欲望、需要、需求与消费  4.1.1 基本概念  4.1.2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1.3 消费者需求的决定因素  4.1.4 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变化 4.2 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4.2.1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形成  4.2.2 影响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因素  4.2.3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使用 4.3 储蓄和投资  4.3.1 储蓄  4.3.2 投资  4.3.3 储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5.企业 5.1 企业的性质  5.1.1 企业的含义及类型  5.1.2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5.1.3 企业内部经济关系 5.2 企业制度的演变  5.2.1 简单协作  5.2.2 工场手工业  5.2.3 机器大工业  5.2.4 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 5.3 现代企业制度  5.3.1 产权制度  5.3.2 法人制度  5.3.3 有限责任制度  5.3.4 公司治理结构  5.3.5 代理问题 5.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5.4.1 国有企业  5.4.2 集体企业  5.4.3 私有制企业  5.4.4 混合所有制企业 5.5 企业行为  5.5.1 成本与收益  5.5.2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5.5.3 经济规模  5.5.4 企业成长6.农业与农村经济 6.1 农户与农业生产  6.1.1 农业的地位  6.1.2 农户  6.1.3 农业经营方式 6.2 农业产业化  6.2.1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产  6.2.2 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类型  6.2.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6.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6.3.1 种植业结构  6.3.2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6.3.3 发展乡镇企业 6.4 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  6.4.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6.4.2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4.3 小城镇建设  6.4.4 农业现代化7.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 7.1 国民收入的决定  7.1.1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7.1.2 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7.1.3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7.1.4 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8.经济增长及其方式9.经济发展10.宏观经济调控11.对外经济关系后记(第一版)后记(第二版)后记(第三版)

章节摘录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我们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必须认清规律,遵循规律,既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适时、主动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又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心态,更不能神化产业政策的功效,以产业政策代替市场机制的力量。  9.2.3 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除了能适应生产力水平从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演变之外,还必须能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和平衡的发展。这是由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国民经济是一个包括许多生产部门和千百万个企业的统一有机体,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它们彼此之间相互提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任何部门的发展,既要依赖其他许多部门,也影响和制约着其他部门的发展。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而且具有量的规定性。这种内在联系就是国民经济的比例性,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按照这种内在联系发展,就是按比例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所阐明的核心问题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性,是制约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因而也是制约社会主义经济能否迅速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从社会再生产运动顺利实现的角度来看,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是能反映和体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包含一定质和量要求的内在联系的产业结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治经济学(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不错,送货速度也超快。
  •   还没看,像是正版
  •   速度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