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君明珠香港琐谈

出版时间:2008年4月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严飞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对回归后的香港的解读,总存着几点偏差:香港的本土意识,常常带有浓郁的本位化色彩;西方视界下的香港,又往往带有严重的殖民倾向和幸灾乐祸的心态;而在大多中国内地人的眼中,香港则是一个资本化自由化的金融香港、游乐香港。本书为一名在香港工作的内地青年人,以“一只脚在里,一只脚在外”的“他者视野”,去细心剖析香港人对国族身份的探索、对公民社会的实践、对集体记忆的珍视、对社区保育的执着,以及香港人在地产主义、中环价值和边缘危机下的省思,从而还原出一个真实复杂而又多元的香港。

作者简介

【读品】,《纵横周刊》撰稿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还君明珠香港琐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一代香港人的怕和爱
      李华芳
      
      处 于十字路口的香港,并没有丧失其活力。这得益于其多元文化交集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香港有很深厚的基础,传统的新年深入到每一个香港人的心 里;另一方面,香港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圣诞节的气氛也一样浓郁。因此香港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感情颇为复杂。香港城市大学的严飞最近出版了一本《还君明珠 》的书,虽说是“香港琐议”,但小事情可以见大文章,从中可以一窥香港人的怕和爱。而了解香港人的怕和爱对于理解香港未来的走向,是大有助益的。
      
      97 之后的香港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身份认同难题。金耀基认为香港在政治身份上一直是一个“依赖性的政治实体”,从依附于英国到“一国两制”、“港人治 港,高度自治”,这一体制的转变也导致港人身份认同问题变得饶有意味。香港殖民城市的心态导致了严飞所谓的行为短期化和犬儒主义盛行,这种身份认同并不纠 结于“是中国人还是香港人”一类的伪命题,因为中国是国别定位,而香港是城市定位。难以转变的是占了英国的光,到被一个更为贫穷的主体接收的落差。好象是 一个富人家的仆人见乡下的穷亲戚也要骑到自己的头上,多少有点不满起来。
      
      但这种尴尬也的确是 香港经济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英国政府殖民香港的初衷,就在于使香港成为一个商业中心港,作为英国商船通商远东的中转站。得益于宽松的经济政策和全球化贸 易的发展,香港的金融业也迅速成长起来,到80年代,香港已经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东方之珠冉冉升起。一直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还有值得骄傲 的资本和理由。但97之后,政治上的回归和经济上遭受经济危机的考验,使得部分精明的香港人已经意识到大陆才是新的增长点,而香港将不可避免被“边缘化 ”。因此掀起了一波到大陆定居的潮流,尽管可能还算不上潮流,但也算得上波澜了。这与通常想象中的情形极为不同。
      
      以 定居为例,香港回归前,到内地定居对很多香港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而在回归十年后的今天,香港人返回内地生活的现象增多。根据香港规划署2006年的调 查发现,2001年到内地定居的香港人有4.1万,2003年则有6万多,而到了2005年,则增加到9.1万,意即每两年就以几乎50%的速度递增。调 查结果还显示,约有39,900个住户约161,100香港人(约占香港居民3%)表示会在未来十年内举家迁至内地居住,居住理由主要是“生活费较低”、 “退休”和“居住环境较佳”。经济学上,用脚投票是对局势判断的最终选择。如果一个人表面上说香港很好,但是却到大陆来定居。那么这种说香港好的话,大抵 只能算是一些客套,算不上真心实意。因为他的实际行为告诉我们,其实大陆才是真 的好。这种显示偏好理论善于从结果去推断一个人的动机,就好比说一个人要说一个东西好,就看他肯不肯为这东西花钱,肯花多少钱。
      
      实 际上,不仅是底层百姓用脚投票,香港的政府高官也已经意识到这个“边缘化”的问题所在。港府政务司司长长许仕仁就指出,珠三角基建迅速发展,可能令香港物 流业被边缘化;而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也发出警告,认为内地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香港作为内地与境外的金融中间者,这个地位亦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事实上,挑 战早已来临。2003年广东省GDP第一次超越香港时,就已经不愿视香港为珠三角龙头,对香港的态度更多是竞争而非合作。同时,人民币的走向强势,对港币 的汇率亦已突破一比一的“情感线”,货币一体化的问题也是困扰香港的大问题。若非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港币”作为法定货币的特殊地位,使得货 币一体化受到修改《基本法》的阻力限制,人民币很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对替代港币。这对于香港这个拥有自己货币的特殊的金融城市而言,绝非利好消息了。同 时,人民币走强显示出来的信息是,大陆的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将会进一步提高。伴随着内地银行业扩大开放,在香港的持牌银行总数这十年来不断下降,已经从 1997年底的180家减少至2006年底的134家,显示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不断减弱的趋势。
      
      身份认同、边缘化等等,都是香港目前面临的不利因素。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香港人的坚持和长久浸淫在商业环境中的商业意 识,可能会为香港带来新的机会。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都必然是一个人才中心。人才的流动是与资本的流动紧密关联的。另外重要的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 人才流动到一个地方会带来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和知识的溢出效应一样,会为金融中心带来正面的效果。
      
      熊彼特在自己的理论中最重“企业家精神”和“创新” 两个概念,而“创新”意味着对原有的知识和环境十分熟悉,并且能基于此提出新的东西,包括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制度。香港企业家成熟的商业意识,使得他们能够 认识到大陆将会作为一个新的市场,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同时,企业家的创新,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有可能使得大陆的金融发展也获得益处。尽管目前还没有 明确的标准来衡量企业家的贡献,但从大批香港的金融从业高级管理人才纷纷北上来看,是有理由对香港和内陆在世界金融版图中的前景保持乐观的。
      
  •     告诉你一个这样的香港
      
      闾丘露薇 序
      
       香港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给了我一个公平的起点,让我有机会实现我少年时候的梦想,成为一个记者。
       在很多人的眼中,香港是一个小地方,特别是香港的媒体,总是在那几个话题里面打着转转。其实那是对于香港的不了解,只要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香港的那些话题,从政治性的选举议题,到财经类的市场动态,对于内地来说,都有着示范性的作用。身为香港媒体人,应该说真的很幸运。虽然从地域来说香港很小,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要把它说清楚,完整地展现在外人的面前,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严飞是我的朋友的朋友。接到严飞的邮件,我正在美国的哈佛,而他则身在香港。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写序,有点违背我的原则,但是他很诚恳,把所有的文稿给了我,还写了一封很感性的信。被他信中引用的一段作家冯骥才的话所打动,“评说一个地方,虽然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但是最好的位置是站在门坎上,一只脚踏在里边,一只脚踏在外边。倘若两只脚都在外边,隔着墙说三道四,难免信口胡说;倘若两只脚都在里边,往往身陷其中,既不能看到全貌,也不能道出个中的要害。”
       算起来我和严飞也算是有点点联系,当年我在复旦的相辉堂演讲的时候,他就坐在台下,而现在,我的这名师弟的生活轨迹已经有了如此多的转变,从上海到伦敦,然后从伦敦又到了香港。正是因为他的这样的生活轨迹,给了他一种财富,可以用比较的眼光看待自己生活工作的这个地方。而这一点,也是我自己一直以来觉得人生赋予我的最为珍贵的东西。
       读完他的文稿,话题很新,都是刚刚发生过的事情;话题很杂,这不是贬义的评价,从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观察一个社会,话题就是需要杂一点,因为香港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如此的多元和多彩。正是因为他到香港的时间还不算长,很多在香港人眼中熟悉不过的事情,在他的眼中是如此的新鲜;很多对于香港人来说已经平常的懒得思考的问题,变成了他对这个社会的观察。我不是完全认同他在书中的所有观点,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生活的时间长短不同,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也因为我们分属的年代不同。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让我更加愿意去读这个年轻人所写的文章,因为了解一个地方,就是需要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解读。
       香港是一个资讯流动自由的地方,香港人有着得天独厚的获取资讯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给大部分香港人培养出一种宽广的视野。我一直觉得,回归十年了,香港人现在需要的,是认真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肯定有正面和负面,生活不就是这样吗?真实展现的永远不会只是自己的优点。
       这些年,每次和内地的朋友聊起香港,不少人都会摆出一副很不以为然的表情——在他们的眼中,香港只是一个依靠内地游客的购物天堂而已。这正是他们对香港的不了解——香港的法治精神,香港人的务实和公民意识,香港对于民主的一次次的实践,这些都是内地人可以学习的地方。
       年轻人的优点在于直率,在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不需要认同别人的观点,但是却可以从别人的观点里面学会多角度的思考,然后自己为自己描绘出一个心中的香港。
      
       闾丘露薇
       2007年5月于哈佛大学
  •   香港在很多“软资产”上还远远优于大陆,关键是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不要与上海和珠三角竞争也不要成为他们的附属而因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核甚至三核。香港人才大量流到内地不假但是香港能吸引更多更优秀更多元的人才来香港,这是大陆能带给香港最大的益处而不仅仅是一些扶持政策与一个迪斯尼。
  •   都回归11年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