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陕西师大 作者:曾仕强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前言
《名家论坛》是我台2002年推出的日播讲坛类栏目,更是国内较早创办的同类栏目之一,以播出财经、管理、文化、养生和教育类为主。 栏目邀请国内外的学界、业界精英登坛演讲。各位主讲人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睿智的见解、敏锐的思维、深入浅出的表达形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使《名家论坛》成为思想者的殿堂、管理者的精神家园、老百姓生活的助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追求精品,打造名家品牌,一直是栏目努力的目标。《名家论坛》能为广大观众提供精神的盛宴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帮助,正是媒体的责任和荣幸。 《名家论坛》不仅是一档电视栏目,而且配套系列丛书和光盘同期出版发行,网络精华版在人民网一人民电视频道同步推出,方便各界人士的选择,满足媒介使用者消费多元化的需求。 电视有精致的解读,出版有书籍的芬芳,光盘有观看的便利,网络有表达的互动。消费者的需求,是栏目不断进取的动力,也希望广大热心观众、读者、网友更多地关注《名家论坛》,与栏目共同进步和成长。 回首《名家论坛》8年来的成长历程,栏目团队执著的求索,不断的创新,没有相当的信心和定力,离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难以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感谢《名家论坛》的各位主讲人,感谢合作伙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泰学天地教育咨询中心。 栏目定位语说得好,有思想,才更久远!期望《名家论坛》做得更好! 是为序。
内容概要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使我们的确立了“做官、治天下”才是人生最大荣耀的意识。
那么对于“为官”,曾仕强教授是什么看法呢?他将给观众和读者以什么样的启迪呢?中国社会的为官之道究竟应该是什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分别代表了什么,对于官员又意味着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逻辑隐含着哪些多年被忽略而不为人知的深刻道理呢?为官究竟为什么?如何为官才能做到长治久安?
作者简介
曾仕强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旅游卫视《泰学》栏目首席主讲人
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主讲人
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
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首席主讲人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人类自救协会理事长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学而优则仕
1 先学论语
2 在学易经
3 学则不固
第二讲 仕而优则学
1 必学太学
2 三大纲领
3 亲民为本
第三讲 明明德为先
1 道德养望
2 修己为本
3 以身作则
第四讲 为人民服务
1 民本民贵
2 养民教民
3 得民心昌
第五讲 在止于至善
1 凡事合理
2 随时调整
3 使民以时
第六讲 亲民是核心
1 居中为吉
2 修己安人
3 民能安足
第七讲 要讲究三方
1 方向正确
2 方法有效
3 方式适宜
第八讲 有整体规划
1 长期宏观
2 均衡发展
3 地方特色
第九讲 应分期渐进
1 欲速不达
2 安全第一
3 提升品质
第十讲 决策透明化
1 秘密调研
2 闭门商量
3 结果公开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讲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这一句话,几千年来始终存在于我们中国人的脑海当中,大家都非常熟悉。什么叫做学而优则仕·一般人的解释是说,你把学问做好了,甚至于再偏窄一点,你求学阶段成绩很好,你就应该出来做官。这种观念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对原来那句话的理解已经有一点偏差,有一点扭曲。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最先的出处是《论语》,而且不是孔子自己讲的,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出来的。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这里面有三个重点:一个是学,一个是优,一个是仕,而它真正的关键在那个优字,这个优不是好坏的意思。我们今天说你学业成绩优良就叫优,但是学而优则仕的优好像不是这样。优的意思是你有余力,你还有剩下的力气。剩下力气干吗·来为人民服务。所以“仕”应该解释成为人民服务。那个学就更复杂了。学,其实在儒家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绝不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说的“多学习,做学问”,应该不是这样。学最起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要慎选所学的东西。我们要选择,要明辨,不要上当,因为很多杂乱的资讯真的会弄得很多人不知所措。尤其是现在,网络上无奇不有,什么都会出现,根本学不完,学了半天都是没有用的,那不是浪费时间·那多冤枉。所以学为什么要有老师·以前的人都认为说要重视师承,老师讲的话要谨记在心,终身不忘,然后一辈子照老师所说的去做。我们现在看来,好像也不是那样,老师的任务,是在选择合适的学问,因为他阅历比较广,他看的比较深,了解的比较多,面对各种不断出现的资讯,他有选择的能力,他会判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所以今天老师的任务其实跟以前的老师不太一样。不要一直认为老师就是交给你知识,交给你学问的人,今天老师的任务是替人选择合适的教材,而且安排好次序,这个叫做慎选。因为今天我们进入网络时代,你一上网,糟了,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不知道,这个是你该用的还是不该用的,你也无从选择。孔子当年讲的很清楚:三人走在一道,其中一定有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他为什么说一个,而没有说两个·今天人很谦虚,说“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师”,那就乱掉了,那你就不会选择了,那就变成道听途说了。三人行,这个三不是指三个,而是指很多人。多数人在一起的时候,我要去选择,这里面有的人根本就乱讲,有的人是似是而非,有的人是有成见的,有的人太固执,那我怎么办呢·我可以选择一个来跟他学习,把他当做我模仿的对象。中国人其实是把老师当作模仿的对象,这样就对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第二个,学一定要跟思摆在一起。你看学而不思,那就糟糕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有些事情你一想,就知道这个是不对的,可是你不想呢·那就认为是真的了。所以学了以后,不能够不思。思就是思虑、怀疑,也就是深度去想一想,他到底讲得有没有道理,合不合乎自然。学了以后如果不思,那就会什么·就会很迷惘。所以说学而不思则罔。其实今天我们用的互联网那个网也就是告诉你,你一上网,你就罔了,你就迷惘了,何去何从,孰是孰非,你根本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发挥思的功能,思是什么·就是往这边想一想,在往那边想一想。为什么要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自己去考虑考虑,他讲的很有道理,那谁讲的没有道理·每一个人讲的都是片面的道理,我们要提高警觉。我还没有发现一个人能够把所有道理讲的很周全的,因为这个人太高了,我们根本没有机会碰到他。我们所碰到的人都是讲片面的道理,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是到底对不对,我们提供给大家一个判断的标准,就是看合不合乎自然的道理。如果听起来觉得很合乎自然,就可以初步地相信,然后再去测试,经过反复的实证,最后才在确定要不要相信。如果它根本不合乎自然的道理,那我劝你连听都不要听,听完就把它忘掉,这样比较不会受害。
编辑推荐
《为官之道》编辑推荐:与曾仕强、曾仕良教授所著《大学之道》为姊妹篇敬请参照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