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作者:叶舒宪 编 页数:4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叶舒宪编选的《神话-原型批评》以译文集的形式,对20世纪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要流派——神话-原型批评,做出较全面的知识介绍和应用方法展示。《神话-原型批评》中所选译的篇章多为学术史上的经典文献,对现代文学研究方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各篇整合起来,系统呈现出该批评方法的理论渊源和发展演变情况。本书针对中国学者学习借鉴神话-原型批评的需要,特意编排了海内外学者解析中国文学作品的生动案例,对高校师生从事人文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尝试,提供了必备的背景知识和宝贵的入门指导。
本书在1987年初版后,产生了持久的学术影响,成为国内引用率很高的文学研究方法示范作品,对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学派起到基础建设作用。本次增订版,内容和篇幅扩充近一倍,以适合高校文科教学参考的需要。
作者简介
叶舒宪,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入选的学科带头人。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主编20世纪国外文艺学丛书、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文学人类学论丛、神话历史丛书。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庄子)的文化解析》《千面女神》《熊图腾》《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文学人类学教程》等30余部。
书籍目录
导读: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上编
阿都尼斯的神话与仪式
《金枝》:影响与原型
艺术与仪式
仪式谱系:戏剧文学与人类学
中国戏剧源于宗教仪典考
中国戏曲文学从祭祀里产生的条件及过程
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
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荣格原型理论的难题与潜在意义
原型的内涵与外延
悲剧诗歌中的原型模式
作为原型的象征
原型批评:神话理论
原型性的象征
乱伦与神话
下编
破译与重构:原型批评的发展趋向
哈姆雷特与俄瑞斯忒斯(节选)
《老水手之歌》中的原型
俄狄浦斯王——悲剧的行动旋律
文学即整体关系:弥尔顿的《黎西达斯》
好哈克,再回到木筏上来吧!
契诃夫作品中的神话作用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评福克纳《熊》中的神话与象征
圣经文学与神话
难题求婚型故事、成人仪式与尧舜禅让传说
从千面英雄到单一神话
——坎贝尔神话观述评
苏美尔神话的原型意义
法原刑始
——释“诰”
佛经文学的原型意义
此恨绵绵无绝期
——论《长恨歌》“自我牺牲”的心理原型
石头的言说:《红楼梦》象征世界的原型批评
图像原型与视觉艺术
原型与汉字
附录
中国圣人原型新考
——中华文明探源的人类学视角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如果确是如此,那么很自然会有下列现象:特别激起原始人兴趣的题材,或其中某些题材,对于人的某些根深蒂固的本能,仍然应该有种共鸣。我不是说这些题材将永远激动我们,而是说这些题材将来激动我们时,我们看出其方式将是特别深刻和有诗意的。这部分是由于它们原来的质地;另外,我想因为只是重复的缘故。我们都知道,有名的和亲切的词汇与名字有一种情感上的魅力,即便有些人不了解这些词汇,不知道这些是谁的名字,它们也有这种魅力。我想这些故事和背景中有一种类似的魅力;我不能完全回避比喻的说法;这些故事和背景深深地插人人类的记忆里,像在我们的肌体里打下了印记。我们已经忘却了它们的声音面貌,它们对我们是陌生的。然而我们一看到它们,内心便有一个东西跳将出来,这是一种来自血缘的呼喊,它告诉我们:我们是一直认识它们的。当然,整个传统发展中还有一个主要部分,那就是:神话的材料与现实生活对照之下,常常得到修正和纯化。现实主义、文学技巧和想象就是打这儿来的。无疑的,甚至在开始时,就有来自现实生活的成分。最初的神话创造者绝非在真空里创造。他的确是想——用亚里士多德有名的话说——说出“那种将要发生的事情”;只是他这个“将要发生”的概念,拿我们的标准来衡量,有点虚妄。后来,人的生活经验更广泛、更稳定、更客观了,他“那种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概念也就更为可靠。它越来越接近自然的真理,接近它的丰富性、合理性和无限的微妙之处。
编辑推荐
《神话:原型批评(增订版)》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