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作者:曾仕强 页数:10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系列共四部,分别为《一·桃园三结义》、《二·诸葛亮下山》、《三·大意失剂州》、《四·三国归一统》。本片以央视经典电视剧《三国演义》为案例素材,全套书为86章,曾仕强教授运用《易经》象、数、理的视角,根据跌宕起伏的情节进展'设置和点评的问题要点4000多个,其中透过《三国演义》的象、点出了《三国演义》的数、更评出了《三国演义》的理,堪称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理论案例教学和《易经》应用学习的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曾仕强教授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主讲人
东方卫视《易经的智慧》主讲人
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大易管理》、《如何在36岁以前成功》、《胡雪岩的启示》、《曾仕强剖析胡雪岩商道》、《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等。
书籍目录
《一·桃园三结义》 一 不打不相识 二 内乱招外患 三 恶人怕得势 四 诳言害自己 五 团结是力量 六 弱女挑重担 七 全凭动脑筋 八 推不掉才要 九 无用换有用 十 解斗不好斗 十一 人头也能借 十二 内鬼通外神 十三 不义必自毙 十四 有人捧才好 十五 痛骂能治病 十六 降汉不降曹 十七 来去要光明 十八 千里走单骑 十九 兄弟喜重聚 二十 父子同命运 二十一 最怕用错人 二十二 少数胜大军《二·诸葛亮下山》《三·大意失剂州》《四·三国归一统
章节摘录
版权页: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为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这句话如果只是被当做口头禅一样传来传去,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同时,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统天下的概念,也很难体会为什么要这样讲。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成为泱泱大国,其实跟《三国演义》开头的这句话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统一的观念,我是从一个英国人口中听到的。他说你们中国幸好有位秦始皇,让你们很早就有统一的概念,所以你们的国家才会这么大。欧美人的观念是分大于合的,认为分比合重要,所以他们的国家都比较小。有时碰到来中国的西方人,问他是哪个国家的,他说是希腊,并且边说边比划: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而我们中国人刚好相反,我们一直抱持合大于分的观念,就连家庭都要比西方大很多,所以我们的国家也必然是一个大国。汉和帝继位后,利用宦官势力一举击垮了窦太后与大将军窦建,拉开了东汉末年宦官干政的序幕。其后数十年间,宦官弄权,争斗愈烈,皇位更替频繁,朝政日益衰败。地方豪强横征暴敛,加上连年天灾,致使平民百姓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当时巨鹿郡有一人名叫张角,引导众多贫苦百姓高举义旗,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起了其势甚猛的黄巾起义。我们古人把皇帝称作天子,可见“天”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代名词。黄巾军高喊“苍天已死”,意思是说当时的朝廷已经衰败,不能替百姓谋求安定的生活了。“黄天当立”则是说既然“苍天已死”,当朝不行,那就应该重新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黄巾军所倡导的“黄天”。每六十年为一个甲子,这是我们中国人计算时间的单位。传说每逢甲子年都不利于当权者,所以黄巾军选在甲子年起义,希望借助这个时机能一举推翻当朝,建立一个使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从而实现“天下大吉”。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名正言顺,黄巾军要起义,也必须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和号召天下人的说法,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而有那么多人追随张角揭竿而起,说明这几句口号的确引起了百姓的共鸣。幽州太守刘焉招募乡勇平叛黄巾军,在城门外贴出了募兵的告示,引来许多路人驻足观看。人群中,有三人气宇不凡,一个叫刘备,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关羽见榜文不动声色,刘备慨然长叹,张飞见状,责怪说大丈夫不为国出力,何故长叹,刘备不答,长叹一声便走开了。同样是看募兵告示,刘、关、张三人的反应却各不相同。其中觉得自己最了不起的就是张飞,他既不了解刘备,也不知道关羽,甚至连自己都看不懂,却洋洋得意地认为别人都不如他。看到刘备叹气,他就责备道:你叹气又有何用?大丈夫当投军报国才是。虽然张飞并没有恶意,但是讲出这样鲁莽的话,说难听一点,就是因为他没见过什么世面,还比较单纯幼稚,所以大家后来都叫他莽张飞。关羽就不一样了,当时他一个人流浪在外,家也回不去,前途一片渺茫,即使是想去投军,人家会不会要也不知道,所以看完告示面无表情。可见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而刘备就更不一样了,他胸怀大志,可是都二十八岁了,还一点着落都没有。看到朝廷在募兵,他会想自己去还是不去呢?去会怎么样,不去又如何?世道如此混乱,可为什么不见有人出来重整乾坤呢?刘备有这样的愿望,可自己却无能为力,所以只好在那里感慨叹息。三个人站在募兵告示前,心思各不相同,表现自然不一样。刘备从大局着眼,关羽只想到自己,而张飞却老要干预别人。大家从他们现在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他们三个人个性不同,未来的发展也会不一样。这样由表入里,看问题才会更深入一些。集市上,刘备在卖草席,关羽在卖绿豆,而张飞的肉铺那边,有人买肉,伙计却不肯卖。关羽看不惯,上前质问:兄弟,做买卖的还怕买主,卖就是了。伙计指着身旁的一口井说:肉就在井里,挪开了井口上的石磨,肉全归你……天底下哪有屠夫不卖肉的?可张飞却偏不卖,足见他并不是一般的屠夫。靠卖肉维持生计的人,当然会规规矩矩地卖肉,但张飞家里有钱,根本就不靠这肉铺养家糊口。他把肉藏在井内,是在等待英雄豪杰的到来。若是碰到意气相投的有缘人,大家就比试比试武功,谈论谈论未来,然后再开怀畅饮一番,这才是他看重的事情,也是变相的“挂羊头卖狗肉”。因此,当我们看到“理应如此,但居然不是这样”的事情时,应该想到其中必有缘故才对。关羽不屑一顾,衣袖一卷,一声大喝将石磨举起,吩咐伙计将肉分与众人,又将之前买肉的钱洒在地上,也分给了百姓。关羽虽然以卖绿豆为生,但他并没有把赢来的肉据为己有,这才是他的难得之处。要是他在众人的叫好声中举起石磨,然后拿起猪肉就说自己要回家了,那所有人都会很失望,他还不如不去替人出头的好。一个人既然准备要表现给大家看,那就要一切为公。既然为公,就不能自己把猪肉拿回去。关羽做得很漂亮,他连一块肉都不要,全都分给了穷人。有钱人买肉的钱,他也一把撒出去,分文不留。换作一般人可能会说,肉我先切一块,大家分其余的,别人买肉的钱也放进自己的口袋。这样就显得太小气了,原先的动机也就被丑化了。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小的举动看得一清二楚。他光明磊落,所以大家才会称他为关公。家仆将事情报告给张飞,张飞怒气冲冲地来到关羽的摊位前,抓起一把绿豆捏了个粉碎。关羽问张飞是不是存心来打架,张飞说打的就是他,说完二人大打出手。张飞捏碎关羽的绿豆,难道是想报仇?从表面上看,张飞的所作所为的确是一副报仇的架势。可是他如果真为报仇,又何必要设这个局——不将猪肉放在桌子上卖,而是投到石井里,去引出英雄豪杰呢?现在关羽果真被引了出来,张飞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可能要去报仇呢?可是张飞如果直接上去就跟关羽说自己很佩服他,想跟他比试比试武功,看他是不是真英雄,那关羽根本就不会理他。关羽会想,是不是真英雄关你什么事呢,我干吗要跟你比?况且他当时正逃亡在外,并不想惹是生非。这样一来,张飞的目的就达不到了。所以张飞干脆装成找麻烦的样子,抓起一把绿豆,当着关羽和众人的面就捏了个粉碎,从而激怒关羽,达到让关羽跟自己比武的目的。因为一个人只有被激怒了,才会激发出潜能,使出真功夫,否则怎么试得出来是不是真英雄呢?可见莽张飞有时候也挺有计谋的。我们中国人随时都会心生一计,信手拈来便是一些招数,张飞也不例外。
编辑推荐
《曾仕强论三国智慧(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2012年全新讲坛类节目,栏目收视直逼“百家讲坛”文化提升道德•名师传播智慧•祈福国泰民安。《曾仕强论三国智慧(套装上下册)》是教科书式的解读,是“透过易经看三国”的人物、谋略与智慧。一样的三国故事,不一样的智慧点评!曾仕强教授通过对《三国演义》的分析,将三国中性格各异的众多人物,特别对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进行分析、点评,展现三国人物的成败得失,以及每个人物是如何处理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的,他又为什么会这样处理,从而重点阐释:通过对三国中为人处世的智慧的理解和感悟,在遇到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变幻莫测的险恶环境时,借鉴三国的智慧,现代人应该如何应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