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夏洛特·梅森 页数:310 译者:李忠明
Tag标签:无
前言
夏洛特·梅森(1842年至1923年)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教育之家”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她的名字,甚至可以与蒙台梭利齐名。 她毕生探索适合教育孩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一直为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而勤奋地工作,并在实践基础上,勤奋笔耕,形成融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写成流传于世的《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在这套书中,她向父母和其他教育者传授了应该怎样给孩子实施广博的、激励的、令他们兴奋的教育。在各国教育家的努力下,她的这套丛书成为人们教育孩子的指南,并在美国和欧洲兴起一股“梅森家庭教育运动”。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书》是一株奇葩,是一本集梅森家庭教育法大成的经典教育手册。它题材广泛,研究翔实,是《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丛书的总结篇。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思想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题材广泛,而且书写生动有力。夏洛特·梅森历经实践与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儿童的思维艺术,能够帮助父母和儿童教育者在面对实际教育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在父母们自我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实现成功教育子女的希望。 长时间来,这个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考试而不是学会生活的教育体系使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处于一片茫然的状态,也许在看过本书之后就能够释然。夏洛特·梅森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现代的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让我们每一位家长以身作则影响和教育孩子,真正的为孩子着想,真正的有系统的培养孩子备方面的能力,最终才会成就孩子成功幸福的一生。
作者简介
夏洛特·梅森(1842—1923)
英国著名教育家, “教育之家”的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书》是作者在探索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和关系,并为此勤奋工作、笔耕不辍而创立。的一套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掌握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实践 一个全面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理论的问答 教育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第二章 做合格的施教者 教育家是伟大的 家庭担负着重大义务 家庭的影响 子女被赋予第二次生命 父母给子女的精神口粮 家长怎样做好老师 施教者即要博学又要讲究方法第三章 儿童是有人权的个体 儿童是人类的财产 孩子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个体 孩子应该享有的人权 不要利用权威进行强迫 知识教育的革命第四章 教育弦子形成好习惯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 习惯是父母可以利用的手段 好习惯的培养 纪律不是惩罚第五章 塑造孩子的精神品质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人格的培养 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第六章 让孩子接受知识的濡养第七章 走向户外亲近自然第八章 怎样进行儿童课程设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掌握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实践 18世纪的教育理念 可以这样说,教育在人们的心目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18世纪末和l9世纪末这两个时期的共同之处。18世纪的人们对洛克和卢梭深信不疑,他们知道要做什么并且会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因为他们的优异表现,也为后人留下了美好而又充实的回忆。 出生在有思想家庭的孩子,言行一致,说话办事富于哲理性,阅读有关他们的书籍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我们现在远没有他们那时幸福,因为他们不但充满了信念,更有坚持信念的勇气。 几十年前的我们,对教育满怀激情,投身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成倍增加的教育运动之中,诸如办学校、办学院、搞讲座、办女子高等教育、办女子公立学校,以及保证各项工作认真实施的考试制度等。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收获,也让我们感到满意和意气风发,也从未怀疑过它们的正确性。现在,我们之所以能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 但是,今天办办小学,明天办办中学;又是公立学校,又是女子学院,基本上都是“失败的”。所以,将教育工作的重点进行转移已经迫在眉睫。 : 很多人对我们的工作持怀疑态度,认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值得,这些工作跟教育是否有联系,勇敢的怀疑者们甚至攻击我们的两所老牌大学。不过,由于这两所大学对学生采取多方面的不干预政策,尽管对手骂他们懒惰,任凭学生胡闹而熟视无睹(姑且让我们这样形容吧),但是他们战胜暴风雨的那一天不会太遥远。
编辑推荐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之母” 世界上最聪明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阅读的经典制作。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改变我们孩子的一生。 夏洛特·梅森的教育理念对复合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计划之集成,教育专家推荐,青少年家教选读本。 夏洛特·梅森告诉我们:教育能做什么、应该有怎样的视野。并对我们忽视、滥用责任和权威提出警告: “所行的学校都是考试横行。以至于没有学生能产生重要的新思想。” “竞争的原理正如呼吸的原理一样是自然的、必要的。但是作为教育家,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生下来不是只有一根弦的竖琴,在他的清少年时期始终拨弄那一根弦是件坏事,这并不足闲为竞争是一种邪恶的原则,而是因为不断地刺激这个欲望而牺牲其他欲望会破坏性格的平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