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她者”:历史阐释中的美狄亚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慧  
Tag标签:无  

前言

多改写和重述,它自身也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成为一段“永远的神话”①,成为一个“意义生成”的典型过程。特别是在“一切历史”都被视为“当代的历史”②、一切“理解”都意味着某种“诠释”③的文化处境中,对美狄亚母题的传承过程进行追溯和梳理,其价值必然超出具体的作品分析,而带有更为普遍的诠释学意义。从中国学人的角度对美狄亚的母题进行探索,则是在久远的历史间隔之外,增添了地域、文化和语言的间隔。然而也许恰恰是这种双重的间隔,使亲情、性别、个体与社会、道德与选择等人类基本关系的延展得以特别的显现,使不同时代对这些关系的理解得以勾连,从而也使我们对一个特定母题及其意义的“生成”分析得以成全。“美狄亚”母题的传承,是从荷马(Homer)史诗所代表的古希腊神话肇始,至古希腊悲剧时代,则有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美狄亚》、品达(Pin-dar)的诗作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评论;希腊化时期及古罗马时代,又有阿波罗尼乌斯(Apollonius)、奥维德(Ovid)、塞内加(Seneca)、克里斯普斯((2hrysippus)、加仑(GaIon)等人的进一步阐释。

内容概要

美狄亚,杀子复仇女人的代名词,与历史一同走过了三千年,其中的是是非非,难辨真伪。美狄亚,究竟是女神、女巫还是为情所困的女人?或者,这个名字只是一种象征符号,一种阐释符号,其中投射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无比恐惧,也寄予着男性对女性的无限期待。

作者简介

杨慧,女,35岁,籍贯山东,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基督教文学与哲学。现任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副主任。

书籍目录

序导言第一章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美狄亚  第一节 科林斯神话中的美狄亚崇拜  第二节 荷马史诗中的美狄亚 第三节 “亲子神话”与“杀子情结” 第四节  荷马史诗中反映出的女性地位的失落 第五节 荷马与美狄亚的“爱欲”(eros)第二章 古希腊悲剧时代的美狄亚 第一节  品达(Pindar)的缪斯——美狄亚 第二节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卡塔西斯”功能第三章  希腊化时期及古罗马时代的美狄亚 第一节  阿波罗尼乌斯的《阿耳戈英雄航海记》 第二节  奥维德与他的《美狄亚》 第三节  古希腊哲学家眼中的美狄亚  第四节 塞内加的悲剧《美狄亚》 第五节 古罗马妇女的社会地位 第六节  古罗马的爱欲观念与希腊化时期的伦理哲学第四章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流传的美狄亚 第一节  文艺复兴前流传的美狄亚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流传的美狄亚 第三节 美狄亚的“欲”(eros)与“爱”(agape)第五章 古典理性主义时期的美狄亚 第一节 高乃依的《美狄亚》 第二节 女巫与搜巫浪潮 第三节 女巫与性别恐惧 第四节 “女巫”与“天使”第六章 现代语境中的美狄亚 第一节 格瑞尔帕泽(Grillparzer)的三部曲 第二节 美狄亚的多重身份 第七章  “后现代”的美狄亚和她的“爱”与“欲” 第一节  克里斯塔·沃尔夫和小说《美狄亚——声音》 第二节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与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第三节 玛莎·纳斯鲍姆:欲望的疗治第八章  美狄亚在中国语境中的回响 第一节  中西“弃妇”的不同反抗模式 第二节  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杀子”叙事模式  第三节  中国没有美狄亚:“弃妇”和“杀子”母题的分裂 结语:美狄亚母题的变迁及其可能的意义参考文献附图 后记一后记二后记三

章节摘录

细侯出生于青楼,因此比起那些受礼教毒害甚深的大家闺秀少了很多的异化而多了几分自然天性,这与出自蛮荒之地的美狄亚颇为相似,她们的“杀子”道出了酒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①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的真实含义。从《氓》与《美狄亚》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背景对弃妇反抗行为的影响:东方女性在悔恨与反思中,更多地投向内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而西方女性则因为没有礼教的重压而更注重个体生命的诉求,如美狄亚杀子以及苔丝杀害亚雷的举动在东方人看来似乎太过激烈。如果说《氓》中的女主人公还能奋起反抗,抛弃氓的一切盟誓,断绝与他的一切联系,那么霍小玉可谓一个典型的东方女子,面对被抛弃的命运只能自我了断,说不出的凄惨与悲凉“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一个柔弱的东方女子只能寄希望于鬼魂世界而不敢在现实世界里抗争,不知是此种文明的功劳还是此种文化的悲哀。另外因特网上还有许多关于美狄亚和中国女性如秦香莲、窦娥、康敏(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刘兰芝等比较的文章。这些散见于网络的文章说明,美狄亚的故事并非是只有学术界关心的阳春白雪。这一母题之所以能在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引起如此的呼应,因为它所反映的妇女问题在异国他乡也同样存在。当代中国因为缺乏西方女性主义的政治运动背景,所以女性的真正处境被表象所遮盖。在新中国政治及法律的保障下,中国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令人羡慕的,然而正是这种祥和掩盖了更深层的压迫。以美狄亚研究为例:大量的期刊、网络文章探讨了美狄亚与东方女性的异同,然而所有的框架都干篇一律,终没有脱离“杀子”与“压迫”的问题,而少有哲学、神学角度的思考。这足以说明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滞后于西方的现实状况。本论文通过对美狄亚母题之传承的梳理,希望借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经验关照当今中国的妇女问题。

后记

不曾想第二次提笔写后记,笔未动,泪先行。塞内加说:“信命的跟着命走,不信命的,命牵着他走。”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人可以改变命运,可冥冥之中却一再被无形的手操纵。是上帝还是哈得斯?或许,应该是两只手吧!不然,怎会感到撕扯的疼痛!“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让哈姆雷特“疯狂”;恐怕不仅是策略性的装疯吧!张扬的感性、自律的理性,哪一个对那手更敬畏?哀哉!疯狂的清醒,清醒的疯狂。三年的旅途竟然没有终点,幸耶?祸耶?穷尽人的智力终不能分辨。想到前方的未知,心渺路遥。一路走来,痛苦、死亡,竞不敢回首,怕,泪流成河;一路走去,无论悲欢,也不能停留,纵然不知路的尽头。在追寻什么?“约”——摩西的约?杨过的约?前者是敬畏中的服从,后者是绝望中的期待。尘世的“生”是无力排解的寂寞,谷底的“死”是痛苦中的守候。原来,石板上的“约”要刻在心中才能让冰冷的“畏”变成温暖的“爱”,而“爱”,也是信仰中的生成。“爱”可以成为信仰么?“爱”的世俗化是否是形而下化?美狄亚的愤怒,在史诗与悲剧的时代还可以为人理解,如今,恐怕是不可理喻了吧!在这个不敢言“爱”的时代,愤怒,居然也成了奢侈。美狄亚成全的不仅是这篇博士论文,也成全了“疯狂”对“清醒”、“高贵”对“卑贱”的认识。既然没有终点,那么就让这第二次的“后记”成为起点吧,并以之献给关心着我、关注着我的人们。

编辑推荐

《永恒的"她者":历史阐释中的美狄亚》由青海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永恒的“她者”:历史阐释中的美狄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新书上面和下面被蹭脏了,因为想买的是新的,所以觉得脏了有点小瑕疵。但是书的内容很好。
  •   买来写论文的、应该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还没开始看
  •   这本书是为了论文买的 写的很好
  •   特地来写个评论...真的是本好书,对于研究美狄亚姐姐是很好的辅助。谢谢joyo。比通知时间早拿到,全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