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单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前言
引 战国就是一场游戏 ——如果你是学生,翻翻战国,看看苏秦。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熬夜读书,累了、困了、倦了、不耐烦了怎么办?把头发吊在房梁上,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随着学习成绩的上升,苏秦的头发越来越少,走路也是越来越不稳当,他是为了什么? 两个字,理想。 一个男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翻翻战国,看看张仪。 张仪,魏国平民,然而中国语言艺术在其口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在楚国,从身无分文到腰缠万贯,张仪先生只用了几句话; 在秦国,从平民百姓到官居丞相,张仪先生也只用了几句话。 从富贵到功名,张仪先生都不过说了几句话而已。 ——如果你正处在逆境中,翻翻战国,看看范雎。 为国争光,反遭陷害,让人打到半死之后,被丢进了粪坑里。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但是范雎并没有上吊抹脖子,或者屈辱地结束自己的一生。 凭着一股韧劲,范雎从厕所中爬起来,擦掉身上的污渍,擦去过去的回忆,继续向上爬,一直爬到史书中最显眼的位置。 ——如果你是男人,请翻开战国。 这是个绝对男人的世界,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男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 看看男人们是怎样努力的,奋斗的,坚持的,忍耐的,再看看男人们是怎样创造这个世界的。 顺境中,不骄不躁。 逆境中,不离不弃。 我们读到的不是历史,是精神,独一无二的战国精神。
内容概要
战国,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年代。其诸候乱战、百家争鸣、礼崩乐坏、思想解放,一直众说纷纭。总之,这是一个最热血的时代,一个最精彩的时代,一个令人最向往的时代。 公元前453年,空前惨烈的晋阳之战结束后,中原大地上最为强大的晋国名存实亡。五十年后,周天子册封从晋国分裂出来的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代,战国。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快速崛起,战国七雄斗争格局初现,偏居一隅的秦国从备受欺压到变法图强,爱好玩乐的齐威王水煮贪官、整顿吏治。在我们熟知的战国史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吴起常胜不败的秘密是什么?聂政为什么是战国时期的F4?苏秦、张仪是否在同一时代?被鼎压死的秦国君主是哪位?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进入那个最精彩最混乱最豪杰最智慧的年代。
作者简介
韩单,标准的80后青年,素来认为“历史很有意思,历史很枯燥”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枯燥的是浩如烟海的文言文史书,有意思的是书中的故事。于是试图使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把读史变得轻松,变得简单,变得有意思。
书籍目录
第一集 君不君,臣不臣 1 谁是凶手 2 赵氏的稻草 3 智慧与美丽并重 4 一匹黑马的出现 5 火星撞地球 6 给我一块地 7 斗牛要不要 8 小时候,爸爸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9 多情剑客无情剑 10 梦断晋阳桥第二集 人才,就是一切 1 谁动了我的织布机? 2 爸爸再爱我一次 3 想你,全世界都失眠 4 时代的加速齿轮 5 妻子如衣服 6 我有一个梦想 7 那一夜,我梦见雄兵百万!第三集 两匹狼的崛起 1 让我欢喜让我忧 2 给我一个动刀的理由 3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4 浪迹天涯,何处是家 5 朋友难当 6 这个杀手不太冷 7 音乐无极限,动感无极限 8 那一锅,为你煮的汤第四集 谁暗算了孙膑 1 开往春天的地铁 2 春天的故事 3 儿子,看你的了 4 我是帅哥我怕谁 5 同桌的你 6 你我都在舞台上 7 相约桂陵 8 再见马陵第五集 强国,就这么简单 1 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2 人之初,性本善 3 不孝之子 4 於陵廉士 5 在路上 6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7 双簧 8 梦回秦朝 9 无形的枷锁 10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 最后的挣扎 12 商君之后,再无商君第六集 靠嘴皮子谋生 1 谁动了我的饭碗 2 棋逢对手 3 两个人的世界 4 忽忽悠悠就瘸了 5 好色楚怀王 6 接着忽悠 7 我命由我不由天 8 首都一日游 9 为举重事业牺牲第七集 钢丝上的生活 1 传说中的事情 2 不走寻常路 3 无间道风云 4 苏秦之死 5 齐王是怎么死的? 6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7 一个人的战斗 8 山寨将军田单第八集 一场服装的变革 1 我爱我的家 2 皇帝的新装 3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哭去吧 4 孤独的行路人 5 一个人的精彩 6 别了,中山国 7 英雄末路 8 寂寞沙丘冷第九集 疯狂的石头 1 一个石头引发的血案 2 当狂人当上相国 3 咸阳一夜 4 找呀找呀找朋友 5 新编父与子 6 失败的儿子 7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十集 谁说女子不如男 1 那一场意外 2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3 后宫最大的法宝 4 笑到最后的赢家 5 你方唱罢我登场 6 无言的结局
章节摘录
君不君,臣不臣 引 优胜劣汰,是这个时代的规则,只有在不断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人,才有资格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谁是凶手 时间:公元前497年 地点:晋国邯郸 就在不久前,邯郸城的最高行政长官——邯郸大夫赵午接到一份命令,这份命令是晋国六卿家之一的赵氏宗主赵鞅发出的。内容很简单,赵鞅要求将居住在邯郸城内的五百户居民迁到晋阳居住。 问题就出在这儿,作为赵氏家族的一个分支,赵午有义务服从家族大宗主的命令,关键是这五百户人不一般,这可是卫国人啊。 在战国有抵押人质的习惯,三年前,卫国与晋国开战,赵鞅带兵打败卫国,卫国抵押给赵鞅五百户人质求和。当时,赵鞅将这五百户人就近安置在邯郸居住,一来邯郸距离卫国较近,人质在手可避免卫国再打什么别的主意;二来是人口太多,别的地方也不好一下安排这么多人进去。 三年后情况突变,赵氏倾力营建的大后方晋阳城宣告竣工,赵鞅急需往城中充实人口,所以想起了这些人质。 邯郸大夫赵午当时也没多想,这五百户人口本就是赵鞅打仗得来的,只是暂住在邯郸,如今还就还了,赵午痛快地答应了赵鞅归还人质的要求。待赵午回到家后,同父兄一商量,越来越感觉这事不对劲儿。邯郸紧邻卫国,假使将人质送往远在太行山另一侧的晋阳,山这边的邯郸就危险了,手里没有了这些人作为抵押,卫国的进攻将肆无忌惮。 经过仔细商量,赵午做出了这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进攻齐国。 赵午的用意是好的,如果偷袭齐国得手,抢他五百户居民来向赵鞅交差。然而正是这一错误决定断送了赵午的小命。 原因是齐国太强大了,仅凭邯郸这一座城市是很难动得了的,早晚都要晋国出面给你圆场,你欠下的债也很有可能由赵鞅来埋单。 而在赵鞅这边,赵鞅左等右盼仍见不到人质的影子,却等来了赵午进攻齐国的消息。赵鞅愤怒了,干脆杀掉了赵午。没想到正是赵鞅这一轻率的举动,引发了晋国内部长达八年的内乱。 赵午的名字确切一点说应该称做“邯郸午”,早在赵午爷爷那一辈起,就已经脱离了赵氏宗族,独立成为邯郸氏。从法律上讲,邯郸氏和赵氏已经不是一家人了,赵午完全有理由拒绝赵鞅的命令。但从血缘关系上讲,两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赵鞅出于一时愤怒,以赵氏大宗主的身份杀掉赵午时,自我感觉理所应当。 但有一个人不那么认为,这就是赵午的儿子赵稷。你杀了人家的父亲,人家儿子完全有理由恨你,也有充足的理由为父报仇。随后赵稷宣布邯郸起义,锋芒直指晋国六卿之一的赵氏。 事情有些麻烦,虽然邯郸大夫是赵午,但是邯郸城不是赵午的,那是晋国的城邑。赵午死后,他的儿子赵稷却宣布邯郸起义了,那不是向整个国家叫板吗?国君完全有理由派人干掉你。 事实上晋国国君也是这么做的。这个国家好歹名义上还是属于国君的,你说起义就起义啊?赵稷刚刚宣布起义,国君立马就调集人手平叛。在赵家的支持下,一支平叛军队开往邯郸,然而邯郸并不是此次战役的主战场。 如果事情进行顺利的话,这支代表正义的军队很快就能平定叛乱,然后凯旋归来,晋国还是晋国,赵鞅还是赵鞅。可是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时时刻刻都会发生意外,这次的意外实在是情理之中的。 赵鞅忽视了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晋国不是“赵国”,在晋国说话算数的不是赵鞅,当然也不是国君。晋国权力一分为六,智、赵、韩、魏、范、中行。有什么事儿大家商量着来,如果你一定要出头,那你一定会碰头。 赵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还有两座大靠山——晋国六卿之二的范氏和中行氏,有这两家在,他们是不会让赵午白白死掉的,当然了,他们也不喜欢看着赵鞅扬扬得意的样子。 赵午虽然和赵氏同宗,但已经出了五服,属于那种八杆子兴许能打得着的亲戚。话说回来,赵午和范氏的关系就不一般了,赵午的亲娘舅就是范氏的现任老大,而范氏和中行氏又是儿女亲家,你想想人家这样子的关系,能够坐视不顾吗? 当然是不能的,之所以眼看着平叛的军队都开到邯郸城下了,范氏和中行氏还迟迟地不肯动手,那是因为他们在做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他们要让国君弄明白一个问题,这场战争,谁才是真正的祸首,晋国的法律条文明明白白地写着:始祸者死。这话还算不算数了? 说到底还是范氏和中行氏老到一些,即使要置赵鞅于死地也要给其安插一个合适的罪名,这样杀他也是名正言顺的。在两家的强压之下,晋国国君态度发生转变,宣布赵鞅处死赵午是不合法的。这样,错在赵鞅身上,范氏和中行氏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攻打赵鞅了。 经过范氏和中行氏的不断努力,赵鞅的行为终于被做了定性,不要太麻烦,三个字足以置赵鞅于死地:始祸者。 是的,首先挑起动乱的是赵鞅,人家赵午怎么也算是个大夫,属于国家的高级干部,赵鞅未经请示私自杀害国家干部,从而引起国家内部动荡,这件事儿要赵鞅负全责一点都不冤。 有了舆论的导向和国君的声援,范氏和中行氏放开了手脚攻打赵氏家族。 赵氏家族提前得到消息,说范氏和中行氏谋划攻打赵氏,赵氏第一谋臣董安于建议赵鞅提前采取行动,以备不测。赵鞅却表现得很乐观,天真地对董安于讲起了晋国的法律条文,晋国法律规定谁先动手就是死罪,赵鞅因此判定范氏和中行氏是不敢先动手的。但赵鞅没想到的是,范氏和中行氏已经将“始祸者”的罪名安在了他的身上,还取得了国君的支持。 赵鞅认定了自己杀死赵午是处理族内部矛盾,不构成“始祸”,他让国君也这么认为,因此当赵稷叛乱时,国君下令平叛。 后来在范氏和中行氏的强压下,国君改变了主意,赵鞅杀死赵午的事情升级成为国事,属于非法,符合“始祸者”的标准。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人嘴两张皮,事情摆在那里,看你怎么说了,国君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既然国君已认定了赵鞅是“始祸者”,那么范氏和中行氏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出兵攻打赵氏了。 范氏、中行氏VS赵氏,实力二比一,按照以往的经验,赵氏很有可能提前退出历史舞台,如果是这样,今天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姓赵的子孙后代了。 ◎赵氏的稻草 意外,这个世界总有意外,各种各样的意外,这是个精彩的世界。 范氏和中行氏在政治上取得国君的支持,在法律上认定了赵鞅是“始祸者”,军事实力上以二敌一,可谓算尽了机关,占尽了优势。 人算不如天算,范氏和中行氏两家算尽了机关却还是失算了。正如同赵鞅犯的错误一样,范氏和中行氏犯了同样的错误,赵鞅在处死邯郸午的时候忽略了邯郸午背后的另外二卿,而范氏和中行氏攻打赵鞅的时候同样忽视了晋国剩下的三卿——智氏、魏氏、韩氏。 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范氏和中行氏扯着绳子的一头儿,另一头儿是孤孤单单的赵氏,眼看着就要把赵氏一家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了,没想到竟有人在赵氏背后抓住了绳子。 范氏和中行氏发兵攻打赵鞅,战争首先在晋国首都开幕,随后赵鞅不支,退守晋阳。范氏和中行氏随后赶上,发兵围困晋阳。晋阳,就是此次战役最主要的战场。 早在很多年前,赵鞅就派出手下最得意的谋臣董安于大规模地修筑晋阳城防,使之真正地变成金城汤池,成为赵氏最坚固的大后方。事实证明,晋阳经受住了考验,二家围城年余,始终攻克不下,千里之外的其他几家也没闲着,他们不喜欢看着范氏和中行氏二家坐大而不管,他们也想做一回锄强扶弱的善事,有意思的是他们同范氏和中行氏一样,在争取一个动手的理由。 晋国国君是住在晋国的首都绛的,而战争的主战场在百里之外的晋阳,这里面就有点故事了。赵鞅退守百里之外,范氏和中行氏追到百里之外,双方激战正酣,却把一个人漏了出来。这个人虽无权无势却很有用,这就是晋定公。 智、魏、韩三家达成救赵的协议,向国君摊牌。面对两家的压力尚且不能承受,这次一下来了三家,晋定公快疯了,这年头做个国君其实挺难的。 智砾出任谈判代表,向晋定公建议,一定要把赵、范、中行氏三家一起定为“始祸者”,都是叛乱分子,一起收拾了算了。而晋定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吧。 有了出师之名,这次三家还多了个心眼,簇拥着国君一起去讨伐叛乱了。 范氏和中行氏本来是取得了国君的支持,名正言顺地去讨伐叛乱分子赵鞅,这倒好,仗还没有打完,国君就变卦了,自己反而被打成了叛乱分子,这种心理落差太大了。晋阳城防坚固,好久没攻下来,现在背后又有来添乱的,范氏和中行氏打仗打昏了头,居然发兵进攻晋定公。 在晋国,你做什么都可以原谅,唯一不能的是对国君无礼,人家国君再无权,再无兵,始终是一国之君,代表舆论的导向。范氏和中行氏发兵进攻了晋定公之后,再想在晋国立足,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晋国这个山头注定要有两只老虎提前离开,范氏和中行氏是执意要走了。 本来六卿你打我我打你,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国君只是个观望者,不小心被人拉了进来,那也是被迫的,无论是谁都没有理由进攻国君,如果你做了,那就是叛乱! 拔河比赛,实力对比四比二,舆论一直倒向智、赵、韩、魏这一方,所以范氏和中行氏败了,败得还很狼狈。范氏和中行氏失败后只有逃亡,渐渐地退出了这场只能输不能赢的比赛。 赵氏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教训,从阴影中走出,麻烦随之而来。 智氏早就为此次事件定性了,赵、范、中行氏都是这次内乱的“始祸者”,现在范氏和中行氏败了,跑了,并且付出代价了,赵氏也总得表示一下吧。 智氏家族一定要追究赵氏发难的责任,赵鞅比较犯难。 其实智砾并不想要赵鞅的命,他只是不想再在人间看到董安于了。书中说是因为董安于和智砾的谋臣梁婴父有过节,其实我更愿意相信的是,智砾看到了董安于的可怕。 董安于,传说是秉笔直书赵盾弑君的董狐的后人。作为赵氏家族的首席谋臣,董安于对赵氏功不可没,董安于为赵氏出了好多主意,晋阳城也是董安于主持修建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董安于的精细程度也不亚于赵鞅的保姆。关于这点,曾有两个故事: 一天,赵鞅从晋阳前往邯郸,走着走着忽然不见了董安于,于是下令停车。拉车的人问道:“为什么停下来呢?” 赵鞅说:“董安于掉队了,我等等他。” 拉车人说道:“您的一举一动都是三军的大事,怎么能因为一个人而停下来呢?” 于是赵鞅下令继续前进,但刚走了不久又停了下来,拉车人准备上前再次劝谏时,却看见董安于赶了上来。 赵鞅和董安于两个人边走边谈,赵鞅突然惊道:“哎呀,我忘了安排人把秦晋交界的路口堵上了。” 董安于回答道:“这正是我行军落后的原因。” 赵鞅说道:“我忘了让人把府中的珍宝拉上了。” 董安于回答道:“这正是我行军落后的原因。” 赵鞅说道:“行人(外交官)烛过年纪大了,凡他说的话无不为晋国人所学习和效仿,我走得匆忙,忘了向他辞行并聘问了。” 董安于回答道:“这正是我行军落后的原因。” 赵鞅说道:“那咱们继续赶路吧!” 另一个故事是: 董安于曾担任赵氏的采邑上地的长官,赴任途中经过山区,看见一道深涧,两边石岸陡峭,如同刀削,险峻无比,就询问当地人:“这条涧有人下去过吗?” “没有。” “有没有不懂事的小孩或者痴聋狂悖的人下去过?” “没有。” “有没有牛马犬猪下去过呢?” “没有。” 董安于喟然叹息,“我知道怎样去治理上地了。如果我的执法决不宽赦,犯了法就像掉进这道山涧一样必死无疑,那样就再没人敢于犯法了,怎么可能治理不好呢?” 看完以上故事,大家都能得出结论,作为赵氏的谋臣,董安于执法严明,心细如发,实在是赵氏的股肱,而智砾就是瞅准了这一点,要置此人于死地,并且给赵鞅下达了最后通牒,一定要按照晋国的法律惩办始祸者董安于。 让赵鞅对董安于下手,他是做不到的,问题是一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关键时刻董安于再一次挽救了这场危机。董安于自缢而亡,死后被陈尸晋阳示众,赵鞅通知智砾,说始祸者董安于已死。 此后,董安于的灵位被供奉在赵氏宗庙,世代享受祭祀。 随着董安于的逝去,赵氏将一场危机消于无形,成功地保住了自家在晋国的一席之地,而范氏和中行氏却永远地不能回来了。从此以后,晋国的这座山头上只有四卿——智、赵、韩、魏。 ◎智慧与美丽并重 一场战争结束了,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战国,我只能这么回答:这是一个男人们斗智斗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如果一个人被无情地淘汰掉,不是因为他笨,或许是因为他不聪明,不够聪明,不是很聪明,没有比别人聪明……只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太多了。 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够聪明就会被人像杀猪一样杀掉的话,我相信,你会变得聪明起来的,这就是丛林法则。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自以为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一个人,他有一个代表聪明的姓氏——智;他有一个代表美丽的名字——瑶。 范氏和中行氏退出历史舞台后,晋国一分为六变成了一分为四,其中以智氏实力最为雄厚。 时光流转,五十年转瞬即逝。 五十年前,晋阳城那场战争决定了赵氏的命运,赵氏一家人躲在坚城内躲避了灭族的灾难,等来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五十年后,笼罩在晋阳城上空的阴影仍未散去,战争的恶魔再一次光顾了这座城市,晋阳城自建成以来将受到最为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这次面对的敌人是智瑶。 智瑶,智砾的孙子,以其优秀的才能无可争议地成为智氏家族的继承人。智砾死后,他的儿子智申成为家族老大,智申退休前,选择智瑶作为接班人。智瑶的优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智申选择智瑶作为继承人的时候,中间还出了个小插曲。智氏家族的智果举双手反对智瑶担任家族老大,并且断言道,如果立智瑶为接班人,智氏一族必定毁灭在其手中。 智果敢这样说不是没有根据的,他的理由很简单: 智瑶有很多的优点,具体说来分为五点: NO.1:美须髯长大。(身材高大,长着漂亮的胡须) NO.2:射御足力。(力气大,善于驾车和射箭) NO.3:伎艺毕给。(多才多艺) NO.4:巧文辩慧。(聪明,擅长辩论) NO.5:强毅果敢。 说到这儿,智果又列出了智瑶的缺点:贪婪和残暴,一个人像智瑶这样优秀,难免遭人嫉妒,再加上智瑶本身的缺点,这样就很难让别人容得下他,所以他坚持不让智瑶成为继承人。 智申发话,反对无效。 就这样,智瑶成为了智氏家族的新任大哥,智果则到户籍办改了户口,从此脱离智氏家族,改姓辅氏。事实证明智果是对的。若干年后,智氏一族惨遭灭门,改换门庭的辅果却安然无恙。那是后话,先不提,一起来看看智瑶先生前半生的辉煌。 相对于动手,智瑶是个喜欢动脑子的人,所以智瑶是个聪明的人。这种聪明在战争中具体表现为智瑶很少去使用蛮力,如果能够用最简单的办法取得战争的胜利,何必费许多周折。 智瑶谋划攻打卫国,部队都集结完毕了,智瑶却给了大家一个惊喜。按照从前的经验,晋国收拾卫国这样的三流小国根本就不用考虑的,军队集结完毕就上呗。但是作为一个聪明人,智瑶是不会那样蛮干的,你那样大张旗鼓地调集部队,人家卫国得到消息早就准备好防御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智瑶他可不干。 打仗这个事情最好不要声张,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村。在军队集结完毕之后,智瑶派人给卫国国君送去一份礼物:四匹良马和一块玉璧。这可把卫国国君乐坏了,能够收到晋国上卿送来的礼物,多有面子,卫国国君特意举办了一个宴会以示庆祝,群臣都来庆贺,唯有一个人面带愁容,这个人名叫南文子。 卫国国君不高兴了,说:“大家都在高兴,南文子你为什么这么痛苦呢,难道你不替寡人感到骄傲吗?” 南文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晋国那么强大的一个国家,无缘无故地给我们一个小国送什么礼物,这个事情不符合常理啊,我们还是提高警惕吧!” 卫国国君通报边防提高警惕,进入备战状态,果然发现智瑶已率大军压境。智瑶见卫国早有防备,于是取消了此次计划。 小的计划取消了,大的战争方向不能改变,智瑶的攻击目标还是卫国,一计不成,再来一计。 智瑶驱逐自己的儿子智颜,智颜带领军队投奔卫国而来。这一次识破计谋的还是南文子,他对国君讲道:“智瑶的儿子智颜是好人啊,并没有什么过错,无缘无故遭驱逐,这事情蹊跷,不可不防。如果智颜带来的车辆超过五乘,千万不要放他进来。”这样,智瑶的计划再次破产。 智瑶计划破产后对卫国失去了耐心,于是他直接派兵强攻了。事实上,对付这样的小国根本不需要什么阴谋诡计,打就是了。 看一个成功的案例:中山有一个名叫夙繇的属国,成为智瑶的预定攻击目标,只是苦于道路崎岖,不好行军。这当然难不倒智大哥,经过一番思考,智瑶命人在晋国为夙繇铸造了一口大钟,钟的口径,恰巧是一辆战车的两轨那么宽。 大钟铸好,智瑶命人通知夙繇国君前来接收礼物。夙繇国君大为高兴,立刻命人沿途平整道路,准备将这口大钟运回国内。 等到道路修好,大钟运回来了,智瑶的大军也开过来了。 智瑶笑了,“我的神啊,没文化,真可怕!” 这样看来,果然送钟(终)给别人不是什么好事。 通过以上事例不难得出结论,智瑶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做许多事情都是没有事物可参照的,许多问题都要自己动脑筋去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了不起,第一个动脑筋的人同样是值得称赞的。 智瑶很聪明,谁得罪了智瑶,或者是被智瑶盯上了,这个人一定倒霉。很伤感,我们下一位出场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被智瑶盯上了的人,一个倒霉蛋,一个总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太好的人。这个人并不能算做聪明人,我把他归入另一类的人群里,这群人称做有智商的人。 有时候,聪明人聪明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完全变作另一种形式,正所谓物极必反。这个时代并不只有一个聪明绝顶的智瑶,造物主还创造了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不巧的是,这个人偏偏出生在晋国,和智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这个人将是智氏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是赵氏的老大,赵鞅的儿子——赵无恤(又称赵襄子)。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就中华帝国的抟成而言,战国时代可谓是黎明前之黑暗;就思想及人性自由而言,战国时代又可谓是黑暗前之黎明。其精神,其精彩,其精华,于今日视之,或皆由此而出。 ——曹三公子 千头万绪,一团乱麻似的战国史,在作者笔下脉络清晰,宛如树叶之纹理。语言亦生动活泼,有很强的娱乐功能,可谓寓教于乐。 ——史杰鹏(《亭长小武》作者,电影《赤壁》编剧。)
编辑推荐
比最好玩的游戏还好玩,比最好读的历史还有趣 十年来,网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受读者欢迎的战国史 4000万网友读后齐呼: 袁腾飞,你快回家看这本书! 曹三公子、史杰鹏联袂推荐:这是最精彩最豪杰最混乱最智慧的年代! 就中华帝国的抟成而言,战国时代可谓是黎明前之黑暗;就思想及人性自由而言,战国时代又可谓是黑暗前之黎明。其精神,其精彩,其精华,于今日视之,或皆由此而出。 ——曹三公子 千头万绪,一团乱麻似的战国史,在作者笔下脉络清晰,宛如树叶之纹理。语言亦生动活泼,有很强的娱乐功能,可谓寓教于乐。 ——史杰鹏(《亭长小武》作者,电影《赤壁》编剧。) 韩Sir精彩语录 ●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时时刻刻都会发生意外。 ●智果则到户籍办改了户口,从此脱离智氏家族,改姓辅氏。 ●从事相术这个职业的人在两千多年前相当于现在的科学工作者,如此说来,姑布子卿那就是大科学家,人家说出来的话就是权威认证。 ●人才这个东西很特殊,一个足够,多多益乱。比如现在,有一个智瑶就够了,何必又多出一个赵无,血,两个人才凑到一起难免要切磋一下,乱世乱世,是人在乱,不是世界乱,而这个世界就是因此混乱。 ●欺负完了弱秦,魏老大感觉意犹未尽,敢情这欺负人也有瘾,再往北看,赵氏的地盘上正搞内乱呢,不能动,一招惹他们还不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啊。赵老大你们接着乱,千万别停下来,我只借个道,越过赵国再往北,中山国,好的,就你了! ●三个月已经到达了乐羊忍耐的极限,看来不给你玩点真的你还以为满世界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啊,得了,兄弟们给我进攻! ●一个人偶尔犯一次傻可以原谅,如果你接二连三的犯傻,那就是传说中的傻X了,而公孙焦正是这个傻X。 ●姬窟在心里的小天平上称了一下,觉得还是江山重一些,于是赐死了乐舒。要不怎么说这个国君缺心眼呢,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命放在天平上称称哪一个更重要,小命都没有了,要来江山做什么? ●老秦人庆祝过后,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自己的新邻居姓魏了,麻烦的是这个姓魏的邻居也不好惹。从前打不过晋国,如今晋国这个母体分裂成了三半,自己连其中三分之一都拿不下,秦人确实比较郁闷。 ●老人家(子夏)丧子之后哭坏了眼睛,看起书来总是很费劲,所以发明了标点符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