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页数:246 译者:赵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该书大概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的科学界普遍接受。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他使用自己在环球科学考察中积累的资料,试图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天择)和人工选择(人择)的方式实现的。此书一经出版,就轰动了当时的学术界,甚至是整个世界。
作者简介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整个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进化论”与“?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一起被学界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其主要著作还有《人类起源与性选择》、《人类和动物情感的表达》、《贝格尔号航行期内的动物志》、《贝格尔号航行期内的地质学》等等。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第九章 杂种性质
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化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
第十四章 各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第十五章 重述与结论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习性和器官的使用和不使用的效果——相关变异——遗传——家养变种的性状——区别变种和物种的困难——家养变种起源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物种——家鸽的种类、差异和起源——古代所依据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家养生物的未知起源——有计划的选择和无意识的选择——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 变异的原因 比较早期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同一变种或亚变种的诸个体,有个要点最值得我们注意,即相比于自然状况下的任一物种或变种的个体间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大。各种各样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长期在极不相同的气候和人类管理下生活,从而发生变异,倘若我们对此进行思考,一定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即这种巨大的变异性,是因为家养生物所处的生活状况,与自然条件有些不同,并且不像亲种那样在自然状况下处于一致的生活条件中。按照奈特提出的观点,这种变异性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与食料过剩有关,这种观点有几分可能性。很明显,生物必须在新条件下生活数代以后方能产生诸多变异;同时,变异一旦开始,通常能够在好几代中持续下去。在记载中我们尚未发现一种能变异的有机体在培育过程中停止变异的例子。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植物,如小麦,直到现在还有新变种;而最古老的家养动物,直到现在还能不断改进、变异。 对于本题,我已经研究了较长时间,得出以下结论:生活条件显然是通过两种方式发生作用:一是直接对整个体制或某些部分发生作用;二是间接地对生殖系统发生作用。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德国政治家卡尔·李卜克内西 我认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内容是再好不过的了,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至于达尔文的理论,我准备即使赴汤蹈火也要支持。——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主导思想,即"自然选择",一定会被当做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为人们所接受。它具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应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许多新的东西。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博物学者中最伟大的革命者。——英国植物学家沃森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物种起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