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页数:236  译者:王小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克劳塞维茨总结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的丰富经验,研究了130多个典型战例,写下了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
  《战争论》论述了战争的方方面面。无论战争有多么不同,其目的都是一样的,认识了战争的目的,就认清了战争的本质,因此,克劳塞维茨给战争作了这样的界定:“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战争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暴力。“暴力用技术和科学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力。暴力所受到的国际法惯例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这些限制与暴力同时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削弱暴力的力量。暴力,即物质暴力(因为除了国家和法的概念以外就没有精神暴力了);它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作为目的。为了确有把握地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敌人无力抵抗,因此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的真正目 标。”克劳塞维茨没有从道义上论述战争,他抛弃了道德的温情主义和道德上的虚伪,从本体论的高度对战争作出界定,从而赤裸裸地揭露了战争及其本质。

作者简介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问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

书籍目录

导读
第一篇 战争的性质
第1章 什么是战争
第2章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第3章 军事天才
第4章 战争中的危险
第5章 战争中的劳累
第6章 战争中的情报
第7章 战争中的阻力
第8章 结束语
第二篇 战争理论
第1章 军事艺术的区分
第2章 关于战争理论
第3章 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第4章 方法主义
第5章 批判
第6章 关于史例
第三篇 战略概论
第1章 战略
第2章 战略要素
第3章 精神要素
第4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5章 军队的武德
第6章 胆量
第7章 坚忍
 第8章 数量上的优势
 第9章 出敌不意
 第10章 诡诈
 第11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2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3章 战略预备队
 第14章 兵力的合理使用
 第15章 兵力的配置形式——几何要素
 第16章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第17章 现代战争的特点
 第18章 紧张与平静——战争中的力学定律
第四篇 战斗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现代会战的特点
第3章 战斗概论
第4章 战斗概论(续)
第5章 战斗的意义
第6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
第7章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第8章 战斗是否需要经过双方同意
第9章 主力会战——决定主力会战胜负的时刻
第10章 主力会战(续)——胜利的影响
第11章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
第12章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第13章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第14章 夜间战斗

章节摘录

  因此可以说,战争是迫使对方服从我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用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装备自己以对付暴力。国际法惯例对暴力行为的限制是微乎其微的,这些限制与暴力虽然同时存在,但在实质上并不能削弱暴力的强度。什么是暴力?暴力是一种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才是目的。为了保证有把握地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对方丧失抵抗能力。所以从概念上讲,使对方丧失抵抗能力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直接目标。这个目标替代了上述目的,并把它作为不属于战争本身的东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被忽略掉了。  3.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  有些善良的人出于善良的愿望,幻想寻找一种巧妙的方法,既不必造成大量的伤亡,又能解除对立一方的武装或者打败对方,并且认为这才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尽管非常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对待战争这样的恶魔,由仁慈派生出的错误思想是极为有害的。充分使用物质暴力并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因此,不顾一切、不惜代价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如果对方软弱退缩,就必然独占优势。如果,一方迫使另一方也不得不同样采取暴力,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并且日益趋向极端,这种趋向则完全受内在的牵制力量的限制,小受其他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由于厌恶“残暴”这个要素而忽视了它的性质,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是有害。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假如说文明民族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较野蛮民族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小得多,这也是由交战国双方的社会状态和这些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尽管战争是在某种社会状态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并且是由它们决定、限制和缓和的,但是社会状态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属于战争本身的要素,它们在战争发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因此,如果硬说这些因素属于战争哲学本身,那是不合情理的。  人和人之间的斗争原本就包括两种不同的要素——敌对情感和敌对意图。我们之所以选择敌对意图这个要素来作为我们战争定义的标志,是因为敌对意图带有普遍性,即使最野蛮的近乎本能的仇恨感,即敌对感情没有敌对意图也是不可想象的;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敌对意图主要来自于情感,而在文明民族中,敌对意图则主要出于理智。但这种敌对意图的差别并不是靠野蛮和文明本身决定的,而是受当时的社会状态、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不是每个场合都一定存在这种差别,而是大多数场合会有这种差别。所以,即使是最文明的民族,其相互之间也可能会燃起强烈的仇恨感。  由此可见,倘若把文明民族之间的战争说成纯粹是政府之间的理智行为,认为战争正在逐渐摆脱所有激情因素的影响,甚至认为不再需要使用军队这种物质力量,只需要计算双方的兵力对比,对实际行动进行数学演算就可以了,那是极大的错误。  近年来,有些理论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最近的几次战争纠正了它。既然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的范畴。它同感情或多或少有关,但感情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甚至与文明程度的高低无关;而是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利害关系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  如果说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毁坏城市和乡村,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采用暴力,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更巧妙地应用了智慧,学会了使用比这种原始粗暴地发泄本能更加有效的暴力方法。  火药的发明、武器的不断改进已经充分证明,文明程度的提高丝毫没有阻碍或改变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目的仍然是消灭敌人。  再重复一下我们的观点: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交战的每一方都迫使对方不得不像自己那样动用暴力,由此便产生了相互作用,从理论上讲,这种相互作用一定会导致极端。这就是战争的第一种相互作用和第一种极端。  4.使敌人放弃抵抗是战争的目标  前已述及,使敌人丧失抵抗是战争的最终目标,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的。要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就必须让敌人的处境比我们所预想的更为不利,这种不利从表面上看至少应该不是暂时的,否则,敌人就会等待有利的时机,从而放弃屈服。所以,持续进行的军事活动所带来的任何处境上的变化,都必须使敌人更加不利,至少在理论上必须这样。作战一方可能陷入的最不利的处境是完全丧失抵抗能力。所以,假如要以战争方式迫使敌人顺从我们的意志,那么就一定要让敌人真正无力抵抗,或者陷入势将无力抵抗的地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无论如何,消灭敌人武装或打垮敌人,始终都是战争行为的唯一目标。  战争不是活的力量对死的物质的暴力行动,而是两股活的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倘若一方绝对地忍受退让就不会演变为战争。这样一来,上述战争行为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双方都要认真考虑的。在我们没有打败敌人之前,不得不考虑情势逆转造成的自己被敌人打垮的情形,那时我们就不再是战胜者,可以自己主宰一切,而是像败军那样,俯首称臣,处处受制于人。这是第二种相互作用和第二种极端。  5.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  要想打败敌人,必须根据敌人的抵抗能力来决定我方应该投入的力量。敌人抵抗力的大小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的乘积,这两个因素分别是有多少战胜敌人的手段与意志力的强弱程度。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战争论》不愧为全面研究军事学术的最佳理论著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他的著作就是战略学的“圣经”。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学术界的第一流人物,在军事方面同若米尼’一样,是全世界公认的权威人士。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战争论》俨然是一座充满着哲学理论的迷宫,读者当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把握其逻辑路线,或者深入其理论境界而不致迷失方向。  ——英国军事理论家 利德尔·哈特  克劳塞维茨的巨著《战争论》,可能在许多年里,将要成为一切认真从事战争与和平研究的人的基本典籍。他的著述深度和创造性把战争研究引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关于从总体上探讨战略等问题的一些观点,今后仍然是几乎所有谈及此类问题的新理论的出发点。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 迈克尔·霍德华

编辑推荐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的结晶,是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基础,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战争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5条)

 
 

  •   本书论述了战争的方方面面。无论战争有多么不同,其目的都是一样的,认识了战争的目的,就认清了战争的本质,因此,克劳塞维茨给战争作了这样的界定:“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   本书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克劳塞维茨总结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的丰富经验,研究了130多个典型战例,写下了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
    克劳塞维茨没有从道义上论述战争,他抛弃了道德的温情主义和道德上的虚伪,从本体论的高度对战争作出界定,从而赤裸裸地揭露了战争及其本质。
  •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 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其地位一如中国古代军事圣经《孙子兵法》之作者孙武。

    尽管该书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发革命的主要思想。对国际政治和世界战争领域影响深远。

    本书翻译版本不少,王小军这个版本应属中上。此书即可作为普及读本,亦可作为入门书籍。
  •   军事著作中的经典,值得你看你,让你详细了解战争中的过程,看后你会对战争有个全新的认识1
  •   战争的目的是政治
  •   战争论、富国论、道德情操论,都是经典之作。尚未开始看,对翻译得如何还没有感觉,不过对书的质量还是满意的,值得收藏。
  •   西方战争经典,比咱们的《孙子兵法》还差得很远
  •   对战争不感冒,但战争论这本书早有耳闻,感觉里面的组织、管理、行为的内容一定会有精彩之处,买了,看了,这些内容的丰富多彩也是出乎意料的,觉得挺值得。
  •   本文对战争的论述非常经典
  •   经典的书,有可能开始会读不懂,但是真的值得去研究
    不光是战争领域,对自己会有影响!
  •   永不过时的战争经典之作!
  •   很经典的一本书,之前一直想买,但怕没时间读,这次读完,感觉收获很大,对战争有了新的认识
  •   读之后让我们真正了解战争。
  •   认识战争,向往和平,不战而屈人之兵
  •   战争经典
  •   战争论,据说,蒋介石遗憾自己读这本书太晚了。
  •   深入剖析战争
  •   虽没有《孙子兵法》悠久,但就现代战争来说,显然此书更具指导意义。且属于200减100的书目中,超值。
  •   既是现代战争再怎么复杂,背后的原理其实就那么几条
  •   想了解战争的就买吧
  •   西方兵法精髓,认识西方军事思维的重要著作
  •   书的感觉不错,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值得看看。
  •   军事著作的经典名著!
  •   军事迷必修课
  •   建议 对军事有兴趣的 都应 读一下
  •   堪称经典的著作,物超所值。
  •   这书相信是所有军迷必选的理论书,工具书,没什么可多做评价的,这个版本的翻译,还行。
  •   学习了西方战略思想,提高了自己
  •   这还用说吗?多么经典的东西啊
  •   只是第一卷啊,
  •   这本书是政治学的经典之作,有精装版就好了。
  •   好书,一部值得深入学习的书
  •   此版本装帧简洁,翻译通俗易懂。军迷一定要看看一看哦~
  •   非常好!内容丰富!
  •   普及读物。非研究用足以。
  •   比图片好很多的书。有一层保护膜,品相完美。内容经典。
  •   这是本好书,无可置疑,只有印刷质量好就符合它的价值,很幸运,这本书印刷得很不错,推荐收藏。
  •   一本很伟大的书,讲的很是地道
  •   经典就不用说了 当当送货很快
  •   这是一本经典的书,这个版本也还不错
  •   经典作品,用不着细说了。
  •   百年经典,很不错
  •   内容本身无需赘述,书本排版整洁,很不错
  •   书是封胶的,内容没话说
  •   很早就想看了,内容自然很棒,喜欢
  •   送过来时书的一角被压扁了,不过影响不大。
    想要购买的朋友们还是先做好心理准备吧,书的内容很是晦涩……
  •   一直想看这本书,终于满足了
  •   政客一定要看的一本书,需要细读!
  •   很难理解真的
  •   不厚不厚~~还好还好~~
  •   名著,买本路上看看
  •   书很好,可以在休息的时候看看
  •   稍微有点难理解(可能是我能力问题),不过大有裨益就是了。
  •   好书值得你拥有
  •   诚,准,快。全
  •   读起来还好
  •   好书一本,不贵
  •   喜欢这样的书,虽然有些不是特别明白,需要多读几遍。
  •   价格合理,质量不错。。。
  •   细细的看,还是不错
  •   非 兵法兴趣者,不如读孙子兵法
  •   包装没得说,书也不用多说了,好!
  •   还不错,数的质量很好
  •   书看起来不错的
  •   没发现什么性价比更高的版本了,翻译比较流畅,喜欢。
  •   很好,送的也很快
  •   战争论之于西方,就如同孙子兵法之于中国。记得上大学第一次上图书馆,就拿下了这本大块头来读。如今差不多12年过去了,终于买下了这本书。
  •   智慧人生必看之书!历史、战争、政治与人类的本质。
  •   东有孙子兵法,西方有战争论。双星
  •   《战争论》
  •   书包装好
  •   军事名著
  •     ·P3
      战争就是迫使敌人服从我方已知的武力行为
      ·P5
      局势的艰难当然不能是转瞬即逝的——至少表面上不应如此。不然的话,敌人就不会束手就擒,而是等待局面扭转。
      ·P9
      另外,盟国不会纯粹按照交战国的愿望进行合作,国际关系一向如此,这种合作常常在后期才出现,或只在平衡被打破需要加以纠正时才会有所增进。
      ·P10
      一旦敌我双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国家和政府,一旦战争不再是抽象事物,而是服从自身特殊法则的系列行动,现实世界就能提供信息,而我们就可以据此推演出将来的未知事物。
      ·P15
      停顿的可能性对于战争的进度还有一种缓和作用,可以说靠延迟危险而冲淡它,并增加恢复双方均势的手段。
      ·P18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治目的对战争就可以予取予求,政治必须适应所选择的手段,这个过程中政治目的有可能变得面目全非。
      
      战争动机愈强烈,愈鼓舞人心,就愈能影响交战国,战争爆发前的紧张气氛就愈可怕,战争就越接近它的抽象概念,摧毁敌人就变得愈发重要,军事目标和战争的政治目标就愈吻合,战争就愈趋于军事化而不是政治化。(此段话包含了整本书的中心思想)
      ·P24
      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一次性的胜利,只是为了让敌人缺乏安全感,只是向他们示威,让他们感到前途渺茫——这又是一回事。
      让战争在敌人眼里变得昂贵无比。
      ·P25
      在缺乏强烈的动机时,细微的差异时常决定了使用力量的大小。
      占领敌人的领土,目的不是为了拥有这块土地,而是为了索取特别税,或者索性让该土地变得荒芜。
      ·P32
      追求不流血而不是消灭敌人……这不是由我们的条件而是由敌人的条件决定的。
      如果我们的主要考虑是保存实力,那么避免流血就不应该成为行动方针。
      ·P35
      勇气分两种:面临个人安危时的勇气和承担责任时的勇气。
      ·P37
      我们的头脑在这前途未卜的无情挣扎中要想不受伤害,就得具备两种不可缺少的品质:一是……能够运用内在的微光照亮通往真理的道路;二是拥有勇气义无返顾地顺着这缕微光走下去。第一种品质就是法语中的coup d‘oeil(慧眼),第二种就是果敢。
      在突发事件中,一个人往往受到感情而不是思想的控制。
      (第三章 军事天才,这一章作者虽然过于强调勇气的作用(而且他在后面的所有章节里都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语调相当傲慢,但论述得也十分精彩)
      ·P41
      在战争中,如果军队死气沉沉,这种情操就像最重要的生命气息一样可以去激起军队的活力。其他情操也许更普遍、更被人敬重——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复仇精神、各种热情,但它们无法替代对名誉和荣誉的渴求。
      `P45
      常常在基本原则和实际事物中存有很大的距离,难以靠一系列的逻辑推论来跨越。
      这个原则(它不是实际思维过程的一部分,而是支配思维过程的)就是在一切产生怀疑的情形中坚守自己最初的看法,知道一个明确的信念迫使人们放弃它。
      ·P46
      这一方面要靠肉眼,另一方面要靠智力,智力用它从科学和经验中得来的理解力来弥补肉眼的不足,并把看到的一些片断合成整体。
      (我到网上找了另一个版本的《战争论》,对比它们互有高下,我的这个版本显得晦涩了些,不过有些断句恰到好处,让句中的道理顿时昭示了出来。这个版本可能是从英文译来的)
      ·P50
      在进行某一重大行动以前的大部分思考和内心斗争,有的因为涉及政治上的利害关系而被故意隐瞒了,有的因为仅仅被看作是大楼盖好后就要拆掉的脚手架,无意中被遗忘了。
      是喜欢探究的智力而不是富有创意的智力;是综合性的方法而不是专门化的方法;是冷静的头脑而不是神经质的头脑。我们在战争中往往选择这样的人,把我们的兄弟、孩子、国家的安全和荣誉托付给他们。(这句话说得干净利落,意义明确,还有感人的余味。而且这种铿锵有力的节奏更符合克劳塞维茨他本人的气质。网上的版本:“这种人与其说是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如说是有钻研精神的人,与其说是单方面发展的人,不如说是全方面发展的人,与其说是容易激动的人,不如说是头脑冷静的人,在战争中我们愿意把子弟的生命以及祖国的荣誉和安全委托给这种人。”)
      ·P56
      战争中许多情报相互矛盾,更多的是假情报,而大部分则是模棱两可的情报。
      ·P57
      感官认识比系统思考更能给头脑留下深刻印象。
      只有坚定的自信心,才能使他抵挡住暂时的假象的冲击。只有当被命运推上战争舞台的绘有各种危险形象的前景被拆除,眼前豁然开朗以后,自己原来的信念才能最后得到证实。
      ·P62
      和平时期另外一种十分有用但更有局限性的熟悉战争的方法,就是聘请外国军官,那些参加过战斗的人。
      ·P85
      对组织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来说,从早晨开始还是从下午开始是有重大区别的。
      ·P94
      (法则)就词义来讲,显然具有某种主观性和武断性,但是它却恰好表达了我们和外界事物所必须遵循的东西。
      在原则不能适用的场合,必须依靠判断来处理问题,所以,原则实际上只是行动者的依据或指南。
      ·P95
      用这种常例去处理的各种情况必须从本质上是相似的。
      非不得已,不得用骑兵攻击敌人队形完整的步兵
      ·P97
      军事行动所涉及的级别越低,常例的使用就越频繁,就越不可缺少。
      ·P98
      一个伟大的统帅无论把事情办得多么高明,他办事的方法中总有某些主观的东西,如果他有一种特定的作风,那么这种作风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个性,但仿效他的将领们在个性上不会常常同他是一样的。
      ·P101
      有些历史事件我们无法从中吸取教训。理论所能要求的是,探讨到有这种脱节现象的地方必须停止,不再往下推论。如果误以为已知的原因已经足以说明结果,因而对它过分重视,那才是最糟糕的。(如果任意歪曲已知事实来解释结果,就给这些事实蒙上虚假的重要性色彩,这样做只会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P102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论标准存在,我们就必须把分析贯彻到底,知直到找出本质特征。如果经常要这样做,作家就会陷入细节组成的迷宫无以自拔。他就会疲于应付手头冒出的无数事情,不能给每件事以恰当关注。结果为了限定研究范围,他的结论中就会终止于武断猜测。
      (克劳塞维茨对发生过的战争的批判,每一个都精彩绝伦)
      ·P111
      要想使对结局的了解不影响一个人对事态的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今人评价古人的危险性)
      ·P113
      当批判者指出象排特烈大帝或拿破仑这类人物的错误时,并不是说批判者本人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他甚至可能承认,如果他自己处于这些统帅的地位,也许会犯更大得多的错误;只是说他根据事物的联系发现了这些错误,并指出当事者用自己的智慧本来是应该察觉这些错误的。
      ·P114
      取得可能有的胜利而不是肯定的胜利。
      (第二篇第五章,作者在本章末尾把那些冒充博学之士的不合理批判痛快淋漓地骂了一番,经常在网上发言的人应该抄录一两段,以此为刃,必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P119
      取得一个接一个胜利的骄人记录使这支军队树立了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的高尚原则。
      ·P121
      对一些反复出现的事情,别人也能轻易地引述一打例子得出相反的结论。
      ·P122
      只简单地提示一下史实还有另一个缺点:如果有些读者对这个史实不十分熟悉,或者不完全记得,那么就不能从中领会作者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读者除了盲目地赞叹或者完全不信服外,就不能有别的选择了。
      (第六章,史例,这章的论述太符合中国国情了。单就这一章来说,它本可以推动历史的进步,要是我们没有过分忽视它的话。))) 诶、、、我又中二了吗)
      ·P130
      腓特烈作为一个小国的首脑(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情况同其他国家相似,只有在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较为优越),他不可能成为亚历山大,如果他想仿效查理十二,也同样会被打碎脑袋。我们在他进行的全部战争中,可以看到他有一种节制地使用力量的能力,他能始终保持镇静,但也不缺乏冲劲,在十分急迫的时刻,能把力量发挥到令人惊异的地步,随后为了服从政治上最微小的变动,又能继续保持平稳。不管是虚荣心、荣誉心还是复仇心,都不能使他离开这条道路,正是这条道路引导他走向斗争的胜利结局。
      ·P131
      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没有几个指挥官相信这些简单方法的实用性。
      正是在实施计划中所创造的这些奇迹使我们赞叹不已。
      ·P143
      一般说来,战区和其他情况使战争变得越复杂,使得兵力越分散,军队就越需要武德。
      ·P145
      如果我们承认集中全部兵力是一个准则,而任何分散和分割兵力都只是例外,只是有了充分的根据才是可行的,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完全避免那种愚蠢的行动,而且还可以杜绝某些分割兵力的错误理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分割军队的蠢事,也不会出现一大堆不正确的理由来为这种蠢事辩护。)
      ·P151
      如果是可能的,那就是必然的。
      ·P169
      从空间上讲,是全部国土、战区或者阵地,从时间上讲是战争、战局或者会战。这些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位,只是纵横交错的一定范畴的中心。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满足于只对事物进行分类,而不严格地加以区分,而且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十分明确,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来确立其余的观念。
      ·P175
      如果我们不能阻止敌人在他占领的地区过冬,那就意味着我们失去这块地方了。
      ·P187
      我们认为,民众战争必须象云雾一样,不能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以避免敌人用相应的兵力来打击并粉碎这个核心,俘虏大批人员。这时,群众的士气就会低落下来,认为大局已定,继续奋斗也是徒劳的,因而放下手中武器。但另一方面,这种云雾却仍有必要在某些地点凝结为较密的云层,形成一些将来能够放出强烈闪电的具有威力的乌云。这些地点,主要是在敌人战区的两侧。在这里,民众武装必须结合成更大的、更有组织的整体,并配以少数正规军,以使民众武装具有正规军的形式,敢于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的是袭击敌人留下的较大的完备部队。
      ·P232
      构成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原则肯定会赋予思想和行动某种风格和特色,尽管我们行动的直接原因来自于他处。这就像画家用底色来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某种情调一样。
      ·P235
      既然两种观点都能产生结果,理论就不能忽视任何一种。
      ·P239
      贸易城市和小共和国创建了雇佣兵头目制度。
      ·P240
      封建领地制度逐渐演变成对界限分明的国土的统治。国家的组织结构比以往更紧密了,个人服役由实物税——主要是金钱所替代。
      ·P244
      掠夺和糟蹋敌人的领土是一种伤害了敌人民众而不是敌人政府的做法,既没有用,又长期阻止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句话代表了克劳塞维茨的个人观点,显然之后有几个元帅并没有接受他的这个说法)
      ·P247
      自从拿破仑出现之后,战争已非常靠近其真正的性质,靠近其绝对完美的形态。战争中所使用的手段已经不再有明显的限制,这种限制已经消失在政府及其臣民的干劲和热情之中。由于作战方式的增多,也许获得的成果的范围得到伸展,由于人们的情绪激动表现极为强烈,作战的战斗力异乎寻常地提高了,打败敌人就成为军事行动的目标了。只有当敌人意志消退,战斗无力地倒在地上时,人们才认为应该停止行动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谈判了。
      ·P255
      只要前进得当,敌人的给养就会落入我方之手。
      ·P269
      我们忙着占领一个地区,敌人在别处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注:我摘抄的并不全是这个版本的翻译。另外,哲学也还没完全入门,判断不了此书优劣。段落末尾括号里大多是我的脑内活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推荐这个评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2016166/
      
  •     说实话着本书让我很失望,他并没有很多人推荐的那么好,相反他的观点没有给我太多的启发,请恕我不自量力的说一句:它更像是在给战争要素下定义的定义库,或者一本烂大街的成功学读物。我十分不赞同作者这种口说无凭的做法,他所举得例子太少了,而且描述不够清晰。作者似乎是不屑于举例,他管这叫书呆子似的做法,但是要知道没有具体的例子多数时候我们连那些浅显的观点也懒的去读了。所以我既不能把他当作一本理论书籍去看,也不能把它当成一本历史书去读,结果就是毫无收获。。。
  •      康徳究竟对德国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从哲学到军事科学,从法学到经济学,简直无所不包。
      
       战争的目的是打垮敌人或者占领地人的边界,以迫使敌人签订一个条约。
       研究和观察,哲学和经验既不应该彼此轻视,也不应该彼此排斥,它们是相得益彰和互为保证的。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
       战争就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方式。
       人的感情往往向往不肯定,它不受贫乏的必然性的束缚,而沉溺在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中。在可能性的鼓舞下,勇气就如虎填翼,像一个勇敢的游泳者投入激流一样,毅然投入冒险和危险中。
       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敌人的军队必须被消灭,也就是说必须使敌人的军队陷入不能继续作战的境地。
       第三章 军事天才
       在任何一项专门活动中,要想达到相当高的造诣,就需要在智力和情感方面有特殊的禀赋。如果这些禀赋很高,并能通过非凡的成就表现出来那么就称为天才。
       勇气有两种,一种是敢于冒个人危险的勇气,一种是在外来压力或内心压力(良心)面前都敢于负责的勇气。
       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有两种特性:一种在这种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前者被称为眼力,后者被称为果断。(未完待续)
  •     决策。。。是目前最详细的兵法。先兵后礼。打了再讲道理,更军事。我们中国人讲谋定而后动。而他说:有时勇气比智慧更重要。一个行动却是超过一万个想法。有时突发事件由不得过多的考虑。西方人的想法和东方人差别还很大的。。。值得一看。。可这本书真的很厚。。呵呵
  •     还有一个是商务印书馆的版本,但两个版本的翻译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请问这两个版本有区别吗?
  •      用了半个月读完了这本书,读后的感觉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经典”。难怪这本书堪与《经济学原理》、《物种起源》、《国富论》、《君主论》、《论法的精神》等书并列,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虽然本书通篇都在讨论关于战争的问题,但它更像是一本哲学书,蕴涵了大量如何为人处事的智慧。本书不仅对军事工作者和军事迷是难得的好书,对在其他领域的人——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其他——只要想在某个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值得好好读,书中涉及大量关于做人、做事、识人、用人、斗争、策略、战术、外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作者克劳塞维茨就像同时代的黑格尔等普鲁士思想家一样,秉承了德意志民族一贯的科学、客观、严谨、理性的作风,对战争和政治领域里很多问题做了极透彻的分析,这些分析大都从十分客观中立的立场出发,基本没有个人情感和偏见的成分。他对历史的分析也十分到位,在陈述史实的同时努力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历史的真相,以及该真相形成的原因,力求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克劳塞维茨对历史及其结果的分析就像庖丁解牛那样,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令人拍案。
      
       俾斯麦、列宁、毛泽东、艾森豪威尔等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读后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据说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期间曾勤奋通读此书,并根据书中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很多经典的理论。从书中似乎依稀可以看到毛泽东有关人民战争、持久战、农村保卫城市等思想的影子。
      
       限于时间,我只认真地读了三卷中的第一卷,后两卷大多涉及18、19世纪欧洲战争中的具体战术细节问题,如山地作战、各兵种比例、要塞防御等,对当今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指导意义,我便只是简单地翻了翻,没有细读。下面摘抄第一卷中的经典语句,其中一些观点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观念。相信这些观点对于很多人都有很大指导和帮助。
      
      
       1、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政治不仅引起战争,而且支配战争,因而政治的性质决定战争的性质。
      
       2、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是由左右历史的人物导演并为既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3、武德对个人是指彻底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技术,对军队是指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作风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乃至指挥官,就需要在感情方面和智力方面有巨大的力量。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一定的体力是军人战胜困难的基本前提,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军人素质的关键。
      
       4、什么样的人才适于被称为军事天才?这种人与其说是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如说是有钻研精神的人;与其说是单方面发展的人,不如说是全面发展的人;与其说是容易激动的人,不如说是头脑冷静的人。
      
       5、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
      
       6、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包含敌对感情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来自感情的意图是主要的;在文明民族中,出于理智的意图是主要的。
      
       7、战争既然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的范畴。即使战争不是感情引起的,总还同感情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关系的大小不取决于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取决于敌对的利害关系的大小和久暂。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破坏城市和乡村,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地应用了智力,学会了比这种粗暴的发泄本能更有效地使用暴力的方法。
      
       8、坚持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应该集中所有力量打击敌人整体所依赖的重心;同时我方军队要尽可能地集中行动。
      
       9、一方面,进攻要适可而止,进攻者必须掌握时机,量力而行。另一方面,进攻要以保存防御能力为限。进攻者应在自己尚能组织有力的防御、而对手的反攻力量尚未形成时,立即转入防御,这是进攻的顶点。如果超越进攻的顶点,会招致敌人比自己力量更强大的反击;如果过早地停止进攻,则会减少应该取得的胜利。
      
       10、民心和民意在国家力量和军事力量中是一个重要因素,采用民众战争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力量。民众战争的烈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起到大部队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11、经验比一切哲理有价值得多。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象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确定思考的基本线索,而不应该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12、在消灭敌人军队时,不能仅仅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
      
      
       太多了,摘抄不过来了,到此为止吧。
  •     这是一本哲学的书,不能简单的看成一本兵书。
      
      这也是一本可以和孙子兵法比肩的书!
      
      有条件的可以看看德文原版! 可以去亚马逊国际站 能买到!
  •   值得多次研读的经典!特别是关于政治与战争的关系,论述之精深,无出其右者。影响了众多的领袖人物。
  •   我马上就去看,看了再说
  •   值得一看的好书,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去看!
  •   孙子兵法:战争之备,道、天、地、将、法。将帅必备,智、信、仁、勇、严。将帅之失,勇、畏、急、廉、爱。要说战争原因读《墨子》,其实中国的书籍里都有,何必崇洋,难度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   在政治之前的社会形式的时候就有战争 。请问老克劳怎么解释日本的铁炮衰落 如何解释俄罗斯的哥萨克, 所以政治不是全部 其中文化也赋予了战争的意义
  •   你上面摘抄的不全是第一卷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