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

出版时间:2008年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页数:493  译者:黄嘉德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近来有一种新的倾向,这是一个重要的运动,就是青年学者底对于本国的热心探讨。上一世代,他们的父老中之前进分子,对于本国底现状,已骚然怀觖望。他们受了环境的激动,憬然自觉;中国倘墨守历来底故辙,真不足以当危险而带挑战性的西方现代文明之敌手。我的所谓现代文明,指政治的倒不如指经济的、教育的和军事的变动底重要。这一辈父老,当代中国青年底父执,是真正的革命分子。他们推翻了专制统治权,他们用不可思议的速度更易了教育制度,他们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计划并建立了现代的共和政体。皇帝统治下底守旧政府从未有能如此迅速以完成这样伟大的变革在这样伟大的一个国家!  现代的中国智识青年,就生长于这个大变革的社会环境里头,那时父兄们吸收了孔教的学说,习诵着孔教经书而却举叛旗以反抗之。于是新时代各种学说乘时而兴,纷纭杂糅,几乎扯碎了青年们底脆弱的心灵。他们被灌输一些科学知识,又被灌输一些耶稣教义,又被灌输一些无神论,又被灌输一些自由恋爱,又来一些共产主义,又来一些西洋哲学,又来一些现代军国主义,实实在在什么都灌输一些。侧身于顽固而守旧的大众之间,青年智识分子却受了各种极端的教育。精神上和物质上一样,中国乃被动地铸下了一大漏洞,做一个譬喻来说,他们乃从旧式的公路阶段一跃而到了航空时代。这个漏洞未免太大了,心智之力不足以补苴之。他们的灵魂乃迷惘而错失于这种矛盾里面了。  这个缺陷的第一结果是产生一批青年,男女二性都包括在内,但主要的是男性,他们老老实实不知道怎样自存于自己的国家里头,或生存于他们的国家所滞留着的一个时代中,他们大部分系留学外洋,以致忘却了他们自己的民族底实际。这些游移不定的青年,自然很容易接受许多革命领袖的宣传,认为所谓中国之落伍,乃出于外国的政治和物质底势力伸入之缘故,中国底守旧,却把世界拿来做了替罪羔羊。倘不承认中国自身前进之迟缓,那很容易大声疾呼倘非外国的侵略,中国在物质条件上早已跟列强并驾齐驱了呢。

内容概要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起轰动,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该书论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中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人生追求、妇女问题、政治社会问题、文学艺术,乃至中国人的最佳生活模式。作者语言质朴流畅,娓娓道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这样评价本书。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5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5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5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书籍目录

赛珍珠序自序上部:基本要素 导言 第一章 中国人民  一 南方与北方  二 退化  三 新血统之混入  四 文化之巩固作用  五 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国人之德性  一 圆熟  二 忍耐  三 无可无不可  四 老猾俏皮  五 和平  六 知足  七 幽默  八 保定性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  一 智慧  二 女性型  三 缺乏科学精神  四 逻辑  五 直觉  六 拟想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  二 宗教  三 中庸之道  四 道教  五 佛教下部:生活 导言 第五章 妇女生活  一 女性之从属地位  二 家庭和婚姻  三 理想中的女性  四 我们的女子教育  五 恋爱和求婚  六 妓女与妾  七 缠足的习俗  八 解放运动 第六章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 公共精神的缺乏  二 家族制度  三 徇私舞弊  四 特权与平等  五 社会阶级  六 阳性型的三位一体  七 阴性型的三位一体  八 乡属制度  九 “贤能政府” 第七章 文学生活  一 文学之特性  二 语言与思想  三 学术  四 学府制度  五 散文  六 文学与政治  七 文学革命  八 诗  九 戏剧  十 小说  十一 西洋文学之影响 第八章 艺术家生活  一 艺术家  二 中国书法  三 绘画  四 建筑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  一 日常的娱乐  二 居室与庭园  三 饮食  四 人生的归宿

章节摘录

  Chapter 1 南方与北方  研究任何一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时代的历史,其最终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觅取对该时代之“人物”的精详的了解。因为文学创作和历史事迹之幕后,一定有“人物”,此等人物及其行事毕竟最使吾人感到兴趣。当吾人想起马蔻斯·奥理略(Marcus Aurelius)或吕善(Lucian),便知适当罗马衰落时期。又或想起佛朗古·维龙(Fran Cois Villon)便知适当中古世纪。想起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马上感觉到那个时代很熟悉,也很明了。像“十八世纪”那样的名称,还不如称为“约翰逊时代”来得有意义。因为只稍提醒约翰逊的一生行事:他所常出入的伦敦四法学院怎样,他所常与交谈的友侪怎样,整个时代便觉得生动而充实起来了。设使有与约翰逊同时代而文名不足道之一人物,或一普通伦敦市民,其一生行事中也许有同样足资吾人矜式者,然一普通伦敦市民终不足引起吾人之兴趣,因为普通人总归是普通人。不论普通人喝烧酒也好,呷李普登茶也好,都只算是社会上无足轻重之偶发事件,毫无特色可言,因为他们是普通人。  倘若为约翰逊,则他的抽烟和时常出入伦敦四法学院,倒也是于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伟人的精神用一种特具方法反应于当时社会环境而垂其影响于吾人。他们的优越之天才,能影响于他所接触之事物,亦能接受此等事物之影响。他们受所读书本之影响,亦受所与交际之妇人的影响。若令较为低能的人物与之易地而处,则不会有甚么特征可以发现。是以在伟人的生命中,生活着整个时代的生命。他们吸收一切所可吸收之事物,而反射以最优美最有力之敏感。  可是论到研究一整个国家,那普通人民便千万不容忽略过去。古代希腊的人民,并非个个都是索福喀丽(Sophocle),而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吉利,也不能到处散播培根(Bacon)和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种子。谈论希腊而只想到索福喀丽、伯里克理斯(Pericles)、阿斯佩细亚(Aspasia)寥寥数人,势必把雅典民族之真相弄错。盖吾人尚须想及索福喀丽的儿子尝以家务纠纷控诉乃父,更须想及亚理斯多芬(Aristophane)同时代的人物,他们不完全是爱美的,也不完全是追求真理的,而却是终日狂饮饕餮,唯以醉饱为务。争辩纷纭,谲变狡猾,唯利是图,这真是一般普通雅典人民底典型。唯利是图,诈谲多变之雅典人性格,有助于吾人之了解雅典共和邦所以颠覆之理,适如伯里克理斯与阿斯佩细亚之使吾人了解雅典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倘个别的加以评价,则他们的价值几等于零,但倘以集体来观察,则他们之所影响于国运之力量至为宏大。是以过去的时代,已无法将他们加以改造,至现代国家中,所谓普通人民,固未尝一日与吾人须臾离也,安得以等闲视之?  但是谁为普通人民?而普通人民又是怎样一个形象?所谓“中国人民”,在吾人心中,不过为一笼统的抽象观念。撇开文化的统一性不讲——文化是把中国人民结合为一个民族整体之基本要素。南方中国人民在其脾气上、体格上、习惯上,大抵异于北方人民,适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居民之异于诺尔曼民族。幸而在中国文化之轨迹内,只有省域观念之存在,而未有种族观念之抬头,因而在专制帝政统治下,赓续数世纪之久,得以相安无事。历史上复遗传下来一种宝贵的普遍法式——文字,它用至为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中国语言统一上之困难。中国文化之融和性,因能经数世纪之渐进的安静播植,而同化比较温顺之土著民族。这替中国建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友爱精神,虽欧洲今日犹求之而不得者。就是口说的语言所显现之困难,亦不如今日欧洲分歧错杂之甚。一个欧洲籍人倘旅经西南边境如云南者,虽略费麻烦,仍可使其意思表达而为人所懂,语言的技巧在中国使其拓植事业逐渐扩展,其大部盖获助于书写之文字,此乃中国统一之显见的标识。  此种文化上之同化力,有时令吾人忘却中国内部尚有种族歧异、血统歧异之存在。仔细观察,则抽象的“中国人民”意识消逝,而浮现出一种族不同之印象。他们的态度、脾气,理解各个不同,显然有痕迹可寻。假使吾们用一个南方籍贯的指挥官来驾驭北方籍贯的军队,那时立即可使吾们感觉二者不同性之存在。因为一方面,吾们有北方人民,他们服习于简单之思想与艰苦之生活,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性格诚恳而忭急,喜啖大葱,不辞其臭,爱滑稽,常有天真烂漫之态,他们在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比较聚居于上海附近之人民,脑筋来得保守,因之他们对于种族意识之衰颓,如不甚关心者。他们便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产者。此辈供给中国历代皇朝以不少材料,使中国许多旧小说之描写战争与侠义者均得应用其人物。  循扬子江而至东南海岸,情景便迥然不同,其人民生活之典型大异。他们习于安逸,文质彬彬,巧作诈伪,智力发达而体格衰退,爱好幽雅韵事,静而少动。男子则润泽而矮小,妇女则苗条而纤弱。燕窝莲子,玉碗金杯,烹调极滋味之美,饮食享丰沃之乐。懋迁有无,则精明伶俐;执戟荷戈,则退缩不前;诗文优美,具天赋之长才;临敌不斗,呼妈妈而踣仆。当清廷末季,中国方屏息于鞑靼民族盘踞之下,挟其诗文美艺渡江而入仕者,固多江南望族之子孙。  复南下而至广东,则人民又别具一种风格,那里种族意识之浓郁,显而易见,其人民饮食不愧为一男子,工作亦不愧为一男子;富事业精神,少挂虑,豪爽好斗,不顾情面,挥金如土,冒险而进取。又有一种奇俗,盖广东人犹承受着古代食蛇土民之遗传性,故嗜食蛇,由此可见广东人含有古代华南居民“百越”民族之强度混合血胤。至汉口南北,所谓华中部分,居住有狂噪咒骂而好诈之湖北居民,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俗谚,盖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至湖南人则勇武耐劳苦,湘军固已闻名全国,盖为古时楚国战士之后裔,具有较为可喜之特性。  因往来贸易而迁徙,与科举时代应试及第之士子被遣出省服仕之结果,自然而然稍稍促进异种人民之混合,省与省之差异性乃大见缓和,然大体上仍继续存在着。盖有一颇堪注意之事实,即北方人长于战斗,而南方人长于贸易,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实际上除却一二例外,如唐周二代的创业帝王,出自甘肃东北部,故有土耳族之嫌疑,其余各大皇朝的帝王,盖莫不起自比较阻塞的山陵地带,靠近陇海铁路,此地带包括东部河南,南部河北,西部山东和北部安徽。这个开业帝王的产生地带,倘以陇海铁路为中心点,它的幅径距离不难测知。汉高祖起于沛县,即现在之徐州;晋室始祖起于河南;宋室始祖起于南部河北之涿县;明太祖朱洪武出生于安徽之凤阳。  直到如今,除了蒋介石将军出身于浙江——他的家族谱系尚待考——大半将帅,多出自河北、山东、安徽、河南,也以陇海铁路为中心点。山东产生了吴佩孚、张宗昌、孙传芳、卢永祥;河北产生了齐燮元、李景林、张之江、鹿锺麟;河南产生了袁世凯;安徽产生了冯玉祥,段祺瑞。江苏不出大将,而产生了几位出色的旅馆侍者。五十年前,中国中部湖南省出了一位曾国藩,这个好像是例外,但是足以证明上述之定律:因为曾国藩是一位第一流学者,同时也是第一等大将,但他既系出生于长江之南,是以为食米者而不是啖馍馍者,从而他的命运注定应为贵显大臣,而不能为中华民族开创一新的皇朝。因为开创帝业这种工作,需要一种北方典型的粗厉豪放的态度,要具备一种淳朴而令人可爱的无赖汉之特性,要有爱好战争,不厌劳动而善于自利的天才——藐视学问与孔教伦理学,直至大局底南面称皇,那时孔教的尊皇思想始有用于他,然后大模大样大讲其尊孔之道。  粗暴豪迈之北方,与柔荏驯良之南方——二者之异点,可以从他们的语言音乐与诗歌观察而得。你可以把陕西的歌曲跟苏州的歌曲做一对比,立可发觉其绝然不同之差异。一方面陕西歌曲声调铿锵,乐器用击筑拊嗒板而和歌,音节高而嘹亮,颇类瑞士山中牧歌,歌声动则回风起舞,似在山巅,似在旷野,似在沙丘。另一方面则有那耽安淫逸之苏州的低音歌曲,其声调呜咽哽嗌,似长叹息,似久困喘哮病者之呻吟,因其勉强哼嘘而成颤抖之音律。即从寻常对话中,亦可以察觉明朗清楚之北平官话,其声调轻重之转变分明,令人愉悦;而苏州妇女之甜蜜柔软之喋喋琐语,多圆唇元音,抑扬波动,着其重处不用高朗之发声,而徒拖长其柔悦婉转之缀音以殿于句末。二者之差异固甚显然。  关于南方与北方语言腔调之不同,曾有一段有趣故事,据说一次有一位北籍军官,尝南下检阅一连苏籍之军队,当这位军官大声喝令“开步……走!”的时候,全体士兵屹立不动,屡次喝令,均属无效,正无法施行其命令之际,其连长系久居苏州习于苏俗者,乃禀请军官准其另自发令,军官准之,连长乃一反军官之清楚明朗的“开步……走!”的急促腔调,而出以婉转诱惑之苏州口音,“……开……步……走……嗳……”果然,全体军队应声而前进了。  诗歌里面,像这样歧异的色彩,表现于第四第五第六世纪者,尤为浓厚。当时北部中国初次经鞑靼民族之蹂躏,汉人之受有教育者相率渡江而南下。值此时抒情诗方发皇于南朝,而南朝统治阶级,颇多为抒情诗能手。民间复通行一种体裁别致之恋情小曲,名为“子夜歌”。把这种热情的小诗,与北方新兴的富有朝气的质朴诗作一对比,二者情调之歧异是深刻而明朗的。吾们且看那时候南朝歌曲的作风怎样:  读曲歌  打杀长鸣鸡,  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瞑不复曙,  一年都一晓。  子夜歌  路涩无人行,  冒寒往相觅。  若不信侬时,  但看雪上迹。  南宋之际,又有一种韵律长短错综之活泼的抒情诗,称为“词”。其内容大抵描写妇女之深闺幽怨,绣闼伤春;或则吟咏黛眉粉颊,素抹浓妆;或则吟咏红烛朱栏,丝帏锦屏;道相思之苦,热恋之情。“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惜弯浅黛,长长眼”。其幽韵多似此类。人民而习驭于此种恋情诗歌之萎靡情绪,其被发表豪放质朴简短诗歌情绪之北方民族所征服,固为自然之结果。北方之诗歌盖直接取自荒凉北方之景色而不加润色者。下面一首为很好的例子: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看她一首小诗,倒是魔力非凡,相传一位北朝大将,竟能藉此短短数句之力,于新败之余,收集余众,激励将士,使军心复振,因能重整旗鼓,杀回战场。下面又一首小诗,为另一北族将领所作,乃咏其新购之宝刀,其情绪风格,适与南方的恋情诗词成一对比:  新买五尺刀,  悬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  剧于十五女。  另一首则风格音调更见雄壮:  遥望孟津河,  杨柳郁婆娑;  我是胡家儿  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  快马须健儿;  跋黄尘下,  然后别雄雌。  像这样的诗歌——南北两方作品的内容与技巧之完全不同——对于吾人今日研究中华民族之构成分子,南北二大血统之异同上,有很大贡献,值得吾人之玩味。吾人于此更可进而了解何以具有二千年磕头历史,习于户内生活,缺乏普遍运动,而能不追踪埃及,罗马,希腊之后尘而退化、而崩溃。然则中国果何以能免此厄运乎?  Chapter 2 退化  退化这个名词,常易为人所误解,因为它的意义只在比较上显出来,而非是绝对的。自从有了艳丽的化妆品和真空地毯扫除器之发明,现代人类好像专把一个人的清洁程度来判断他的品行之高下。因之有人觉得狗的文化业已增高,因为它现在每星期洗澡一次,而到了冬天,又穿上腹衣。著者曾听到几位富有同情心的友邦人士谈起中国农夫的生活,说他们的生活是“非人类的生活”。欲谋救济,第一步工作,似非把他们的茅舍和用具总消毒一下不可。  其实人类退化的信号,倒不在乎龌龊。而却恰恰在乎畏惧龌龊,而且从一个人外表来批评他的体格和品行之健全与否,实在是危险的。彻底说起来,欧洲人生活于温暖适当的公寓而享用奢华之摩托车,其适宜于生存,远不如中国农夫之住居低矮而不知消毒之茅舍中。凶恶系天然生存于婴儿与野人天性中之品性,也不是退化之征象,倒是畏惧痛苦,才真是退化之标识。一条狗倘只知道吠而不会咬,常被牵引遨游于市街,给妇人们当作玩物,这种狗只能算是一条退化之狼。就令具有约克·邓姆赛(Jack De Mpsey)式之勇猛,亦不足在竞技场之外自夸人类之光荣,他只能矜傲其工作之力量而享受舒适之生活。就是进化比较高等的几种动物,他们的身体组织,具备较为敏感而精密之机构,更具有特殊技能与较大之生活力,而且有比较优良之意志,此等动物亦非必尽属壮健与清洁之动物。体格及品行健全与否之真问题,人类与一般动物无异,乃在于他的工作之能力怎样,他怎样善于享乐其生活,并他的怎样适宜于继续生存。  观夫眼前的自然环境,就很可以明悉数千年来文化生命所生种种效果的明显痕迹。中国人民业已使其生活适合于其社会的文化的环境,而此环境所需要者,为一种持续的精力,一种抵抗的、消极的力量,因此他已丧失了大部分智力上体力上之进攻和冒险之才能,此种才能本为原始森林中祖先生活之特性。中国人发明炸药之兴致至为幽默,他利用此种发明物来制作爆仗以庆其祖父之生辰,仅此一端,可知中国人之发明力,乃系沿和平之路线而进行着。在美术上工尚精细过于活泼的笔触,盖出于活力较弱而性格较为温和的本性。在哲学上他的爱尚情理过于攻势的辩论,真可由他的圆颐而轮廓浅平的脸蛋儿见其特征。  轻视体格上之勇武和活动,并普遍地怠于奋斗生活,密切地影响于体力之退化。城市中之布尔乔亚阶级,感受此种影响尤为显著。这样的情形,倘遇拥挤于街车中或举行竞技会,彼时欧洲人与中国人比肩而立,则更易观察。不卫生之生活方式与饮食过量之习惯,说明中国布尔乔亚阶级何以多具萎垂之肩膀与无神之目光的外形,欧洲学龄儿童与中国学龄儿童之先天的差异,亦属很易明了。在运动场上,总可以发现欧洲父亲或欧洲母亲所生的孩子,他的敏捷、活泼和体力的充盈,一切皆较为优越;而忍耐力和学艺比赛则较为逊色。  许多住居上海的外国寓公,对于中国友人的冷落生疏的态度,无不诧异。彼等固未知中国人不耐作费力之长谈,而于应用外国语言时为尤甚。是以凡中西合伙的伙伴,不论婚姻上或商业上的,辄中道而分离。其故盖缘于欧洲人之不耐华人迂缓舒徐,而华人则不耐西人之躁急好动。从中国人之眼光观之,美国爵士乐队指挥之摇膝颤动,和欧洲人在船舶舱面上带跳带跑的大步走路法,简直可令人笑痛肚皮。  对于蒋先生和宋先生是稀有的例外,其他中国政治领袖大多不耐刻苦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是不甘效牛马之任重致远,而欲享受高等文明人之生活,其人生观即为不屑“劳形役性以自疲”。故蒋先生宋先生之所以能成为最高领袖,即在其具有较高之坚定本能与耐劳苦之精力,宋先生曩年辞财政部长职时,曾引用中国俗语“力大如牛”以自喻其健康,而并未托词于任何糖尿症、肝脏病以至精力交瘁等等,以为辞职之口实。“称病辞职”固为一般无耻官僚之惯技,中国官吏每当政治上发生困难,辄扬言旧病复发,至所何病,则精神上体质上之病恙,名目繁多,自肾弱胃伤以至头昏脑聩,倘欲开一名单,真可塞满一新式医院之全部病房。其实所患者皆属政治病耳。  中国政治领袖又有一特性,即一登政治舞台,大多不复继续求学生活,亦不复从事写作——只有孙中山先生为惟一之例外——而当其发挥议论,洋洋洒洒,则人人以第一流大学者自居。倘使中国领袖中会有《托落茨基自传》那样巨著出世,那算是超乎尘世可能的奇迹。虽至中山逝世十二年之今日,市上犹找不出一本中国人自写而内容优美的传记。也找不到正确信实之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等之传记。  至于一般大人先生,走进衙门,则捧一杯清茶,谈谈无涯无岸之山海经;回到公馆,则磕磕瓜子,悠哉游哉,就此消磨了一辈子光阴,犹得谓之“学者的风度”。此等事实,又可说明为何中国名家作品的集子中,所收的材料总是宝石样的短诗,精细小品文,替友人著作捧场之短序、墓志铭、简短游记等等,占去百分之九十五之篇幅。当一个人挨不上掌权势,还是以文雅为上策;当一个人谈不到欺侮人,才非讲情理不可。吾人曾能几度遇到像司马迁、郑樵、顾炎武那样的人物,他们的伟大著作,昭示我们一种不屈不挠的雨果(Victor Hugo)、巴尔扎克(Balzac)的精神。这是两千年大磕其头的奴隶生活所能给予一个民族的遗产。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堪能明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恼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乃伟大过于她的微渺国家,无需乎他们的粉饰。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切过去历史所昭示吾人者。  读林先生的书使人得到很大启发。我非常感激他,因为他的书使我大开眼界。只有一位优秀的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  ——《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  不管是了解古老的或是现代的中国,只要读一本《吾国与吾民》就足够了。  ——美国著名书评家T.F.Opie  虽然他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精彩,但他的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每一个美国人都很受用。  ——美国总统布什

编辑推荐

  《吾国与吾民(双语版)》是连美国总统布什都惊赞的枕边书!  媲美《丑陋的中国人》,剖析中国人的顶级巨著!  权威中英双语对照,让你一边品读经典,一边学好英文!  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  不管是了解古老的或是现代的中国,只要读一本《吾国与吾民(双语版)》就足够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吾国与吾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8条)

 
 

  •   《吾国与吾民》,英文原名“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该书较为系统地向西方宣传了中国和中国文化。 此本双语版并非全译本,而翻译上读起来会有些牵强的文言感,使得并不太像作者其他的中文的作品。 尽管《吾国与吾民》描写了中国人存在着种种落后、保守和愚昧的精神状态,详尽地剖析了消极的“国民性”,但并不使人感到他是有意在丑化中国人,这充分反映了林语堂先生忧国忧民乃至爱国爱民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总之,这本书让我相当喜欢。值得收藏。
  •   林先生的《吾国与吾民》看了大半,觉得很有些道理,觉得对中国人的品评比柏杨客观些。《丑陋的中国人》里边许多很有棱角的东西,在这书中都得到了圆融的解释,所以这书更中国,底子更厚。
  •   首先说书的质量,封面设计清新雅致,纸质厚实,摸上去很舒服。里面的纸张也很好,淡黄色,虽然薄但是很结实。最前面是赛珍珠写的序,先中文后英文,字体不是很大,排版间距很好,所以阅读起来不觉得费眼睛。整部书分两个部分,上部:基本要素下部:生活。下午到的书晚上先捡后半部简单的看了。觉得是一种总结,一个细心生活的人希望别人也能热爱生活,于是写一本书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生活;中国人的生活的理想状态究竟是什么;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想方法,生活方法,没有必要去照搬西方人的。
  •   经典就是不会过时的东西,过了几十年,翻看着这本书,里面关于中国人性格的刻画还是一点都没变,文化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哪怕当年破四旧破得这么狠。。。举个给我印象深刻的例子:老俏皮那一段的形容简直入木三分,放到当今社会,这不就是所谓泡妞高手的手段么。看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看过罗素的《中国文化问题》,感觉大师都是从很小的事情看到了其中折射的民族性格,这本书也不例外,只是侧重不同。这本书更注重对各个阶层的人的品质进行剖析,让人看到一个立体的中国社会的面貌,绝对入木三分。
  •   买了吾国与吾民,
    也算是有情操之人
    最好也买生活的艺术。
    把两本都收藏了。
    有一点贵,
    翻书都小心翼翼地..
    但是,里面的英语的确很棒!
  •   林语堂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极少数的能够做到学贯中西的大家之一,其他可当此称谓的可数钟书先生、冯友兰先生、熊十力先生、胡适先生等前辈。作为华夏的一员,又处在中西文化剧烈疯狂碰撞的风口浪尖,我们青年真的是活在一种矛盾中的,这上面,赛珍珠(PearlS.Buck)女士一阵见血。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要热情而不失客观地,深入而不失感性地评价我们及我们祖先出生,受教,繁衍,死亡的这方土地,变得极为困难,非特定秉性与努力而不可为。就像每天吃饭,先生在这碗饭的品尝上是要高出一筹的,不仅超越了轿夫厨子的暴躁与冲动,更加摆脱了很多海外汉学家的隔靴搔痒,因此我们在阅读时更能收益颇多。在总体建构上也不失科学,各个方面的选择也是很全面而系统的。语言方面,英语很优美,让人读得心旷神怡,即使由于中国很多中国术语的加入使人觉得怪怪的。不失为经典。
  •   书的装帧有明显的问题。页面不齐,但纸质还行。
    林语堂先生的书很精彩,比《丑陋的中国人》精彩。但是,《丑陋的中国人》也不错咯。相比之下,此书更为全面,虽然是描写几十年前的精彩,但是及时今日细细品味,也有熟悉的感觉。
  •   今日看了苏东坡传,对林语堂的作品有个粗浅了解,恰好在FT中文网看到对他的评论,遂买回一看,好书。在距今近80年之前,有位作家能把中国人的性格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么清晰,除了感叹,还是一声叹息。
  •   吾国与吾民
    有时候让我看不下去
    因为太深刻
    太透骨
    以致于我想逃避现实
  •   书的排版对于英语的学习很有裨益,可以中英文参照着读。读那个时代的人写的书,对于了解那个时代很有帮助。大师言语犀利而幽默,既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又可以思考人生。窃以为,读民国的书,既可以了解世界,又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林语堂是两方面的大师,很有助于当年年青人在国学和西学两方面的启蒙。
  •   林语堂用精辟的语言准确的描述了中国人的优缺点,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中国人的弱点,这种弱点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面对,更应该改进的。
  •   喜欢林语堂,《中国人》之前看过,这次买来收藏~对中国人的分析相当到位,特别是关于南北方人的评价
  •   好书!林语堂用英文把中国人刻画得入木三分!中文翻译也很棒!就是纸张的质量让人有点失望。
  •   别的不说,这本书是我近3年看得最好的书,遗憾没有早点看到
    我一直想屡出、总结给自己中国哲学相关理解,但学识积累、认识水平还都未及格,眼下的书又都看不上,知道看到林先生这本,觉得真是痛快!
    另,民国白话,也更有意思

    我爱民国那极小段的历史,那时的学问是真正的学问,那时是中华民族很少很少几个文化波峰之一

    按吾国之习,98分,已经是比100分还高的分了……
  •   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自传叫《旁观者》,这本书也是一样,当我们以这样的身份去看一件事情时,才能看得清楚,林先生看的很清楚,因为他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通过这个位置,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却是非常让人喜欢的中国人,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人民,与那些崇洋者相比,在自省的同时,我仿佛也看到了林先生的一腔热血,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五仟年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森的根。
  •   英语专业的必读书,特别是研究东西方文化的,林老的书都太有研究价值了,攒钱买上一套,虽然读起来有些难度,不过确实值得我们深入,为了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也好,丰富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内涵也好。
  •   这本书是用英语写的介绍中国人和中国人性格特点的。很好。有深度,还有中文的对比版。
  •   怀着对自身文化修养得以提升的一种热望,我买了这本书,从下单那一刻起,我就热切地期盼着早一点收到这本出自林语堂的书。过了一个双休,书收到了。恭恭敬敬地把书打开,想趁着午休的有限时间先拜读一点,才翻了翻,我就知道,以自己浅薄的文化素养,想在一个短时间内把这本书读遍,是很有点难度的。这是一本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研读的大师之作。我希望,我可以完成对这一本书的读及悟。
  •   另一种方式看中国,用中国人的眼光,用外国的文字,看我们自己的事情。蛮有意思,不得不说,作者英语功底太强大了
  •   林语堂的作品,国学大师的经典,对今天人们了解社会历史都很有价值
  •   值得每个中国人认真读。
  •   林语堂经典书籍,这个是双语版,值得购买。
  •   原先只看过中文版!看过英文版觉得写得更贴切!适合学习中英文与的外国人和中国人!
  •   此本双语版并非全译本,翻译上读起来有牵强的文言感,并不太像作者其他中文作品。
    林先生不是自己写了英文版么,怎么冒出一个译者?
    书的质量不错,纸张很好。
  •   就是字体太小,看着费劲!不过值得收藏,毕竟双语,看看林语堂的英文大作是啥样子。
  •   老师推荐,还是双语版..超喜欢林语堂的书..对学习英语很有用
  •   一直都很喜欢林语堂,书看英文的反而看得懂,文言文的翻译很拗口。质量很好,写的也很充实。
  •   林语堂的这本书是冲着双语版买了
  •   浏览了下.略读了序.感觉不是很晦涩,蛮容易看懂的.而且林语堂先生也是福建的..
    啊..自然是加倍喜爱了..翻译的没看,暂不做评.
  •   英语读起来反而好懂些,中文真的看不怎么懂的,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语言,太晦涩难懂了!要是林语堂自己翻译的就好了!
  •   这本书本来就是林语堂大师的名作,是新东方的老师推荐的。英文很不错,也不是古英文那种,中文翻译的也很好,我很喜欢
  •   林语堂先生写得很棒!
  •   真本书是原版;没有删减。中英文对照;是一章中文;然后是英文;比较好。排版很好;是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一本好书。
  •   林语堂——我的最爱,挺
  •   本来就很喜欢林语堂,这本书又是中英文对照的。非常适合收藏!
  •   很早就看过中文版的,最近一直看林语堂的书
  •   超好!特别喜欢林语堂的文字!
  •   读林先生的文章总有让人深省之处
  •   虽然取货路程很曲折,但是这本书确实纸张不错 很软,很有质感,中英对照,值得一读~
  •   非常喜欢,喜欢林语堂的话这本书真的是不错的,特别是那纸张,非常棒!
  •   才看了下序言部分,就发现有段落没有中文翻译,是译者跳过了,还是出版印刷时没注意啊,好歹是双语书,英文还是会看进行对比的呀,但愿接下来的正文没有这问题。
  •   本人英语水平不是很高,所以看以来比较吃力,但是不得不说,书的内容却是不错,不愧是大家作品,值得推荐。
  •   看过纯英文版,但是很多任命和地名,诗词都不太清楚讲的是哪个,尽管有点印象;同样也看过中文版,有点古文的那个版本,但由于本人的古文不是那么好,能力有限。因此买了这个中英对译的版本。每章先是中文的,然后是英文的,不是前面全是中文,在后面是英文的那种。
  •   之前一直在挑选出版社和版本,收到这本之后感觉很满意!中英双语不是单页并排,而是中文一篇,英文一篇,很喜欢这样的排版。
  •   价格很便宜,中英文对照,很适合学英语,同时学了中国文化
  •   学习英文的好书。看英语比看汉语方便,汉语翻译的不好,既不是古文,也不是现代汉语,好像是民国时期的白话文,读起来必看英语还困难。也好,逼着你去看英语。
  •   打五颗星,是因为林先生的文字,很精彩的翻译。书籍本身的装帧一般的很,纸张不怎么好,放时间久了,容易软塌。
  •   书的质量很好但是确实有难度建议先读英文再读中文
  •   本人很喜欢的又一作家!书质量很好,值得收藏1
  •   不错,送人了,评价不错。
  •   双语。值得
  •   十本令人深思的书籍!还是双语的,令我的外语阅读能力大增!
  •   我买了《生活的艺术》和这本书,都是值得珍藏的好书。
  •   纸张很好,双语也适合英语学习者。经典中的经典
  •   24小时就送到,快递很给力。书的包装很好,赞一个~~~
  •   中英文对照是买的动机,自学校图书馆看了一点就觉得是部巨著,珍藏!
  •   感觉不错,有深度,喜欢中国人文的应该阅读。
  •   很经典的书绝对值得收藏
  •   大师经典之作,以前买过一本中文版,现在学英语又买了本英中对照的,原文肯定更好看
  •   我很经常看评论。其实买书的话一般对这本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所以才会想买。看评论更多的我想知道的应该是。这本书以如此的价格卖出。。到底质量怎么样啦。。我是觉得相比于我前段时间买的《菊与刀》来说。好很多。。现在在当当买书的教训就是,不要买太便宜的。。买回来肯定很失望。。所以打个七八折的书,不会太贵。。质量也不会太差。。
  •   好看,大家之作,而且双语
  •   天才写的书,写给天才看的书。我买了2本。
  •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非常有深度。只不过,写作的年代对于我来说有点久远,不是很容易了解那种情境
  •   质量很好,纸质也好,很好,会好好读这本书的!!!
  •   看过这本书,之前的送人了,又买了一本呵呵
  •   神奇的国度里,有此良书,已算不错,值得好好看看。
  •   当床头阅读有点难,用来当学习的可以.写的都比较大范围.
  •   很喜欢,也很受教,品读经典的同时,也能促进英语的学习!
  •   这个差点就得诺贝尔奖的大师的书应该不会差
  •   书装订很舒服,不过译的真的比较别扭,倒古不今的。
  •   原文不错,翻译有时需要多读一二遍
  •   大师作品,值得一看
  •   好看得让人废寝忘食了!!
  •   纯正版书
  •   刚送到还没看,不过看了一下编排,这编排方式很好,比起半页中文半页英文的编排方式,这样的编排更有助于学习英语
  •   大师的经典之作,狠狠狠狠喜欢!!
  •   很不错的一本书,还可以学习英语,值得推荐
  •   写的非常好,就是英语差的话看不懂的,甚至汉语差的话,中文看的都吃力~
  •   这些书都要平心静气的慢慢看,慢慢品味
  •   书不错,包装也好的
  •   中英文的都有,书的纸张摸起来很舒服。
  •   送货快,书很新。
  •   货发过来 有点弄脏了!包装袋破了! 书纸质不错!
  •   挺好的 很有意义的书
  •   这是很不错的书,好多觉得分析的很到位。很推荐!
  •   书很新,我喜欢
  •   很好的书,一定的看~
  •   正是我要的书,书印刷的质量也很好一本好书
  •   书的质量不错,配送人员把书保护地很好,谢谢
  •   书到手几乎是全新的,一点痕迹都没有,就是快递时间久了点,书是我早就看好的,现在想买一本收藏,这本还可以。
  •   恩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就是看不太懂郁闷阿还是好好学习吧~
  •   跨文化老師推薦買的,很不錯
  •   不愧出自大家之手,觉得英文中文都很耐看,喜欢喜欢!
  •   用来学英文不错:)
  •   名家作品,名家翻译,值得收藏。
  •   值得收藏的珍品
  •   不错啊 要耐心的看啊 值得珍藏啊
  •   包装精致,内容丰富,值得珍藏。
  •   一本看了精神有所触动的书籍
  •   大师之作,可以传世,可以不朽。厚厚的积淀。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