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新兵,罗增儒 编 页数:278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学教育学导论》的念头,在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念头愈发强烈。适逢学校正在改革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体系与内容,于是我便主持申报了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材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为《(数学教育学导论)教材建设》,2007年),项目顺利获得通过,教材编写工作便正式启动了。 首先由我编拟了教材的编写纲要。编写纲要写好之后,在罗增儒教授的主持下,先后三次对编写纲要进行了研讨。参加研讨的有王光生博士、尚晓青博士、田枫老师。2007年12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组织下,召开了教材编写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除了上述几位老师外,还有邓方安、赵临龙、刘新平、陈宝安、乔希民、马俊青、杨倩丽等老师。在会议上,大家就教材定位、内容选取、编写体例、写作分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建议。后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又吸收了几位教师参加,主要是想集中大家的智慧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教材。教材初稿交上来后,由我完成了教材的统稿。总之,本教材是大家共同的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教材反映了数学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继承了同类教材的优势传统,借鉴了同类教材的好的做法。注重基础性、实用性、时代性和新颖性。 本教材共分成四篇:第一篇为直觉感知篇,通过案例感知和认识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范畴、常规工作及学科特点;第二篇为基本理论篇,介绍了数学学习基本理论、数学课程基本理论、数学教学基本理论及数学教育评价基本理论;第三篇为实践操作篇,介绍了数学教学的常规工作、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数学微格教学及数学教育实习;第四篇为延伸拓展篇,介绍了数学教育发展简史、数学课程改革简介、数学教育技术简介、数学教育论文写作及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书籍目录
直觉感知篇第一章 数学教育的整体印象第一节 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数学教育的基本范畴第三节 数学教学的常规工作第二章 数学教育学:形成历程与学科特点第一节 数学教育学的形成历程第二节 数学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基本理论篇第三章 数学学习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概念的辨析第二节 数学学习的特点第三节 著名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第四节 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第四章 数学课程基本理论第一节 数学课程概念辨析第二节 数学课程影响因素第三节 数学课程设计基本要素第五章 数学教学基本理论第一节 教学及数学教学概念辨析第二节 数学教学的宏观设计第三节 数学教学的微观设计第六章 数学教育评价基本理论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 数学教育评价过程第三节 数学教学评价第四节 数学学习评价第五节 数学教材评价实践操作篇第七章 数学教学的常规工作第一节 备课第二节 上课第三节 说课第四节 听课第五节 评课第六节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第七节 课外辅导第八节 成绩考核……第八章 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第九章 数学微格教学第十章 数学教育实习延伸拓展篇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直觉感知篇 第二章 数学教育学:形成历程与学科特点 第一节 数学教育学的形成历程 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不过早期数学教育没有形成规模,基本处于自发的和无意识的状态。随着近代社会发展进程加快,接受数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意识到研究数学教育规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早提出来把数学教育过程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并且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加以研究的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803年,他在《关于数的直觉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数学教学法”这一名词。 在我国,早在19世纪末,学科教育研究就已经开始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最早的数学教育理论学科,叫做“数学教授法”。在清末,京师大学堂里开始设有“算学教授法”课程。1897年,清朝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也开“教授法”课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师范生在二、三年级学习教育学,包括各级教授法。1913年,国民政府在《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中规定,在教育学中讲一般教授法,不再开设分科教授法。之后,一些师范院校便相继开设了各科教授法。20世纪20年代前后,任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陶行知先生,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的主张,当时虽被校方拒绝,但这一思想却逐渐深入人心,得到社会的承认。“数学教学法”一名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无论是“数学教授法”还是“数学教学法”,实际上都只是讲授各学科通用的一般教学法。 1938-1939年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些学者认为,单纯讲授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联系中学教学实际,应把教学方法和教材分析联系起来,于是“数学教学法”便改为“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这个看法是有远见的,而且受到人们认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