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宋朝人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史式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千年前的宋代,无论是在物质文明方面还是精神文明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峰。自从英国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出版,宋王朝长期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这一事实已为大家所公认,无须多说。至于在精神文明方面,“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以后,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如果以此为标准,衡量从秦至清的许多历史人物,则其中的民族英雄、志士仁人大多出在宋代。北宋末年的岳飞,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宋仁宗时代的大清官包拯更是被海外华人长期崇敬的正义之神。古来第一大爱国诗人陆游,第一大爱国词人辛弃疾,第一爱国女诗人李清照全部出在南宋。在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民族这一方面,宋人是后世的典范。当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的铁骑踏进中原的时候,全国到处都能见到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满江红》的歌声响彻中华大地。  2008年初,随着南海宋代沉船的浮出水面,我们对历史上的宋王朝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关注,进行一番新的认识。如果本着“学其所长,弃其所短”的原则,我们就敢于提出“以宋为师”的口号,让历史研究的成果为现实服务。我们向宋能学到些什么?一言以蔽之,曰:对外推行多求友少树敌有利于人类团结的和平外交,对内实行重知识重人才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宽松政策。  宋人值得称道的地方还很不少。只要我们能够化费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宋代史事真相,就会发现我们过去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事物,大多数都是宋代的事物。传统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都是宋人编写的。“天地有正气”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多灾多难的宋代培养出来的。  往事虽已千年,宋人与我们的距离却并不遥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宋朝人的后代,本书所讲述的就是我们祖先的故事。

内容概要

  有人认为:宋的疆域不广,武力不强,敌国外患,连绵不断,是一个最丢面子最没有分量的朝代。  本书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极为肤浅的看法。其实,宋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王朝。秦汉之后不可能再有泰汉,隋唐之后不可能再有隋唐。惟有宋王朝能够承先(全盘继承中华文化)启后(对后人起到启蒙作用)继往(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开来(开创世界近代史的新时代)。  从宋之后,方有中国。“中国”一词,在过去只指一块地方(略同于“中原”)。从宋代起,才开始指一个国家(政治实体),同时兼为中华文化的载体。  长期以来,我们错误地认为:没有西方的科学技术,全世界不可能走向近代化。事实上,使世界走向近代的主要科学发明产生在宋代,世界近代化源于宋代。  如果本着“学其所长,弃其所短”的原则,我们就敢于提出“以宋为师,向宋学习”的口号,对外推行多求友少树敌有利于人类团结的和平外交,对内实行重知识重人才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宽松政策。  如果要在古代挑选一个最理想的生活年代,今天的人首先一定会选择宋朝。

书籍目录

"序:我为什么说宋王朝超前?第一章 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五代的皇帝大都是人渣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后遗症冯道是个救苦救难的大救星第二章 赵匡胤的立国大计陈桥兵变要过四道关杯酒释兵权圆满成功先南后北还  是先北后南迁都是千秋大计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第三章 杀兄夺位的惊天大案“烛影斧声”案情分析宋代有个假皇帝金匮之盟是真是假宋代积贫积弱始于何时赵光义强奸小周后的一幅画第四章 长保和平的澶渊之盟顺利签订澶渊之盟萧太后是女中豪杰辽国萧后成了出名的品牌从敌国打成了兄弟之邦第五章 君子满朝的仁宗时代宋代又出了个武则天为清官树立样板真包公与假包公皇帝发现了范仲淹志士仁人先忧后乐对于宋仁宗应该如何评价第六章 变法是一场大悲剧变法君臣初相见司马光怒斥新法变法之路崎岖难行新党与旧党终于分裂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变法是失败了吗?党争的牺牲品——苏东坡第七章 市井小民与梁山好汉男状元与女状元侠女出风尘才女也出风尘东京的天字第一号情妇李师师接待了宋江吗?《水浒传》肯定是文学作品《水浒传》是造反者的教科书林冲的故事后来居上第八章 腐败造成北宋覆亡《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北宋王朝为什么会覆亡腐败造成国势的大滑坡略窥恶性腐败的窗口海上之盟种下祸根赵佶君臣自取灭亡靖康之耻,千古之痛第九章 农家子弟投军报国君臣之间第一次冲突赏识岳飞的两位伯乐宗泽病死临终三呼“渡河”蓄意制造内战消灭抗金力量刘苗之变的教训光复建康,举世瞩目首次北伐收复襄阳第十章 是谁害了岳飞?举国上下的议和之争金国撕毁和约挑起中原大战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一举剥夺三大将的兵权千古奇冤,被骗入狱英雄遇害举国同悲第十一章 中兴大业步履艰难父子两人唱对台戏采石大捷,中兴有望北伐受挫,壮志难酬后继无人的悲哀第十二章 联蒙灭金重走老路韩侂胄打压理学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词未闻“函首”可安边联蒙灭金赢得一场惨胜第十三章 南宋残局风雨飘摇皇帝一个不如一个贾似道是个大骗子杀使焚诏,忠于祖国文天祥殉国光照千秋跋:没有宋王朝,就没有中华民族"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残暴的朝代是哪朝哪代?口说无凭,请先看看下面这样几个镜头:  公元911年,大军阀杜廷隐在战败撤离深、冀两个州城之前,不愿把老百姓留给敌人,下令把全城丁壮绳穿索绑,全部掳走;然后把老弱一起活埋。  公元918年,大军阀朱友贞与李存晶两军夹黄河两岸作战,为了自己方便,双方随意掘开黄河大堤,造成远近一片汪洋,坐视老百姓被洪流冲走。  公元923年,大军阀李存晶自立为皇帝,从开封迁都洛阳。他觉得宫女不够用,临时下令,在城乡各处强抢民女,用牛车拉进皇宫。  公元936年,大军阀石敬瑭拜倒在比自己小9岁的辽国国主耶律德光面前,口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出一番感激的话,感谢耶律德光封自己为儿皇帝。  公元947年,大将史弘肇巡查京城,抓到一大批嫌疑人犯。他为求省事,一律处死。有个人大白天仰面望天,拒不回答别人的盘问,史弘肇一怒之下,立刻处以腰斩。  这是什么朝代?还有王法没有?这不完全乱套了么?不错,这个时代确实乱套了,不讲王法了,这就是在唐、宋之间的长达53年的一个大乱世——五代,也就是五个短命的小王朝。现将五代情况列表说明如下:  五代的皇帝大都是人渣  如果说,宋王朝是一出正戏,在这之前还有一场序幕,那就是五代的乱世。要等到乱世的悲剧演完了,大家都吃够了亏,然后才能冷静下来思考,改弦易辙,把正戏正正经经地演下去。宋王朝之前的唐王朝,开国之初也兴旺了一百多年。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军阀纷纷割据,不听朝廷命令,朝廷力量不足,指挥不动,也就无可奈何,只好苟延残喘。一直拖到公元907年,大军阀朱温篡了帝位,这一下才炸了锅。因为过去有个唐朝皇帝在位,大家还能勉强维持秩序,现在既然像朱温这样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角色都能跳出来当皇帝,那还有什么人不能当皇帝的呢!因此,各霸一方的大小军阀、骄兵悍将、土匪强盗、流氓地痞、乌龟王八,纷纷跳出来亮相。在北方称帝的,有的是土匪头子;在南方称帝的,有的是私盐贩子。前蜀国称帝的王建就是个出名的大流氓,外号王八,当时有人喊一声“王八来了”,就能吓跑一街人。皇帝制度已经推行了1000多年,过去长期宣传“君权神授”,提起皇帝,老百姓总觉得有点神秘感,所谓“圣天子百灵呵护”,做皇帝的与普通人总有些不同之处。久读诗书的知识分子接受了儒家的皇帝应该是“内圣外王”之说,认为理想的皇帝应该是个圣人。现在朱温这种人渣都当了皇帝,大军阀安重荣居然公开说出了“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这样十分坦率的话,认为谁的拳头大谁就能当皇帝,可以说是把皇帝的神圣与尊严一扫而光。只要能够抢当皇帝,可以完全不顾任何伦理道德,可以无所不为。这样发展下去,只能是互相残杀,同归于尽。  中原地区在唐王朝时代原是繁华富庶之区,后来一再遭受战乱,人口逐  渐下降。到了五代时期,一些大军阀反复死拼,争当皇帝,杀得千里不见人烟,燕子归来巢于林木,中原先后死掉几百万人。虽然许多军阀都要对此负责,但是认真追查起来,负主要责任的不过三五个人,其中罪恶最大的第一名战犯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个皇帝——朱温。只要把他的罪恶大致梳理一下,就会看出他是如何去残害老百姓,老百姓是如何一批批地死在他手里的。历史上有许多祸国殃民的人物,他们对外虽然做尽了坏事,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庭、朋友,仍然会有一些亲情、友情,仍然保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至于朱温其人,他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如禽兽,可说已经把人类的伦理道德丧失净尽,连一点人味也没有了。他的一生行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一切有关史料的记载大致相同,没有多大出入。  在家庭中,他是弟兄三人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坏的一个,“惟温狡猾无行”。在乡里中,他是最被人讨厌的人。“不事生产,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他25岁跟随黄巢起事,好勇斗狠,凶残嗜杀,5年后叛变,投入唐军。从30岁到55岁,他在中原大混战中反复无常,今日联甲倒乙,明日联乙倒丙,逐渐炼成了一个阴险狡诈的军阀,模仿曹操的样子,挟天子而令诸侯。最后又逼天子让位。他一生最后15年,当上了乱世中的皇帝。不过这个皇帝不是江山一统的大皇帝,而是割据一方的小皇帝,占领面积最多不过全国的五分之一。最后这几年,他的凶残淫乱也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终究还是死在淫乱这件事情上。  朱温在一生中淫辱与杀戮的妇女不计其数。按照中国人的伦理是“朋友妻,不可欺”,朱温就不管这一套,在他当军阀的这几十年中,上起宫廷贵族妇女,中到许多同事的眷属,下到部下与平民的妻女,只要他见到了,发生了兴趣,那就必遭凌辱,无法逃避。他的老同事张全义随黄巢人长安时,当过吏部尚书,地位在朱温之上。后来他追随朱温30年,态度非常恭谨。有一次他接朱温的车驾到他的奉节园里去避暑,朱温居然带着卫兵直闯他的内室,把他的妻女全部奸污,老幼一锅端,一个也不放过。张的儿子张继祚怒极了,持刀要杀朱温,被张全义死死抱住。别人做乱伦的事,大都偷偷摸摸地做,只有朱温乱伦,是完全不顾脸面,大张旗鼓地做。他叫儿媳妇来陪睡觉,是人人有份,按时前来相陪,一点也不遮盖。他养子友文的媳妇最为得宠,所以他就打算把帝位传给养子。亲子友珪得到这个消息,连夜抢先行动,半夜斩关进入皇宫中的寝殿。朱温惊问:“造反者是谁?”朱友珪答道:“不是外人。”朱温听出了他的声音,就大骂说:“我本来就怀疑你,恨不能早把你杀了,像你这样忤逆,天地能容吗!”朱友珪也大骂说:“老贼!你早该碎尸万段!”于是朱温绕着柱子逃跑,大家在后追赶。朱温滑脚跌倒,被刀子划破肚皮,肚肠和内脏流了一地。天天睡媳妇,最后被儿子所杀,这就是他人生的结局。  朱温在30年中把无数的老百姓逼到死路上去,至少有以下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实行一种极其严酷的连坐法军纪“拔队斩”;第二件事是推行一种拉了壮丁就在脸上刺字(刺青)的“文面法”。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中说:  太祖之用兵也,法令严峻,每战,逐队主帅或有没而不反者(军官有阵亡了的),其余皆斩之,谓之“拔队斩”,自是战无不胜。然健儿且多窜匿州郡,疲于追捕,因下令文面,健儿文面(当兵的在脸上刺青)自此始也。  军官阵亡了,部下的士兵全要斩首,这就逼得士兵们在作战时一定要保住军官,如果保不住,大家都是一死。战场上的尸首重重叠叠,其中十之七八都死于这条严酷的军律。“文面”的后果更为严重。士兵们不文面,逃跑之 后还可以回到农业劳动上去。既已文了面,只有永远当兵或做游民,田荒人废,永远无法过正常的生活。  像朱温这种人,杀人已成习惯,有时候拿杀人当开玩笑,史料中有此记载:  有一次,朱温游园,身后跟着一批随从。  前面有一棵大柳树。朱温自言自语地说:“好大一棵柳树!”  几个随从立即随声附和:“好大一棵柳树!”  朱温又说:“可以作车毂。”几个随从又随声附和:“可以作车毂。”这一来,朱温冒火了:“车毂要用坚木才行,哪里能用柳树?”他立即下令把几个随声附和的人就地扑杀。  也许他过去在某些事情上吃过小人的亏,所以痛恨随声附和的小人。他说柳树可以作车毂,不过是存心引小人上当。小人不察,纷纷中计。小人虽然可恶,但是随声附和,罪不至死,朱温这种做法未免过分。你故意引诱小人上当,说明你自己早就存了小人之心。在小人们看来,拍马屁,随声附和,即使讨不到好,也不致有太大的风险,因为伸手不打笑脸人嘛!但是遇到朱温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怪物,不但要打你笑脸人,还要打死你,这算小人倒霉,活该送命。  五代的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并不是说,他们天生就是一群坏人。他们本来就不是做皇帝的材料,一点文化都没有,怎么管理国家政事!如果在太平时候,不碰到这种乱世,他们本来可以做个普通人。  在大乱世里,他们虽无本领,却有胆量,作为亡命之徒,偏偏有许多发展的机会。一旦抓住机会,掌握了权力,就会有许多小人来依附他们,教唆他们,吹捧他们,要想他们不腐化,不变坏,也实在太困难了。他们在抓住机会,当了政治上的暴发户之后,又往往暴兴暴灭,不久就死于非命。五代的中间三代(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者都是突厥别种一一沙陀人,他们出身于西北的游牧民族,祖先或者父兄究竟来自国境线之内还是国境线之外,现在已经很难查考。如果是来自国境线以内,那就是古代的少数民族;如果来自国境线以外,那就应该算是外国人。这些人的先辈,本是作为僱佣兵被引进中国来的。他们帮别人打仗,接受报酬,只能说是一种职业,并不是什么理想和事业,我们对他们原不必作太高的要求。但是后来出现了大乱,他们因为偶然的机会被推上了本不应该得到的位置上,使得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大乱,他们自己也像做了一场噩梦,实在是两败俱伤,留下了一次惨痛的历史教训。对他们自己来说,在五代的十几个皇帝中间,至少有8个人死于非命。对于这一段时期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至少经历了三大灾难,一是赋税奇重,二是刑罚惨酷,三是熬过了断断续续长达几十年的一场大混战,一场大兵灾。  有些皇帝始终认为向老百姓征收赋税太麻烦了,不如让士兵放手大抢几天来得痛快,真是强盗本色。对于这样的皇帝,你和他讨论赋税是否太重岂不是白费力?整个五代,政府对于赋税并无统一的制度,大小军阀,各自巧立名目,任意征收。如田赋之外有“秋苗钱”、“夏苗钱”;人头税方面,有“丁口钱”、“丁壮钱”。有个大军阀赵在礼,曾经镇守宋州,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等他调了职,老百姓纷纷庆贺,说是“拔去眼中钉,岂不快哉!”后来这话被他本人听到了,他又活动奉诏回任。就公开向老百姓大收一笔特捐,命名为“拔钉钱”。说是你们既为拔掉眼中钉而高兴,那就不妨大出一笔拔钉钱吧!此人脸皮之厚,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有些皇帝认为刑法还要专门制订,出了案件还要用人去审,实在太麻烦了,不如一律重罚,最好全判死刑,来得干净利落。李存勗灭后梁时,一次族诛朱友谦家属200余口,族诛张谏与其党人3000余口,凡罪人父母兄弟妻妾子孙以及出嫁的女儿一个也不放过。有些军阀对罪人用肉刑,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出,如“每刑人必以铁笼盛之,薪火四逼”。又用铁刷把,刷掉罪人脸上的肉,听来都令人胆寒。  五代这一场大兵灾,中原地区死掉了几百万人。许多大军阀自己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们祖籍就在这个地区,他们家里的人也难免被这场大灾难所波及。过去军阀混战的时候,某些军阀车上所载的盐腌人腿之中,也许就有他们的长辈亲人。中原好几个叫做“舂磨寨”的地名,军阀在那里纵兵抓人,把活人投人碓磨中磨成肉酱,充作军粮,其中也许有他们的长辈亲人。至于那些外来的沙陀人,他们的祖籍虽然不在这里,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很不容易考查清楚,但是他们既然已经来了,他们的子孙今后就将长期留在这里,与这块中华大地共呼吸,同命运。悲剧不能重演,教训必须记取,不要说是一般受害的老百姓,就连五代一些皇帝本人,也是这场大兵灾的受害者。后周的开国者郭威不正因为在内乱中全家被害,只留下他孤家寡人,所以他的帝位才传给他内侄柴荣的么?柴荣也有三个子女和郭威家人同时遇难,这些悲剧都是他们心中长期的隐痛。在经过长期大乱之后,人心确实是厌乱了。不仅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厌乱,连那些一生热衷于金戈铁马的将军们也厌乱了,这就是个转机。郭威、柴荣自家的悲剧,促成了他们自己思想的转变,他们开始行动了。虽然郭威在澶州兵变黄袍加身之后还是照五代的老规矩让士兵们到京城里去大抢10天,以作酬劳,还不脱土匪本色。但是不到三天,郭威看到老百姓太可怜了,就冒着很大的风险,强行下令制止。这就是行动,这就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正因为在公元950年已经跨出了这第一步,所以在960年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才能完全制止抢劫,做到兵变成功,老百姓家里鸡犬不惊。我们对历史上宋王朝所发生的一些新事觉得奇怪,就得从五代这场序幕中去找线索。原来从郭威一柴荣一到赵匡胤,这中间从思想到行动,都是有线索可寻的。  割让燕云十六州带来的后遗症  石敬瑭这个人本是无名之辈,他是什么民族,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他父亲本不姓石,他为什么姓了石,其原因也不知道。《新五代史·晋本纪》中说:石敬瑭“本出西夷”,后来因为随着沙陀人来到中国,就被称为沙陀人。“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就是这么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后来之所以大大出名,是由于他投靠了辽国,从一个军阀被辽国国主耶律德光封为儿皇帝。为得到这个儿皇帝的头衔,付出的代价有三:  一、把燕云16州永远割给辽国。  二、每年向辽国进贡绢30万匹。  三、石敬瑭称呼比自己小9岁的耶律德光为父。  这个石敬瑭既不是中国人,又没有文化,根本闹不清“皇帝”的含义是什么,他只知道做皇帝是件了不起的大好事,不知道做儿皇帝就是当傀儡,不仅不光彩,还是一件可耻的事。皇帝之可贵,正因为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能有第二个。如果这个皇帝是别人封的,想怎么封就怎么封,想封多少就封多少,那就不值钱了。  公元936年,石敬瑭与耶律德光做成了这笔肮脏交易,给中国留下了长期治不好的后遗症,他自己也背上了千古骂名。当时刘知远劝他:“称臣就可以了,称儿子未免太不像话。”他觉得只有称儿子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刘知远又劝他:“送些金帛也就行了,割让土地会给子孙后代带来麻烦,请你三思。”

编辑推荐

  当代人无限神往的摩登王朝生活  读《我是宋朝人:一个超前王朝的故事》  听历史学家讲述好看好玩的宋朝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是宋朝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宋朝,有别于以往在课本里学到的单一论断,起码让我知道了宋朝其实在文化方面确实有着很灿烂的一面,关于积贫积弱的现象好歹让读者有了更深一点层次的了解,写法很通俗,如同讲故事一般,吸引人看下去
  •     虽然作者已近90,这么说有点刻薄,但是总觉得作者一方面思维比较单一,看待历史人物非黑即白,比如赵匡胤好,赵光义坏,赵佶很荒唐,总是缺乏深入地多个角度的分析。
      
      另一方面,总体感觉不到太多作者史料上的分析,基本只是他观点的表白和重复。
  •     引证充分,写法散文化,很具可读性,尤其是在对历史人物叙述时不偏不倚,从图书馆借来看了几页,就喜欢上了这本书,难得还有这么通俗且不落俗套的历史读本,赞一个……………………………………………………………………………………………………………………………………………………………………………………………………………………………………………………………………………………………………………………………………………………………………6
  •     很好的书,我喜欢看史书,也喜欢宋词,但是还真的不是很了解宋朝的历史。除了历史书上的陈桥兵变,靖康耻,岳飞包公,其它的还真的不太清楚,而且与唐、明、清比写宋朝的书真的不多,读史可以明智,是本好书,看看吧
  •     跟現時很多歷史通俗讀物一樣,本書也是借古諷今,以歷史故事來澆作者胸中塊壘的作品。猶幸文筆流暢,故事說來動聽,作為消遣倒也不錯。作者認為宋朝是被低估的朝代,更是深獲我心。不過對於宋代空前絕後的文化成就和經濟實力,作者仍是語焉不詳;筆墨花得最多的地方,還是為了罵皇帝。以前是皇帝,現在是領導人,其實都一樣。體制不改,老百姓還是望天打卦,求神拜佛希望上天派個寬厚恤民、能幹睿智的人來當主子。即使改朝換代,這種心態還是改不了。惜哉。
  •     宋朝疆域不廣.武力不強.靠支付敵國歲幣換取和平.是一個被認為窩囊的王朝..
      而本書作者認為宋代重視知識.重視文人.學風鼎盛.經濟發達.是個超前的王朝..
      中國歷史應是全世界記載最為完整的歷史.宋朝確實出了很多人才.
      如歐陽修.范仲淹.包拯.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程頤.李清照.沈括.岳飛.朱熹.陸游.辛棄疾.文天祥...
      族繁不及備載.
      宋朝真是人才薈萃的朝代.也是個文化興盛的年代!
      
  •     这是一本好书,奇书。作者应该是借鉴了“万历十五年”写历史的写法,别开生面,生花妙笔。但是没有“万历十五年”写的深入,所以反而更加易读。
      
      对于宋朝320多年的历史,作者娓娓道来,或主观描述,或客观评论,或跌宕起伏,或轻松搞笑,配上一幅幅插图,不知不觉中你已融入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王朝之中。为之喜,为之悲。
      
      对于岳飞的精忠报国和文天祥的天地正气你会击节赞叹,为之动容。对于五代十国的无耻皇帝以及残害百姓的宋朝无道昏君,除了鄙视之极,心中对于历史的公正,甚感安慰。最让人无奈的是北宋和南宋的灭亡,生灵涂炭阴风起,国破家亡双泪暗。恍惚间已把宋朝当做是自己的朝代。尤其是读到王安石变法的那章,就时常联想到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改革改革,说到底,就是怎么分配利益的问题。这个点上,司马光很一针见血啊。。
      
      总之,这本书,对比我之前读的陈振所著《宋史》,真乃天上地下之别啊。
      
      当然,作者有一些观点我不是很认同。比如认为如果岳飞没有被害死,他会收复中原,直至推导出蒙古帝国不会建立,因此影响整个欧亚大陆历史的进程,这个是过了,无论是“万历十五年”的黄仁宇,还是评价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毛泽东,他们都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再如对于宋太宗和宋高宗,作者似乎掺杂了一些个人感情在里面,一贬再贬,落入了唱戏脸谱化的俗套。比如宋高宗主和到底是怕死,或是被俘洗脑,还是他真正洞察了当时宋金两国的实力对比,找出最适合当时国家发展的道路,未可知也。
  •       科技变得先进了,这不容置疑,人是不是也变得聪明了呢?历史在轮回,后人常常重复前人犯过的错误。还是读读历史吧,让我们变得智慧而思辨。
        正儿八经的史书对平常人来说,太难啃了,我们需要通俗的史书。《我是宋朝人》就是以这样一种形象出现,来满足这样一种需要的。它的作者史式提倡的就是史书通俗化,推而广之。
        正本读下来,确实非常通俗,也有一点故事的张弛,不枯燥,不容易让人中途放弃。只是有些段子赘述的情况比较严重。打个7分差不多。
      
  •     有空还是看看的好,起码让我弄清楚宋朝的黑暗和光明交相辉映。
      
      字写得好不代表人品好,画画的好不代表就是君子,有文化不代表不是流
      
      氓痞子,若我以前还对赵佶有略微同情,那么看了这本书,看看赵光义这
      
      个无耻之徒,和他重孙辈的赵佶、赵构的人生...堕落是多么容易,奢侈是
      
      多大的蛀虫。小人总是貌似端庄。
      
      可怜的中国人,身逢盛世也好乱世也罢,都被一个叫“皇帝”的家伙左
      
      右。多可怕!
      
      自看了《唐史十二讲》,我便不想再做唐朝人。
      
      自从看了这本略微话多的《我是宋朝人》,我想自己最好不要做宋朝人。
      
      我肯定活不长,活活给气死的。
      
      ps:我们可以迎接一个升平之世,真不容易,好好珍惜,借鉴一下宋朝的奢
      
      靡腐败,还是澹泊一些好,朴素一些好。
      
      人不可享福太甚,否则自作自受,最后还是自己遭殃受罪的。
      
      推己及人,从一个人到一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奢靡之风都是刮不得
      
      的。
  •      如果让你化身为《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行夫走卒、商贾官宦,徜徉在汴河边,徘徊在虹桥上,人头攒动,满目繁花似锦,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如果是本书作者,一定会毫不掩饰激动之情,大声喊出:“此生不枉为宋朝人”!
       宋朝究竟有何魅力让作者魂牵梦萦?看完本书,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百姓的幸福指标,来自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等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宋朝的百姓的民生生活,让人称羡。
       比如,炒菜这道绝活,是中华烹饪中特有的。如今全国各地纷纷在搞各类厨艺大赛,炒菜被列入最重要的技巧。殊不知,正是因为宋代城乡普遍使用煤炭作为生活燃料,煤炭火温恒定,容易掌握火候,才使得炒菜成为可能,极大改变了日后中国人的饮食质量。煤炭的普及给陶瓷业提供了难得的恒温燃料,陶瓷技艺突飞猛进,使得宋代陶瓷成为当时世界备受推崇的艺术精品。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海外贸易异常繁荣,商业贸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达到中国封建史上空前绝后的比例,海外贸易获得的税收一度超过农业税,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趋势,宋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环球航行和工业革命的国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无数多样性的就业岗位和可能,使得城市进程加快,百姓生活选择性增加。在2000年来的农业社会中,百姓脱离农田的重新生活,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改变。
       除了物质生活层面,宋人的精神生活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尚文传统和科举制度的正式运用,使得平民布衣也可能成为庙堂朝臣,“白屋出公卿”的例子举不胜数;民间好学之风昌盛,文人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等,开创了文人治国的时代,苏轼、欧阳修、李清照等,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面貌,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开创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
       为何偏偏宋朝创造了这样难以企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本书将复杂问题浅显易懂地呈现出来,一目了然,让人信服。宋朝的繁荣,来源于宋朝执行的内外政策,这样的内外政策,拜宋开国之初的内外环境所赐。宋初外族强立,虎视眈眈,内部割据林立,权臣都有兵变夺权的传统和企图,宋开国之君,采取了赎买的原则,换取了内外部的稳定。通过缴纳岁币和称兄道弟(不是称臣)赎买了与辽的百年和平,北部边患基本无忧;通过赎买和谈判统一了南部割据势力,实现了汉地的统一;通过高官厚禄和退休后的福利保障赎买了权臣手中的兵权,使得兵变失去可能。
       通过赎买,而不是人身杀戮和强行征服换取王朝的稳定与繁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这样的治国理念,视对方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或群体),双方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有如商业社会的合作原则,隐含着朴实的契约意识。君臣契约,国民契约,国际契约,使得宋王朝比任何一个专制王朝更懂得“尊重”二字的意义,尊重文臣,尊重百姓,尊重外族,不滥行杀戮和征伐,不追求虚名,务实稳健,言论自由宽松,最终使得有宋一代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绚烂多姿的超前王朝。
       读史,一要改变教科书式的刻板印象,二要思考,这本书,做到了这两点,是本很不错的通俗宋史。
      
  •     书不错,观点鲜明,脉络清晰,基本涵盖了宋王朝的前前后后各种事迹。可惜看得不过瘾哈,每一章翻过,总觉得意犹未尽,印象不是特别深刻。
      
      大多数中国人都比较喜欢尚武的时代,强盛的王朝,比如汉唐。而对宋,谈起来就觉得胸中憋闷着一团郁结之气,十分的不畅快。不过细细想来,俺从小就听的民间典故,宋时发生的占了很大的篇幅,从说岳全传到杨家将,从龙图公案到水泊梁山。
      
      到现在才明白,原来宋是属于人民的一个时代,而不像其他如朝代那样属于皇族、门阀或者某个大人物。所以这本讲宋史的书也跟其他流行的通俗历史读物不同,历代皇帝仅仅是个线索人物,甚至连线索都称不上,就算是个时间标志罢了。而真正的主角是那些被百姓爱戴或唾弃的大臣、官员等历史人物,以及所有的中国人民。
      
      人的态度往往跟历史有关,现在俺也算个知识分子吧,心理上自然也倾向于这个知识分子黄金时代的宋朝,进而痛恨让历史倒退的蒙古人。不过很讽刺的是,当代蒙古族的朋友们可以拍出演绎成吉思汗的如此壮美的鸿篇巨制,为什么我们就对曾经创造出众多辉煌文明的自己的王朝那么吝啬溢美之词呢?
  •     如果把美国的军费缩至现今的二十分之一,那么美国之于世界,大概就如同宋朝当年的世界地位吧。
      
      没有美国般的军事地位,加上强敌环伺,于是屡屡受辱的宋朝使中国人面子上很过意不去。心理不平衡的时候总要找点慰藉,于是拿出疆域广阔的唐朝和虽远必诛的汉朝来膜拜,膜拜完总要顺便对宋朝一声叹息,哎,这个不争气的败家子。
      
      可不能忽略的是,以赵匡胤建国基础之纤弱,将偏居一隅的区区后周发展出独树一帜的繁盛文化与发达经济,短短几百年的赵宋真是将当时的世界远远甩在了身后。
      
      看过个研究古中国数量经济的美国学者,给出赵宋时期的一些经济数据。GDP 600美元的数据先撇开不谈,而神宗年间30%以上的城市化率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要知道赵宋灭亡500年后的大清,城市化率也不足10%,而新中国建立之时,城市化率不过勉强达到两位数。宋朝人之小康,由此可见一斑。除却经济上的成就,四大发明有三项来自宋朝,科技水平也由此可知。至于文化,读一读宋词和三字经,看看我们电脑里的宋体字,就什么都明白了。
      
      宋朝的独特,还可以从制度上找到线索。农民不限制土地转让,文人官宦不因言获罪,时至今日,我们也不敢说这些方面我们胜过了宋朝。
      
      只可惜游牧民族迅速崛起,宋朝还未因来得及因科技发展而进入热兵器时代,就已丧于蒙古之手。
      
      崖山之后,中华何在?
  •     作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以汉、唐感到自豪,还自称为汉人、唐人。而一提起宋朝,人们总觉得那是一个很窝囊的王朝:积贫积弱,疆域狭小,武力不强,屡受外族欺负。宋朝果真如此不堪吗?史学家史式教授研究宋史数十年,他认为后人误解了宋朝——其实那是一个光辉灿烂的锦绣王朝。
      
      史式先生治学,认为“正史不正,实录不实”:“正史”往往是御用史官站在皇帝立场上的一面之词,而历代的“实录”常常一再被修改——历史是成功者书写的,客观性存在问题。史式研究历史,特别强调辨别史料的真伪,甚至从诗文、小说、野史等其他材料中去寻找证据,力图还原真相。
      
      《我是宋朝人》这部书,可以说是史先生研究宋史的厚积薄发之作。这本书看似通俗读物,其实是一部非常严谨的历史书,虽然没有学术著作那样繁琐的考证和注释,但材料皆有所本,无一处无来历,学术含金量很高,其写法,很像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可以说,这是一部新宋史,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
      
      在这部书里,作者澄清了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如宋太祖赵匡胤之死。这一直是个谜案,很多史书上有“斧声烛影”的记载,却语焉不详。史先生对案情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认为赵光义是杀兄夺位的真凶。这个观点很大胆,理由也足够充分可信:一、南宋史官李焘把案情的详细经过调查清楚,写进了《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朝的统治者已承认了这一说法,但是为尊者讳,没有公开。二、太宗赵光义是一位喜欢造假的人,他即位后,对实录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去掉了于己不利的内容,增加了大量伪造的情节,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光辉形象。作者逐一揭开赵光义虚伪的一面:伪造陈桥兵变中的经历,伪造“金匮之盟”文件……为自己即位确立合法依据。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其爱国精神一直在激励中华人民。岳飞之死,是令后人非常痛心的事。但是,岳飞为什么会死,他是怎么被谋害的?秦桧是真正的主谋吗?
      
      据史先生分析,岳飞之死,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宋高宗。“靖康之乱”后,徽宗赵佶、钦宗赵桓父子被金兵掳走,高宗赵构仓促即位。宋军组织反击,艰苦奋战,前线接连告捷,光复建康,收复襄阳,北伐节节胜利。眼看岳家军将直捣金国首都,岳飞却被赵构紧急召回,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原来,赵构担心岳飞胜利后,必然会把他老爸(徽宗)老兄(钦宗)接回来——两位皇帝被接回来,那么他自己的皇位将受到威胁。这就是赵构指使秦桧与金国勾结,召回岳飞并且一定要把他杀害的真正原因。
      
      我小时候学过的历史教材里说,澶渊之盟,宋朝签下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堂堂大宋帝国,面子丢尽。事实上,宋辽“澶渊之盟”后,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如果我们仔细算一下:宋廷每年给辽国十万两银和二十万匹绢的“岁币”,只是每年几千万两财政收入的千分之几,相对于数以百万计的军费开支,代价其实不大。虽然是不平等条约,面子上不好看,却创造了稳定的社会局面,这对发展经济、对老百姓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在宋真宗时代,人才辈出,君子满朝,包拯、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等都活跃于这个时期。印刷术、火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促进生产,造福百姓,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登上了当时人类在精神与物质两个文明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因为宋太祖立下了不杀文臣的规矩,对内重视知识分子,所以文化昌明,思想开放,老百姓生活幸福。对外,推行多求友少树敌有利于人类团结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作者提出了“以宋为师,向宋学习”的主张,并强调:“没有宋王朝,就没有中华民族”。
      
      往事已千年,宋人与我们距离并不遥远,其实我们都是宋朝人的后代。通过《我是宋朝人》一书,史式先生破除了以往对宋朝的成见,在生动鲜活的叙述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被误解的王朝。我读此书,仿佛回到了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假如要在古代挑选一个最理想的生活年代,我一定会选择宋朝。
  •     虽然带有很强的个人好恶色彩,但这毕竟不是一部严肃的历史书,轻松的阅读,顺带大致的满足一下了解历史的欲望也就够了。
      
      有种听说书的感觉。不错。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