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09-0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叔同 页数:330 字数:35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禅理禅外悟人生》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真义。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本书还配有弘一大师的照片、画像、亲笔手书的格言、佛教造像等,让读者在领悟人生真谛、佛学思想的同时从多侧面、多角度领略一代文化巨人和佛学大师的风采。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弘一大师晚情集》以及弘一大师的众多讲演稿,很多内容是第一次整理出版。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反映弘一大师人生境界、佛学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弘一大师平生注重实践,本书内容也要言不烦,其慈悲心怀,溢于言表,堪称启悟世人的经典巨著。
作者简介
李叔同,籍浙江省平湖县,一八八○年阴历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天津一官宦富商之家,一九四二年圆寂于福建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叔同。 一九一八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法名演音,世称弘一大师。
书籍目录
序言一 怀李叔同先生
序言二 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弁言
序言三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序言四 弘一法师之出家
第一篇 执象而求
1.佛法大意
2.佛法十疑略释
3.佛法宗派大概
4.佛法学习初步
5.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6.常随佛学
7.切莫误解佛教
8.受十善戒法
9.受八十关斋戒法
10.授三皈依大意
第二篇 咫尺千里
1.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2.改习惯
3.改过实验谈
4.问答十章
5.盗戒释相概略问答
6.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7.敬三宝
8.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9.佛说无常经叙
10.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
第三篇 华枝春满
1.南闽十年之梦影
2.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3.征辨学律义八则
4.律学要略
5.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6.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7.净宗问辨
8.净土法门大意
9.劝念佛菩萨求生西方
10.劝人听钟念佛文
第四篇 天心月圆
第五篇 君子之交
第六篇 地藏法门
第七篇 药师经析疑
第八篇 南山律在家备览
章节摘录
今用大意决于小宗、约义明同、莫不齐具。疏中且举杀戒、余并例作。如淫息诸染缘、常修梵行、不污前生。如盗则离侵损缘、常行惠施、不恼前生。如妄则离虚妄缘、常行实语、不诳前生等。 见业疏记卷十一 三聚之义。于宗体篇、五戒、豫习发戒、依境发心支中、委释。 事钞续云“智论。问云。菩萨住于实相、不得一法。得破戒否。答日。以住于实相故、尚不作福、何况作罪。虽种种因缘、不破戒人。”资持释云“二广示异。械三、初智论住实相者心冥妙理、空无所有故不得一法。既无所得则无善恶、既无善恶则无持破、既无持破则无有戒、既无有戒则应任意施为不须守戒。世多邪见、故问决之。答中、以福况罪。不作福者不取福相故云不作。种种因缘谓方便化导、随所动用皆离过故。” 事钞又云“摄论云。菩萨得无分别智、一切尘不显现、由有胜智方便、具行杀生等十恶。由前有利益故、自无染浊过失。纵有利益、有过失不应行。准此初地已上方得用此无分别智、故地前不合。”资持释云“二摄论中。胜智即无分别。方便谓诱化众生。准下判位。初地已上者故知十圣方许行之。地前三贤犹制不合、况余凡愚安可僭滥。”济缘云“无分别智谓观诸法如实平等、故无分别。唯一真体、外尘本无、故尘不显现。方便即权巧。有利益者谓利他也、自无染者谓自利也。具此二利虽行无犯、互有所缺亦不行之。故云纵有等。今时愚人不量位地、不知权行。作恶无耻、妄引为例。自误误他、难可救也。”见业疏记卷十一 事钞续云“涅槃。持息世讥嫌戒、与性重戒无别。因说菩萨持戒相、罗刹乞浮囊喻。”资持释云“三涅粲中、初明持相。息世讥嫌即目遮戒。遮性等持故云无别。次以喻显。渡海人喻菩萨、罗刹喻三毒、浮囊喻具戒。”
编辑推荐
随遇而安,于“烦恼”中自净其心,宠辱皆忘,于“无常”中得大自在。禅解佛法精华,开启人生智慧。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传世名作。 人生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质生活,此大多数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学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数。三曰灵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谛者极少数耳,弘一法师则安步阅此三层楼台也。事母孝,待妻爱,精深艺术,精研佛法。实最完美一人也。 ——丰子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