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页数:338  译者:张振玉  
Tag标签:无  

前言

译者序过去童子时读古文,所读传记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记》的《刺客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最长的也不过《项羽本纪》。唐代传奇如《虬髯客传》、《长恨歌传》则是小说,去真正史实太远。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传记文仍是短的散文。中国传记文章之长至排印成册者,似乎是开始于现代,但为数不多,其最为人所熟知者,我想是林语堂英文著作的汉译本,即《武则天正传》(Lady Wu)及《苏东坡传》(Thy Gay Genius)。这类文学创作之出现,与过去之历史演义小说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所受的直接影响,还是来自西方的传记文学,在英文著作中如Tames Boswell的Life of Samuel Johnson,Giles Lytton Strachey的Queen Victoria,Life of Abraham Lincoln,The life of Henry George等皆是。以中国历史之长、史料之富,写名人传记的背景和基础,可算极为有利。像林语堂先生这两本名人传记,写的实在好,但可惜我们所拥有的这类书实嫌太少。是否我们的学者作家能接着再写出些本来?真令人延伫望之。写传记不比写小说,可任凭想象力驰骋,必须不背乎真实,但又不可缺少想象力的活动。写小说可说是天马行空,写传记则如驱骅骝、驾战车,纵然须绝尘驰骤,但不可使套断缰绝、车翻人杳,只剩下想象之马,奔驰于其大无垠的太空之中。所以写传记要对资料有翔实的考证,对是非善恶有透彻的看法,对资料的剪裁去取,写景叙事,气氛对白的安排上,全能表现艺术的手法。于是,姚姬传所主张的考据、义理、词章,乃一不可缺。也就是说,传记作家,要有学者有系统的治学方法,好从事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要有哲学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观,以便立论时取得一个不同乎凡俗的观点;要有文学家的艺术技巧与想象力,好赋与作品艺术美与真实感,使作品超乎干枯的历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与活力。在《武则天正传》的原序里,林语堂先生曾说明《武则天正传》的写法。我想其基本道理对这本传记也颇适用。他说:“我不是把本书当做小说写的……书中的人物、事件、对白,没有不是全根据唐书写的。不过解释说明之处,则以传记最客观的暗示含蓄为方法。事实虽然是历史上的,而传记作者则必须叙述上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同时凭藉头脑的想象力而重新创造,重新说明那活生生的往事。”(序页3)以上所说考据、义理、词章三要点,林语堂先生做到了,也是写传记文学的人必须做到的。林语堂先生的传记著作,和他的其它文学和学术著作一样,都是用英文写的。若移植回国,自然有赖于中文翻译。他的Lady Wu,我曾在十六年前在台湾南部译成《武则天正传》,在高雄新生报上连续刊载,当时该报副刊由尹雪曼先生主编。现已由德华出版社出版。翻译此书时查证中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官衙名、引用诗文等,费时费事,难之又难,饱尝其苦。因为有此经验,对《苏东坡传》的汉译,自然十分慎重,对其引用之原文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之困难者,多暂时搁置,容后查出补人。1977年夏,见宋碧云小姐译的《苏东坡传》出版,非常兴奋。文中对中文的查证,宋小姐做得非常成功,其仔细可知,其辛勤可佩,其译文纯熟精练可喜。比三十年代一般译品文字,实有过之。拙稿既接近完成,不愿抛弃,乃续译完毕。原书中须加查考及引用部分中之尚未解决者,在感激的心情之下,便斗胆借用了,否则,拙译必致再拖延甚久,也许竟无脱稿之日,所以在拙译付印之前,愿向宋碧云小姐及远景出版社敬致万分感激之忱。按世界文学与学术名著译成外文者,多不止一个译本。我国之《论语》、《道德经》;希腊之《伊里亚特》、《奥德赛》;希伯来文之《旧约》与希腊文之《新约》;英国之《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在我国即有朱生豪与梁实秋两译本);最近黄文范及宣诚两先生之汉译本《西线无战事》,即在台先后出版;所以《苏东坡传》这部名著有两个译本,也是值得的。只愧我这件粗针大麻线的活计比不上宋小姐的细工巧绣那么精致。本书虽属翻译,但力避卅年代弱小民族自卑心理下之欧化文体。诸如“当……时候”,“假若……的话”,“散步着”,“有着”,“被成功地实验了”,“房子被建筑好了”,“快速地跳”,“公然地反对”,“那些花朵们”,“诸位青年们”,“各位同学们”,“他(她)们”,“它们”,“红黄蓝白和黑”等句法文词,全避而不用。人说话时,先写某某道,不先写对白,然后再补注某某说。一个人说话,不先说半句,中间腰斩,补人谁说道,下面喘口气再补半句。这种洋说法也完全避免。没有别的,就是不愿向洋人毫无条件一面倒。还有尽量不用“地”当副词符号,而以一个“的”字代之,自然“底”字更不愿用。本书翻译时多承周素樱小姐代为整理稿件,溽暑长夏,代为到图书馆、书店去查阅疑难之处,助我良多,并此致谢。本书翻译,时作时辍,综计前后,行将两年。译稿杀青,停笔静坐。偶望窗外,树叶萧疏,已见秋意。回忆童年,读书燕市,长巷深宅,树老花繁,四季皆美,秋天为最。今日寄迹海隅,又喜秋光如故,人健如仙。名著译毕,顿感松快,得失工拙,不计也。于此附记一片喜悦心境。  张振玉  于台北复旦桥燕庐

内容概要

  《苏东坡传》简述了苏东坡的一生。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会性 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书籍目录

译者序原序卷一 童年与青年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第1章 文忠公第2章 眉山第3章 童年与青年第4章 应试第5章 父与子卷二 壮年第6章 神、鬼、人第7章 王安石变法第8章 拗相公第9章 人的恶行第10章 两兄弟第11章 诗人、名妓、高僧第12章 抗暴诗第13章 黄楼第14章 逮捕与审判卷三 老练第15章 东坡居士第16章 赤壁赋第17章 瑜珈与炼丹第18章 浪迹天涯第19章 太后恩宠第20章 国画第21章 谦退之退第22章 工程与赈灾第23章 百姓之友卷四 流放岁月第24章 二度迫害第25章 岭南流放第26章 仙居第27章 域外第28章 终了附录一 年谱附录二 参考书及资料来源

编辑推荐

《苏东坡传》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东坡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看《苏东坡传》这本书,是因为林语堂。因为那本大部头的能窥一斑历史的小说《京华烟云》,那些深刻而又不乏幽默的小品文,更是因为他的那句话:作文可以幽默些,但做人要严肃。于是,我翻开了《苏东坡传》,这本林语堂晚年感到自我欣慰的作品。 对于苏东坡的了解或理解,在看此书之前,我是相当肤浅的。我只是在中学里背了他的几个名篇,听说了几则他与苏小妹和佛印和尚的故事罢了。真惭愧,苏东坡可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星辰,那放射着光芒的高度永远让人仰望。 苏东坡是个大文学家,绝非当今那些动不动就自封或被封的学者或专家。是谁成就了苏东坡那一身的才华?当然有家庭的影响。苏家父子三人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是不可能被人们轻易忽略的。由于是写古人的传,林语堂先生不可能还原历史,所以我们不能读到苏东坡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使得他才华横溢的。但是时代对苏东坡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还有后来的黄庭坚,曾巩,够了,不需要再列举了。单从文学来说,那是一个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激动的画面。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风气下,苏东坡的父亲为人耿直,满腹诗书,却屡试不中。终于在苏东坡的父亲四十多岁的时候,父子三人一同进京,遇到了范仲淹,从此一切发生了改变。 苏东坡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也许苏东坡并不适合做官,他只适合做个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但他的一生都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如此,苏东坡的官作到了翰林学士,因为有一帮小人的嫉妒和加害,也由于苏东坡人到中年,早已看透了名利场,他只是想做点事,于是申请到地方做官,于是今天的西湖边上仍有那么多人对苏东坡津津乐道。众小人看到苏东坡还是那么潇洒,于是再上一道奏折,说苏东坡的某句诗对皇上颇有微词。于是苏东坡又被贬,最后到了孤荒的海南岛上。苏东坡在政治上是落寞的。 苏东坡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用“有情有义”来说苏东坡,似乎是显得平淡无味了。苏东坡的情义是坦荡的,他与堂妹苏小妹的情义早已成为美谈。苏东坡与弟弟苏子由,不管是各自有了家室,还是官司缠身,他们每次都为相逢欣喜不已,为离别留恋不已。苏东坡重病在床将要离开人世时,最遗憾的是不能亲自见到苏子由。苏东坡对于那些对他不怀好意的人,他表现的十分大度。他死时告诉章忡的儿子不要有所顾虑。而苏东坡与王安石,我一直认为,倘若他们的政见相同,二人一定会是好朋友的。 历史不会重演,却也不会被我们忘却。以我浅显的阅历而言,我国的传记文学并不十分发达。幸好林语堂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部经典之作。在搜集、考证资料的过程中,我想林语堂先生也许曾感到过艰难,但一定重拾信心,振臂疾书。因为他写的是苏东坡! 感谢林语堂先生,感谢苏东坡。在中国的历史上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厚重的一笔!这一笔令我们感到沉重,同时也时刻激励着我们! 阅读更多 ›
  •   两个版本我都有,感觉宋碧云翻译得比张振玉好。尽管张译后出。让林语堂写苏东坡,当然是再合适不过,但让老夫子张振玉翻,那种“空灵”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
  •   书的质量超好,纸张是微黄,不刺眼。书是大32开,很大气。包装很好外有塑料皮包装,很好的,推荐!!!
  •   从百花文艺出版社装桢粗糙的早期版本,到陕师大林语堂系列的东坡传,再到现在整套的四大传记,子瞻伴随着我走过了10年。作为一个铁杆粉丝,我很称职的买了所有的版本的东坡传,书的包装是越来越华丽,可为什么阅读快感却越来越少呢?很怀念父亲书架上那一本本七八十年代沪古泛黄的旧书,一两块钱,甚至几毛钱,却被翻来覆去婆娑好多遍,成为那个文化贫瘠年代的精神支柱;现在到是随手一点就能败好几百块钱的书,却没有时间真正安下心细细品读。现在的我只不过是个拼命买书的书橱,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时代的错误?
  •   张震玉翻译得不是一般的垃圾 还是台湾宋碧云的译本相当传神 可惜大陆已没有此种版本 我辈之恨!
  •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不错,很有手感。而且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应该是写苏东坡的书里面最详实的吧!
  •   通俗易懂,不过书中错字错句不少
  •   为什么人们会对这本书评价那么高,难道是因为作者而产生的光环效应?翻开这本传记,看下来索然寡味,伟大的苏东坡如此传奇的一生,他的传记居然写得这样没有故事性,这是传记吗?怎么看都像是些点评的文字,赞美的言辞,和旁带的一点说不上十分学术性的文化知识。传记里的人物怎么看都是死的,纸上的,缺乏血肉和鲜活的特点,不仅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次要人物塑造不够鲜明,连苏辙、苏轼这样的主要人物都没能栩栩如生的。在指代的时候过多的使用“这个人”“那个人”“祖父”“外祖父”“外婆家的”这一类甚不清晰地且在全篇中不能统一的代词,使人仔细读过之后仍然很难弄清各种人物的关系。另外,作者对苏轼的一些生平事迹都没有自己的定论,总是用“可能”“或许”“大概”这种模棱两可的词,严谨有余,却显得作者研究考证成果太少。作为一位传记作者,可以考证的考证清楚,无法考证的东西,根据材料使用最有可能的一种选择也不能算是失之偏颇,有兴趣的人自会找寻其他解释。如此传记,仿佛听讲台上喜欢吹嘘的老师讲课,博是博,可惜不能深入浅出,使所传之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始终感觉有一种距离感,不能近距离了解东坡先生。或许是因为林先生本来假想的读者是外国人,那么上面的这些毛病就可以得到解释了。虽然经过较为严谨的翻译,但是总感觉像是在读一本外国著作,或是外国人写中国人的传记,不习惯。又或者是过于学术性,可读性太弱了。尤其不适合刚刚开始准备了解苏轼的读者。也许看这本...书之前先看看陆毅主演的电视剧《苏东坡》或者看看东方龙吟的演绎,理清了基本事件和人物再来看这本书会好理解一些。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个人对于传记的阅读习惯问题。我也不后悔买了这本书,珍藏起来,作为一个参考也还是可以的。 阅读更多 ›
  •   我是两种翻译都有,张译是作家出版社的,宋译则是海南出版社的。宋译有灵气,让人感觉与苏东坡、林语堂很般配。张译虽后出,却有学究气,比较沉闷。
  •   知道为什么价格贵了,书的封面虽简单,但是里面的印刷质量真的很好,字体,插图无一不清晰的,书页泛黄,但是读着特别善心悦目,收藏了!林语堂的书中数苏东坡传和武则天正传是很好的书,喜欢!
  •   了解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事情。
  •   质量不错 ,很喜欢 ,内容讲的很有道理。
  •   很喜欢苏东坡,从上学时便听老师介绍苏东坡以及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终于有机会一读
  •   很好 厚实的书本+优秀的作者=好书!
  •   详略得当,每个人心中的苏东坡
  •   喜欢林语堂,喜欢苏东坡。还不错
  •   经典之书,似乎走进了一片神圣的净土,走近了那个遥远的人。
  •   封皮 字体 都OK 纸质很好
  •   他的书我看了很多,传记的有三本,都很不错,还有印刷真的不错哦!
  •   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苏东坡的一生,也展示出了那个动荡时期宋朝的历史背景
  •   苏东坡传
  •   物流给力 价格也给力
  •   好看,精彩,拿起就舍不得放下。
  •   东西还行吧。。。。。。。
  •   哎呦不错哦,很好看绝对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