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定居美国后受洗加入基督教,曾著文谈到自己的“信仰之旅”。把他的《信仰之旅》(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1959)和古罗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CONFESSIONS,400?)比较阅读一下就会发现二者本质性的差异所在,尽管二人都受洗加入了基督教。本节从三个方面梳理其差异,重在探讨基督信仰会带来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对于我来说,林语堂是第一个打开我性灵的人,而在他之后,我从认识到读书的乐趣,人生的态度,哲学的精彩,中西方思想的博大精深。
难免自我认同林语堂,他是这么的博学,脚踏东西文化,读他第一本书是英文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当时只觉得很多深奥的东西经过他的手头,便成为通俗易懂之字,此种能力令人佩服。
后来读他的小说和散文,第一次懂得了原来读书是 a means to an end, 我在读林语堂的人, 而不是他的书。
人在读书时,难以避免的,寻找着与自己习性本质相似之人,很多人找了一世未有结果,而我是幸运的,撞见了林语堂,接着我的思想以致人生改变。很难想象一个已逝去,未曾谋面之人可以对我,一个后生,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影响。
基本上读完了他的短文了,小说也读了大半,只遗憾现在太忙,有时间一定要读一遍英文的京华烟云和风声鹤唳。
半个月前,以朝圣的心态去了林语堂的阳明山故居,自己背着个大包,一早乘车来到他居住了十年的地方。房子并不大,参观的人很少,反而方便了我。 在阳台可以俯视台北天母,中庭有池塘有竹有蓝天白云,有个小院子,还有林先生的墓。
林语堂的故居现由东吴大学管理,周二去的时候恰是一个东吴大学大三的英文系女生做招待,和她聊林先生及故居一个钟大概,心里很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