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7-3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前言
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向我们提供了关于半坡氏族社会的全景。当时,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饲养家畜”。除此,陕西省临潼县附近发现的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都证明远古炎黄时代先民们已经过着农业为主的生活。这说明原始农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肇始的物质基础。当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2世纪末,已进入稳定的农耕时期,这个时候,在陕西的渭水流域,周人开始扮演历史的主角。
内容概要
《陕西通史13》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向我们提供了关于半坡氏族社会的全景。当时,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饲养家畜”。除此,陕西省临潼县附近发现的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都证明远古炎黄时代先民们已经过着农业为主的生活。这说明原始农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肇始的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
张岂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江苏南通人,生于1927年11月。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10月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8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读研究生。1951年在重庆教育学院任教。1952年在西北大学从事教学工作,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曾任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1978年8月至1984年9月),西北大学副校长(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西北大学校长(1985年4月至1991年8月)。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史念海(1912-2001),教授。山西平陆人。193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兰州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48年后,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一届会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一至九集〈第九集为遗著〉),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郭琦,西北大学前校长(1978.6-1982.3.22)、党委书记(1978.6-1984.7.19)。四川乐山人,生于1917年7月。青年时期曾就读于成都师范学校和四川大学中文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陕西石器时代文化反映的氏族社会人们共同体旧石器文化及氏族公社的产生(1)新石器文化及氏族社会的人们共同体(6)第二节 陕西华夏族的形成及其与邻近各族的关系古史传说中的陕西氏族、部落(13)陕西华夏族的形成(16)商代的陕西民族(18)第三节 周代陕西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周代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26)西周时的陕西民族(29)秦人的崛起及陕西华夏族的发展、壮大(33)第二章 陕西汉族的发展及与邻近各族的关系第一节 陕西汉族的正式形成及其特点秦人、汉人和汉族(43)陕西汉族发展的特点(47)第二节 匈奴、氐、羌、西域诸胡与陕西汉匈关系(50)氐、羌等族的入徙(63)“张骞凿空"和西域诸胡(69)第三节 长安成为各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秦汉的民族政策在陕西的实施和体现(76)长安成为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80)第三章 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上)第一节 魏晋时五胡向陕西地区的迁徙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氐、羌继续向关中等地的迁徙及分布(86)匈奴及其属部徙入渭北等地(91)鲜卑入居关中和陕北(97)关中汉族的南徙及陕西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化(101)内迁各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反抗斗争(104)第二节 五胡在陕西所建政权及其特点前赵的兴衰及其政治、文化的特点(107)前秦立国关中及其民族政策(113)西燕的建立及鲜卑的东迁(116)后秦在陕西的建国及其兴佛(118)夏国及其对陕西诸族的统治(121)第四章 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下)第一节 北朝统治下的陕西各族北魏统治下的陕西各族及其反抗斗争(126)西魏北周建都长安及对陕西各族的统治(131)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陕西的民族大融合陕西的民族大融合(138)陕西各民族融合的特点(141)第五章 隋唐统一时期的陕西各族第一节 多民族杂居的关中和陕北关中汉族成分的更新(144)稽胡与羌族的汉化(148)北方突厥、铁勒等族的入徙(150)唐前期吐谷浑、党项向陕北的迁徙(155)第二节 唐后期党项、吐谷浑等族的迁徙及活动安史之乱后党项、吐谷浑的迁徙及活动(159)唐末党项拓跋部割据势力的形成和发展(165)第三节 各族荟萃的长安风貌隋唐统一时期进步的民族观和开明的民族政策(168)各族荟萃于长安(172)各族荟萃长安的风貌(179)第六章 宋、西夏、金、元各朝统治下的陕西诸族第一节 五代至宋初陕北党项的分布及活动五代至宋初陕西各族概况(190)以府州折氏为主的党项割据势力(200)割据夏州的党项拓跋氏(206)第二节 宋与西夏在陕北的争战及影响宋夏在陕北的争战(210)宋夏陕北争战对陕西的影响(220)第三节 金朝对陕西各族的统治及女真族的汉化金朝对陕西各族的统治(226)陕西女真族的汉化(232)第四节 元代陕西各族及定居的“回回元朝陕西各族及蒙古人的汉化(235)元代定居陕西的“回回”(241)第七章 汉回为主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明清时的陕西民族陕北边镇与河套蒙古(249)明代陕西回族的形成及其活动(259)满族入居陕西及其汉化趋势(267)第二节 清前期陕西回族的分布及其经济文化清前期陕西回族的分布及其与汉族的关系(271)陕西回族的经济与文化(279)第八章 近代以汉、回为主的各族及其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第一节 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及其影响陕西回民起义的原因(283)陕西回民起义经过概要(289)陕西回民起义的性质和影响(300)第二节 辛亥革命前后陕西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辛亥革命前陕西汉回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304)以汉回为主的陕西各族人民与辛亥革命(306)结束语附录: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魏晋时,陕西民族分布格局的这种变化,是陕西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它为陕西地区各民族的大融合创造了条件。内迁各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反抗斗争魏晋时,今陕西黄陵以北的陕北地区,已为内迁的匈奴、羌、鲜卑等部所据,各族分立,还未形成统一的势力;只是在关中等地才是魏晋时诸政权直接统治的地区。东汉末至西晋初,五胡内迁于关中等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很快就纳入了魏晋封建制的系统之中,其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内迁的南匈奴部众中反映得尤为突出。曹魏、西晋沿东汉末曹操对并州匈奴5部的管理方法,将匈奴王侯与部众分立,使其失去了对其部众的直接统辖,而一般部民“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内迁部民要向政府服役纳赋,有的沦为汉族世家大族的“田客”或奴仆。内徙入陕西境内(关中)的五胡,情况亦大致相同。如内徙关中的氐、羌等族,有的保留了原部落组织,有的部落组织被解散,成为统治阶级的“编户齐民”。晋初关中备族人民大起义的领袖氐族齐万年,就是西晋的一个“编户齐民”。
编辑推荐
《陕西通史13》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