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胜杰 等 著 页数:196
前言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及规律的语言科学,是以修辞活动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作为修辞学的一部分,修辞格往往受到修辞学家的偏爱,20世纪,汉语修辞学中长期存在着修辞格中心论。时至今日,在一些关于修辞学的著作中几乎全部内容就是修辞格。仿拟是众多修辞格中的一种,在当今言语社会中十分走红,从它身上,我们可以领略新颖别致的言语形式,感受到它给人们带来的幽默风趣,体会到言语艺术的无穷魅力。因此,针对它的研究精彩纷呈,人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同时也有专著(徐国珍《仿拟研究》)出版。然而,这些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对全貌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微观分析有余而宏观的概括不足,缺乏规律性、系统性的建构,多停留在简单的分类,缺少整体把握;二是从论文的选题来看,零敲碎打的多,成系列的研究还缺乏,因此形成论文多专著少的局面;三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四是对汉语仿拟的研究颇多,而对仿拟在英语中的认识不足。鉴于此,笔者便萌发了研究意图。自2005年发表第一篇关于仿拟的研究论文以来,笔者陆续发表了相关论文10余篇,这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力图有所突破,尝试着对仿拟研究的新领域进行研究和探讨,将仿拟放在语言和谐(或日和谐语言)的大背景下研究,探究了仿拟的翻译问题,并首次就仿拟在英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论述。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七章内容。 第一章扼要介绍了仿拟的定义和结构问题,在综合有关仿拟的林林总总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内容概要
《英汉仿拟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分别介绍了仿拟的定义和结构,仿拟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素,仿拟的分类和功能,仿拟的心理学和美学分析,以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仿拟产生的认知机制,等等。第二部分为仿拟的实践研究,分别探讨了仿拟运用所造成语言不和谐的原因,广告仿拟创建的心理过程,网络语言、新闻标题和校园文学作品的相关问题,仿拟翻译的两个策略,以及仿拟在英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仿拟的理论研究第一章 仿拟的定义及结构第一节 仿拟的定义第二节 仿拟的结构参考文献第二章 仿拟的表现形式及内在关系第一节 仿拟的表现形式第二节 仿拟的内在关系参考文献第三章 仿拟的分类第一节 仿词第二节 仿语第三节 仿句第四节 仿调参考文献第四章 仿拟的功能:第一节 修辞功能第二节 构词功能参考文献第五章 仿拟的心理学与美学分析第一节 仿拟的心理学分析第二节 仿拟的美学分析参考文献第六章 仿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相关观点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对仿拟的相关阐释第三节 合成空间理论对仿拟的阐释参考文献第七章 仿拟的语用学研究第一节 语用学简介第二节 相关理论在仿拟构成中的运用第三节 模因论在仿拟构成中的运用第四节 仿拟的认知语用学分析参考文献第二部分 仿拟的实践研究第八章 仿拟运用和谐观第一节 语言和谐的定义和重要性第二节 仿拟运用所造成的语言不和谐问题及对策第三节 小结参考文献第九章 广告语言中的仿拟研究第一节 广告仿拟的认知研究第二节 广告仿拟运用的策略分析参考文献第十章 网络语言中的仿拟研究第一节 网络语言中仿拟运用的基本类型第二节 网络语言中仿拟运用的功能分析第三节 网络语言中仿拟体现的内涵揭示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新闻标题中的仿拟研究第一节 新闻标题概要第二节 仿拟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第十二章 校园文学作品中的仿拟研究第一节 校园文学作品中仿拟的表现形式第二节 校园文学作品中仿拟的运用特点第三节 校园文学作品中仿拟的修辞作用第四节 大学校园仿拟语研究的意义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仿拟的翻译研究第一节 现行翻译策略概述第二节 基于模因论的广告仿拟翻译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仿拟在英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第一节 仿拟在学生仿拟思维训练中的应用第二节 仿拟在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章节摘录
一、仿拟在汉语中的定义 在汉语中,最早对仿拟进行定义的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奠基者陈望道先生,在其撰写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他把仿拟列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并对仿拟做了如下描述: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仿拟有两种:第一种是拟句,全拟既成的句法;第二种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这两类仿拟,都是故意开玩笑,同寻常所谓模仿不同(陈望道,2008)。 上述定义说明,仿拟是一种“故意”的语言行为,且仿的是“既成的语言形式”。这样的定义鲜明、突出地揭示出仿拟的性质特点,概括了仿拟的功能和分类,成为仿拟的第一个定义。不过,该定义有如下不足:第一,他用仿拟来定义仿拟,等于用了一个定义者来定义被定义者,这样没有将事实说清楚;第二,对仿拟的划分不够全面,我们认为,固然拟句和仿调是重要的两种形式,但是仿拟类型不限于此,后人对仿拟格的深入研究表明,该定义对仿拟种类的划分不够全面,除了上述两种类型——拟句和仿调——外,应该还存在另外两种类型:仿词和仿语;第三,仿拟的修辞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讽刺嘲弄”,还有“风趣幽默”、“映衬对比”、“简洁精当”等作用,因此,陈望道的定义不具概括性。 随着对仿拟现象的日渐关注,人们对这一辞格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渐渐地,有学者发现,前人对此定义欠全面,为了使其定义更科学、更合理,黄民裕在《辞格汇编》一书里这样定义:“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篇而仿造一个新的词语句篇,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仿拟。”该定义将仿拟分为三种形式:仿词,即“把现成的合成词或成语中的一个语素换成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临时仿造出一个新的‘反义词’或‘相对的词’”;仿句,“故意模拟、仿照既成的句法格式”;仿调,“故意模拟既成的篇章和语调”。 该定义将仿拟分为三类,其在分类上更科学,但遗憾的是在定义中却没有突出仿拟的目的,所以也欠完整性。 王德春(1989)是这样定义的:“为使语言诙谐讽刺而故意仿照一种既成的语言形式”;刘静敏(2003)的定义为“根据表达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仿照现成的词、短语、句子甚至是篇章临时仿造新的词、短语、句子或篇章的修辞格”。后来,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徐国珍(2003)的定义颇具概括性:“仿拟”是一种“仿”照某种现成的语言形式“拟”造一个临时性的新说法的修辞方法。 这一定义相当精妙,将“仿拟”二字拆分为二——“仿”和“拟”,将二者加以引号并且同时体现在定义中,这突出了仿拟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模仿,二是创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