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成洲 主编 页数:291
Tag标签:无
前言
翻译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即翻译教学和关于翻译的教学。前者的重点是翻译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后者的重点是翻译的知识或理论。本丛书对方法与技巧,知识与理论两大方面努力做到了兼顾。全书内容特别注重使之适合课堂教学使用。 本丛书定位在国内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翻译教学上,同时也可作为翻译爱好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的教学思想以翻译实践为主,教学内容以方法、技巧为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在翻译方法上力图拓展新的空间,在翻译技巧上总结新的经验,在教学方法上贯彻新的理念,尽可能适应实际需要,为学生进入社会人才市场创造条件,即为学生提供一把多功能的金刚钻。 本教材的特点可用S个字概括如下: (1)新:介绍了西方当前最新的翻译理论。面对众多翻译书籍均回避西方翻译流派这一做法,本书在介绍当前西方各大翻译理论流派的基础上,结合译界最新动态,将西方翻译理论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语文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解构主义阶段和建构主义阶段,并依次对这四个阶段进行了概述。 (2)巧:介绍了译界最精巧的翻译方法。从词法、句法、语篇三个层面介绍了翻译行家的翻译技巧,力图在翻译方法上拓展出新的空间,在翻译技巧上总结出新的经验。 (3)佳:纳入西方名篇佳作。译例及练习多来自于西方的经典著作或名家之笔,读者既能欣赏英美作者的名篇佳作,又可领略到翻译行家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4)活:翻译方法灵活多样,体现了一个“活”字。 (5)强:着力于强化读者的翻译技能。在讲解理论的过程中,提供大量的译例,并附有译文、分析和解说,以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翻译理论与技巧。同时,在每一章节后面均附有精心设计的练习若干,以巩固所讲内容,强化读者的翻译技能。 (6)精:理论部分讲述精练、简洁,富于概括,便于读者快速查阅,省时省力。 (7)宽:选材广泛,译例丰富,覆盖面宽。除了一般翻译书籍涵盖的内容以外,还专门设置了汉译英实用指南一章,针对读者常见的翻译难点进行讨论、归纳。 (8)全:具有内容最全面的综合训练篇章。为了进一步提升读者的翻译技巧,书末专门设置了名篇翻译练习一章,内容涵盖科技文体、法律文体、论述文体、记叙文体、说明文体、新闻文体、应用文体、艺术文体等几个方面,对读者进行全面训练。 本书的编写体例是:理论讲解在前,例句在后,而后是翻译,最后是分析。在翻译技巧的取舍上,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框架。容易掌握的技巧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谈,而对不熟悉的技巧则多加总结、描述。本书在讲述中所举的例子,多属作者自己编写,也选用了前人的成果。
内容概要
《新世纪翻译技巧丛书》共分上、下两册,即《汉英翻译技巧——译者的金刚钻》和《英汉翻译技巧——译者的金刚钻》。本书共分三部分,十章。第一章介绍中国翻译史。第二章介绍翻译的标准与过程。第三章讲述汉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第四~八章分别研究词语、句法、篇章、修辞与文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第九章针对读者常见的翻译难点进行讨论与归纳。为了方便读者巩固所学知识,第十章提供了名篇翻译练习,还在附录中给出了参考答案。本书的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新、巧、佳、活、强、精、宽和全。 本书定位在国内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翻译教学上,同时也可作为翻译爱好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黄成洲,教授,女,1954年11月出生于陕西绥德,1978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现任江苏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专业学科带头人,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先后主持了省、校级研究课题1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9部。主要著作有《牛津袖珍英语语法》(译著),《英语写作——文学评论、作品赏析》(英文专著),《英汉插图精解词典》,《走近名人》,《超越自我》,《未来世界》,《大专英语教程》(上、下册及教师用书),《英语四级新题型英语听力实践》(上、下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历届真题详解》和《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等。先后荣获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优秀奖优秀个人三等奖和原机械工业部教育司优秀电教教材:等奖等多项奖励。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汉英翻译概论 第一章 中国翻译史概述 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与过程 第一节 翻译的标准 第二节 翻译的过程 第三章 汉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第二部分 汉英翻译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 词语与翻译 第一节 增词翻译法 第二节 省略翻译法 第三节 转译翻译法 第四节 形合与意合翻译法 第五节 动态与静态翻译法 第六节 话题与主语 第七节 人称与物称 第八节 词语的虚实转换 第五章 句法与翻译 第一节 句子的翻译 第二节 “是”字句的翻译 第三节 “把”字句的翻译 第四节 强调句的翻译 第五节 被动句的翻译 第六节 长句的翻译 第七节 汉语无主句的翻译 第六章 篇章与翻译 第七章 修辞与翻译 第一节 谚语的翻译 第二节 歇后语的翻译 第三节 汉语成语的翻译 第四节 委婉语的翻译 第八章 文体与翻译 第一节 广告文体的翻译 第二节 论述文体的翻译 第三节 记叙文体的翻译 第四节 说明文体的翻译第三部分 汉英翻译指导与实践 第九章 汉译英实用指南 第一节 旅游用语的翻译 第二节 汉语虚词的翻译 第三节 汉语新难词语的翻译 第四节 汉语倍数增加与减少的翻译 第五节 模糊语义的翻译 第六节 形象的翻译 第七节 标点符号的翻译 第八节 误译举例 第十章 名篇翻译练习 第一节 科技文体 第二节 法律文体 第三节 论述文体 第四节 记叙文体 第五节 说明文体 第六节 新闻文体 第七节 应用文体 第八节 艺术文体附录 参考答案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三、第三阶段:传播新潮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我国翻译事业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翻译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翻译活动的规模和影响超过近代任何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题材开始涉及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译语用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拓宽了译文的接受范围。 1915年《新青年》杂志一创刊,就开始译介西方文化思潮和文学作品,揭开了中国现代翻译史的序幕。《新青年,的翻译活动与当时的启蒙运动是相配合的《新青年》高举批判封建旧文化、发展中国新文化的旗帜,提倡民主与科学。屠格涅夫、王尔德、奠泊桑、易卜生、泰戈尔、安徒生、武者小路实笃等作家的作品相继在《新青年》上译载。当时新青年社的成员,既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的成员,又是外国文化思潮的翻译者和介绍者。如那时的鲁迅、陈独秀、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他们都十分重视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思潮。积极从事这方面的活动。所以,我国现代翻译一开始就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1917年“十月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后,马克思主义随即传到中国。 1920年,陈独秀、陈望道在上海组织起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望道从日文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也在当年问世,上海岫庐书社还出版了郑次川翻译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1921年成立了人民出版社,由李达负责编辑《马克思全书》,原计划出版15种,后来只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工钱劳动与资本》及《资本论入门》等3种。此外,在当时的-《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报刊上也不断有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发表,这些译著对于中国革命者和中国人民起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此后,重要的马列著作继续翻译出版。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180多万字的《资本论》(三卷)于1938年第一次在上海出版。张仲实翻译出版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家族、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他还翻译出版了斯大林的《论民族问题》(毛泽东在其《新民主主义论》中曾大段引用该译文)以及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等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生活书店先后以《世界名著译丛》(1938-1947年,14种)、《世界学术名著译丛》(1947-1948年,11种)的名义集中出版了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的中译本。 在解放区延安,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组织翻译了《列宁选集》20卷。这样,马列主义进一步在中国得到了传播。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党成立了直属南方局领导的对外宣传小组,由周恩来领导,王炳南具体负责,任务是向国外翻译介绍毛泽东著作八路军战报以及抗日文章,译者有许孟雄等人。他们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几十篇著作译成英文,此外也翻译有关抗战的通讯报道,这在国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鲁迅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杰出的翻译家和披荆斩棘的开拓者。据统计,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与翻译各半。鲁迅译作的特点是思想性强、涉及面广、体裁多样。鲁迅一生翻译介绍了大量作家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翻译介绍了俄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奥地利、芬兰、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日本等13个国家近百位作家的200多种作品。其中有文艺论集5本、文艺政策1本、美术史专集1本、文艺随笔1本、杂文集1本、童话集5本、长篇小说2部、短篇小说64篇、科学小说3种、中篇小说2篇、剧本2个、童话剧1本、诗歌10篇、杂文20篇.鲁迅的文学生涯可说是从翻译始,又以翻译终.对于翻译事业,他表现了始终一贯的高度革命责任感和明确的目的性.提倡翻译要“兼顾两面,一当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