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论稿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振国  页数:168  

内容概要

笔者通过自己30年的学习研究,在对比和总结中发现: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年历史,完整记录了中华民族由屈辱落后走向伟大复兴的崛起进程。当代中国的崛起,是十几亿人的共同崛起,而当年英法的崛起只在千万人的层面,美日的崛起则是上亿人左右的级别。可见中国崛起的难度和影响,显然超过了英法、美日等国的十倍乃至百倍。在这一崛起过程中,引领和推动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恰恰是我们学习和思考这段历史的关键所在。透过17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各种表象,我们可以得出四个规律性的结论,即:中国的文化底蕴有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有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途无量。总之一句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有种!可惜的是,我们有些人现在享受着这种深刻变革所带来的成果,但说起这种话来却又有一些底气不足的感觉。由此可见,自觉地从历史昭示中启迪智慧、汲取力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

  赵振国,1953年生,天津市和平区人。曾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后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系,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中国革命史专业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任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86年以来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州学刊》、《社会主义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张治中致力于国共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论三一八运动的起止时限》、《“一国两制”构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高教发展与扩大内需》、《中美家庭伦理教育的比较》等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冀东名人传》、《驱除信念的迷惘》、《新中国四十年》、《走向统一之路》(参编)、《黄埔军校名人传略》(1~3卷,参编),以及教材《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新编》、《新编大学语文》等。论文著作曾多次获奖。

书籍目录

从“大陆一直不宣传国民党抗战”这一伪命题说起
曾国藩及其历史评价
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演变与当代思考
中央《九月来信》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关向应——辽东半岛人民的骄傲
抗美援朝战争及其历史意义
从《浪淘沙北戴河》看诗人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人认识分歧的探析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几点理论思考
林彪其人及“九一三事件”
后记

章节摘录

  对于同一个历史命题,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看法。这是由于论者思考问题时的角度不同,对历史资料拥有和掌握的程度不同,用于分析问题的标准不同,甚至有的人对研究和议论对象直觉的亲疏、好恶情绪,也影响其看待某些问题的立场。因此,许多结论也很难趋同。这一问题应当怎么认识呢?先举一个例子。近些年,在坊间和网络上一直盛传“多少年来,共产党一直不宣传、不承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的说法,有的人张口就说“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读书,教材里从来就没有看到有关国民党抗战的内容”。如果说,这些人是在改革大潮兴起之前接受的中高等教育,姑且情有可原,因为那时“极左”思潮长期影响了我们对国家各项工作的认识,再加上当时海峡两岸长期对立,使国共两党彼此都不能客观认识在过去较量了几十年的政治对手。这是历史造成的局限。但是,如果说以上这些话者的年龄在45岁以下,恐怕就另当别论了。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学者提出“中国革命是由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政党共同推进,最终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胜利的”观点后,教育部规定各大学从1985年起普遍开设《中国革命史》这门公共必修课,授课时数为48节课,每名大学生都要修完课程,且考试及格后方可毕业。当时《中国革命史》教材所涉及国民党军队对日抗战的内容,从1931年的嫩江江桥抗战、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的长城抗战、察哈尔同盟军抗战、十九路军福建反蒋抗日事变、1936年的绥远抗战,到1937年后发生的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以及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甚至对中国远征军的出国缅印作战、国民政府收回“台湾”等重要内容,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论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停便宜,就是内容不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