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志永,毛海军 主编 页数:349
内容概要
本教材是在编写组成员多年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组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而成。在结构体系设计和内容选择上,本教材考虑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及工程类各专业开设管理学课程的需要,在内容上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基本管理职能为主线,将整个内容分为五篇:第一篇基础篇包含管理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管理的思想发展史及管理的环境等内容;第二篇计划职能篇包含计划、决策和战略三方面内容;第三篇组织职能篇包含组织结构设计、权力配置和人力资源管理三方面内容;第四篇领导职能篇包含领导、人际均通和激励等内容;第五篇控制职能篇包含控制的相关内容。学习内容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做出相应调整。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 第1章 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1.1 管理概述 1.1.1 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1.1.2 管理的有效性 1.1.3 管理的重要性 1.2 管理职能 1.2.1 计划 1.2.2 组织 1.2.3 领导 1.2.4 控制 1.2.5 管理职能间的关系 1.3 管理者 1.3.1 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 1.3.2 管理者的工作 1.3.3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1.4 管理学 1.4.1 管理学的特性 1.4.2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4.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学习小结 自测题 第2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2.1 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 2.1.1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2.1.2 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2.2 古典管理理论 2.2.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2.2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2.2.3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2.3 行为科学理论 2.3.1 梅奥与人际关系理论 2.3.2行为科学理论 2.4 现代管理理论 本章学习小结 自测题 第3章 管理与环境 3.1 管理环境的构成 3.1.1 组织环境的概念分类 3.1.2 环境研究的作用 3.1.3 一般环境 3.1.4 任务环境 3.2 管理环境分析 3.2.1 环境研究的程序 3.2.2 组织环境特征分析 3.2.3 SwOT分析方法 3.3 组织文化 3.3.1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3.3.2 组织文化的特性 3.3.3 组织文化的功能 3.3.4 组织文化对管理职能的影响 3.3.5 Z理论 3.3.6 跨文化管理 3.4 管理中的社会责任 3.4.1 企业的社会责任 3.4.2 企业社会责任演变 3.4.3 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3.4.4 管理的道德伦理 本章学习小结 自测题第二篇 计划职能篇第三篇 组织职能篇第四篇 领导职能篇第五篇 控制职能篇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某种效益。在任何管理活动中,都要讲究实效,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和消耗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管理的效益原理。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定义中“有效”指的是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果,从而取得好的效益。效益、效果和效率从概念上理解是有其相似之处的,它们都是衡量结果的名词,但实际上它们是有差别的。 效益(effect)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所得到的有益的结果,它可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来表示,也可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来表示。在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中,效益表现在各个方面,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经济效益直接、显见,可用具体的经济指标来计算和考核;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则较难以计量,必须借助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这对管理者而言就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认真地把这三者统一起来,综合考虑。 效果(effectiveness)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的结果。它强调这种结果符合目的性的程度,凡是符合组织目的的结果就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好的,无效的。就管理效果来说,在其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中,也可分为正效果和负效果。以用发放奖金来激励员工这种做法为例,如果采用平均主义的手段,最终就不能产生奖勤罚懒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劳动积极性下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