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飞雪,肖杨 编著 页数:339
前言
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表明,如果GDP按照中国是8%左右的增长速度、欧美是2%的增速测算,中国大概在201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现在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经济总量相差10%左右。如果2009年中国成功“保八”,而日本下降2%,那么理论上中国在2010年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际贸易最终都要涉及国际结算,事实上,中国银行2008年1月18日表示:其2007年境内外机构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银行业首家年国际结算业务量超越万亿美元的商业银行。 本书尝试从比较的视角将国际结算的概念、工具、方式等进行解释与分析,结合最新的国际惯例、IT技术和中国国情,注重运用表格与图形来说明问题,并在理论论述后,配有案例分析,侧重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书具有如下特色: (1)内容新颖注重书的内容与时俱进,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与2007年11月通过的《国际保理业务通用规则)(GRIF、)都在教材的相关内容上得到了体现,并强调了变化的部分。 (2)侧重比较 书中涉及的重要概念、方法尽量采用比较的方式阐述,从而与易棍淆的相关内容区分开来。 (3)图文并茂 强调图表的运用,能用数字与图表表示的部分,尽量采用图表。注重培养读者逻辑推理的能力。 (4)可操作性 注重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的可操作性,不仅有国外的案例,更有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而且注重从法理的视角对案例进行评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概要
本书尝试从比较的视角将国际结算的概念、工具、方式等进行解释与分析,结合最新的国际惯例、IT技术和中国国情,注重运用表格与图形来说明问题,并在理论论述后,配有案例分析,侧重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结算的含义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际结算业务内容 第三节 国际结算中的国际惯例第二章 票据 第一节 支票和本票 第二节 汇票第三章 汇款 第一节 国际结算方式 第二节 国际汇兑 第三节 汇款方式 第四节 汇款的头寸清算与退汇 第五节 国际贸易中的汇款方式第四章 托收 第一节 托收概述 第二节 托收的种类和业务流程第五章 信用证与UCP600的演进 第一节 信用证的演进 第二节 UCP600的演进第六章 信用证 第一节 信用证的内容与种类 第二节 信用证的标准格式及样本 第三节 进口业务中信用证的应用 第四节 出口业务中信用证的应用第七章 单据 第一节 商业发票 第二节 海关发票 第三节 其他发票 第四节 原产地证书 第五节 商品检验证书第八章 银行保函 第一节 银行保函概述 第二节 银行保函开立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458)分析 第四节 银行保函与备用、跟单信用证的异同 第五节《联合国独立保函和备用信用证公约》、《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与《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的比较 第六节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风险的防范第九章 国际保理 第一节 国际保理概述 第二节 国际保理的运行模式 第三节 国际保理业务的应用及与传统结算方式的比较 第四节 福费廷(包买票据)
章节摘录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SWIFT的使用。这个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转的电脑系统具有自动储存信息、自动加押、核押、以密码处理电文、自动将文件分类等许多功能。依赖这个通讯网,各国银行之间能快速传递信息。能高效处理国际银行间的资金清算。 (三)国际结算业务的标准化程度正逐步提高 为协调各国政治、法律和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在长期的国际交往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有关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已越来越多地在各种国际交往活动中被广泛采用。众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被广泛采用,正在极大地提高国际结算业务的标准化程度。如1990年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93年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5年的《托收统一规则》、2002年eUCPIO,2007年的UCP600等。 (四)国际结算中贸易融资的作用越来越大 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发生的资金及信用融通的经济活动。这项业务不仅使银行可以获得利息收益,而且可以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所以现代国际结算越来越突出和贸易融资紧密相结合的特点。同时由于目前单笔国际贸易的金额越来越大,银行的资金融通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客户在与银行进行国际结算往来时,常常把能否获得稳定的贸易融资当做与银行合作的基础。为此,出口押汇、进口押忙、打包放款、票据贴现、买方信贷等手段不断出现,为进出口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了便利。 不论是出口商还是进口商,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即可从往来的结算银行处获得短期及长期的资金融通,这既能提高贸易的成交率,又能增加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银行也会从中受益,在此,银行与客户的利益是一致的。第二节国际结算业务内容一、国际结算的基本内容 国际结算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国际结算的信用工具,国际结算的方式,国际结算的单据以及国际结算融资。 (一)国际结算的信用工具 国际结算所使用的信用工具主要是票据。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由付款人到期对持票人或者其指定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信用凭证。票据主要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 (二)国际结算的方式 国际结算的方式是指货币收付的手段和渠道,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中心内容,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 (三)国际结算的单据 国际结算的单据是指贸易结算中涉及的单据,例如海运提单、发票、包装单、货运单据等。 (四)国际结算融资 国际结算融资是指进出口商利用票据及(或)单据,结合结算方式进行特定方式的融资(或融物)。例如票据贴现、信托收据、进出口押汇、保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等。 二、国际结算业务的支付手段 (一)现金/货币结算 现金/货币结算是一种原始的结算,卖方交货,买方交钱,钱货两清,通常也称为现金交货(CashonDelivery)方式。此种结算业务所采用的必须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FreelyConvertibleCurrency)。 中国长期使用至今的可兑换货币有美元(LInitedStatesDollars)、日元(Japa-neseYen)、英镑(PoundsSterling)和港元(tongKongDollars)。 (二)票据结算 早在15世纪的国际汇兑业务中就使用了票据。银行作为受票人的即期付款汇票形成了支票。出票人和受票人结合成为一个制票人的承诺付款的票据就是本票。国际结算中广泛使用汇票,少量使用本票。关于票据结算,本书第三章将详细介绍。 从中国历史看,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票据的雏形。唐代的“飞钱”颇似今日的汇票,“贴”类似现在的银行支票。宋代的“便钱”近似今日的即期汇票,“交子”很像现在的本票。西方国家的票据起源于12世纪;到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买卖多以市场票据为结算方式;16世纪,法国开始有了背书制度;17世纪,一些国家开始进入票据成文法时期;到了18世纪,支票已经在英国开始使用;进入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的票据制度逐步健全。 (三)凭单结算 凭单结算是指在订立国际贸易销售合约后,买方有付款的义务,卖方有交货的义务。卖方履行交货义务时,必须把货物交给运输商承运至买方收货地,运输商将货物收据交给卖方,卖方转寄买方向运输商取货。 商品合同中,卖方履行合同的义务是按期、按质、按量地发运货物,买方履行合同的义务是接收货物,按期如数支付货款给卖方。履行交货的证明书通常由第三方出具,如证明货物品质的证书等。还有些证明书或声明书可由受益人出具,这样把履约证书化,可以进一步说,把履约的各种要求单据化了。 (四)电讯结算 在电汇汇款的业务中,汇出行发出电讯汇款指示给汇入行,委托汇人行解付汇款给收款人。在纸单据信用证业务基础上用SWIFT、开证已经是电子化开证,进一步可以电子交单,按照eUCP(UCP500关于电子交单的附则)办理电子记录的制作、传递、审核及结算。保理业务已经采用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转换、传递发票、索款、偿付和结算。今后的趋势是在电子化、网络化的银行业务中,电讯结算将继续扩大。 电子汇兑系统依其作业性质可以分成三大类:通信系统、资金调拨系统和清算系统。通信系统主要提供通信服务,专为其成员金融机构传送同汇兑有关的各种信息。SWIFT系统,即环球银行金融通信系统,是通信系统的典型实例。通过该系统,可以把原本互不往来的金融机构全部串联起来。 第三节 国际结算中的国际惯例 一、国际结算中国际惯例的含义与特征 (一)国际结算中国际惯例的含义 国际惯例(InternationalCustoms)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和先例,最初被某些国家长期反复使用,后来为各国接受并承认其法律效力,这种习惯做法和先例就叫做国际惯例。国际惯例通常是不成文的,但又是国际法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际惯例可分为国际外交惯例和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惯例指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但在长期的国际交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交往行为的惯常模式、规则和原则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