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仝益民 编 页数:285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大部分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历史都很漫长。从小学甚至是更早就开始了这场跋涉。进入到大学,英语学习的“年轮”都有十几年了。按理说经过十几年的磨炼,说出的英文应该是基本流畅正确,但是事实常常是面对自己“生产”出来的英语,常常感到羞怯难当,不敢示人。甚至自己犹如困兽般,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为什么功夫下了,单词背了,语法也都懂,这英语怎么说得这么别扭?最简单的词、最简单的句式也不能够使用得恰到好处,稍微一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说起来就更絮絮叨叨,没有章法,乱作一团,差哪儿呢? 对于中高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上述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对于英语语言和思维的本质理解认识不够深入,以为用英语单词这块砖,用汉语的思维和文化这个建造的技术,就能搭建起伦敦塔、白金汉宫,那就错了!英语和汉语在语言、思维和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异,要想说好英语,一定要按照英语的逻辑、语法、思维方式才能把英语表达得清楚准确,不是简单的英语单词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使命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邹申关于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翻译试卷的问题时谈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对译文语言地道表达方法的考虑,而仅停留在逐字逐句翻译的水平上。……结果是句式变化少,大量的句子为简单句,句与句之间显得不连贯,行文不流畅。另一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用词不当或不确切。”针对翻译的问题,邹申也给出了翻译教学中的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强化两种语言对比的意识,加深对两种语言不同点的认识”。这一点也是笔者在长期的英语学习、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和研究当中,体会最深,并且认为这是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前进道路上必须突破的、必需扫除的障碍,否则学习者将长时间在这样的黑暗和混沌中摸索,不得要领,没有门路,苦不堪言。本书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强化班学生及英语达到中级以上的英语爱好者,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特别是在句子和简单段落层面,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仔细揣摩英语的特征和规律,体会汉语语言和思维惯性给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从而矫正对英语本质的错误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英语水平和翻译水平。英汉语言对比及翻译的书籍有很多,研究也深入广泛,有充分的理论分析,但是笔者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同时具有大量练习,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实践和体会的书籍不多。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试试水平,让学习者真切地体验困难,在追根溯源中理解英汉语句的基本差异,感受翻译的障碍,来发现翻译窍门,经过学习者的加深体会和作者的评头论足,让学习者可以自如地移花接木,百炼成钢,达到对英汉语言各自特征和两种语言转换的融会贯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理论篇 第一节 翻译障碍和翻译标准 第二节 英汉语的心理和语言对比第二章 词汇篇” 第一节 英语的名词特征与翻译 第二节 英语的介词特征与翻译 第三节 英语的形容词特征及翻译 第四节 英语的副词特征及其他词类的翻译 Ⅰ.副词 Ⅱ.其他词类第三章 句子篇 第一节 英汉语句子层面的差异概述 第二节 英语的“形合”及汉语的“意合”与翻译 第三节 英汉语句子重心的差异与翻译 第四节 英汉语语态的差异与翻译 第五节 英汉语语气对比与翻译 第六节 英汉语语序的差异与翻译 第七节 英语的物称及汉语的人称与翻译 第八节 英汉语否定视角的差异与翻译第四章 语篇 第一节 英汉语篇拓展模式的差异与翻译 第二节 英汉语篇衔接方式的差异与翻译 Ⅰ.英汉语篇连接词衔接的对比与翻译 Ⅱ.英汉语篇照应、衔接的对比与翻译 Ⅲ.英汉语篇替代、省略及词汇衔接的对比与翻译 第三节 英汉语篇连贯方式的差异与翻译参考答案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1]《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是权延赤撰写的一本毛泽东传记作品。毛泽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伟大人物,甚至曾被神话。权延赤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记录的是走下神坛之后的毛泽东。 上面三个译文中,“译文1”是在学生中常见到的译文,尤其是英语水平初级的学生,常常字对字的翻译。这个译文看似准确,实际上强调了动作“walking’,表达的是正在“走着”离开神坛。其实作者并不强调是“走着”还是“跑着”,只是想表达不再是被神话的毛泽东。译文1模糊了作者的意图。“译文2”没有了“译文1”十足的动作意味,从语言的感觉上,已经好很多,因为直接使用了介词词组“away from”,这种译文常常是英语水平处于中级的学生的作品,但是“away”在这里表达离开,其实毛泽东不曾离开神坛,始终都是伟人,只是《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想讲述的是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因此,“译文3”Mao Zedong-Man,Not God很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句中使用了同位语,进行解释说明,逻辑清晰准确,这才是传神达意的译文。 [2]“请勿疲劳驾驶”是笔者在沈大高速路上看到的警示牌,上面配的英语译文是“译文1”“Please don’t drive tiredly”。“译文l”当中,副词“tiredly”修饰动词"drive’,语法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当时同行的一位美国朋友,看到之后笑着说,这话说的不对。我问她为什么,哪儿错了,她说语法没错,但是他们不这么说。他们的用法是“译文2""Please don’t drive when tired”. 仔细分析一下,“疲劳驾驶”,表达的是在你身体出现疲劳状态下的驾驶,并不是要表达“平稳驾驶”或是“小心驾驶”。因此,如果简单地把“疲劳驾驶”翻译成“drivetiredly”,其中隐藏的逻辑关系没有表现出来,译文就有问题。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真正高明的译文似乎并不一定使用多复杂的词汇,同时单词量也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译文也不都是字对字的翻译。“MaoZe~ong-Man,.Not God’和“Please don’t drive when tired”使用的单词再简单不过了,效果却很好。我们不禁要问:什么导致我们的译文出了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制约我们的障碍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克服吗?什么是好的译文? 其实,问题在于,英语和汉语是极为不同的两种语言。翻译不单单是字对字,词对词的转换,同时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系统的转换。所谓的系统、表层上,体现在字、词、句、篇章等语言层面,及整合以上因素在一起的语法规则,深层体现在语言使用者的价值观、哲学、心理、文化方面等等。 这两个系统,在信息的存储、提取、运行等各方面有着根深蒂固的差异。打个比方,英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语言文化的系统差异,就像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或Unix的系统差异一样。 也就是说,英语使用者用英语说英语文化中的事情,我们汉语使用者用汉语说汉语文化中的事情。英译汉时,用汉语的方式去理解英语,理解透彻是很不容易的;用英语的方式去表达汉语很难把中国话讲得清晰明了,琅琅上口,意思准确的。同样,汉译英时,如果要把中国的事物用英语写明白,没错误,让外国人看懂,作到句子语法正确,逻辑清晰,意思准确,合乎英语的用法,也很难。 对于英语初级、中级学习者来说,英汉互译中存在的障碍就是对英语的本质认识不足,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都是从汉语的角度进行,这样一定会造成系统冲突。 既然翻译中存在语言文化系统差异引起的翻译障碍,所以只有提高对英汉语言各自系统的本质和差异的认识,也就是提高英语和汉语的各自规律和样态特征的认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