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丽新,孙革新 主编 页数:168 字数:243000
前言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已经跨入了21世纪的门槛。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正经历着一场缓慢而深刻的革命,我们正在对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作历史性的反思与变革的尝试。 20世纪最后的几年里,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是影响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件大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普通中专教育、普通高专教育全面转轨,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导的各种形式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发展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等量齐观的地步,其来势之迅猛,发人深思。 无论是正在缓慢变革着的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迅速推进着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同样的严肃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是为教育发展自身,还是为包括教育在内的大千社会?答案肯定而且唯一,那就是教育也置身其中的现实社会。 由此又引发出高等教育的目的问题。既然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它就必须按照不同领域的社会需要来完成自己的教育过程。换言之,教育资源必须按照社会划分的各个专业(行业)领域(岗位群)的需要实施配置,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明乎其理而疏于力行的学以致用问题,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的教育目的问题。 众所周知,整个社会由其发展所需要的不同部门构成,包括公共管理部门如国家机构、基础建设部门如教育研究机构和各种实业部门如工业部门、商业部门,等等。每一个部门又可作更为具体的划分,直至同它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相对应。教育如果不能按照实际需要完成各种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社会分工所赋予它的使命,而教育作为社会分工的一种独立存在就应受到质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可以断言,按照社会的各种不同需要培养各种直接有用人才,是教育体制变革的终极目的。
内容概要
《新编成本会计》(第二版)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也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教材。本教材是经过教学实践后对第一版作了一番具有实际意义的改进和调整后的版本,其具体调整如下: 1.图表的设计、表达更直观,更贴近实际;数据之间的相互衔接、吻合、勾稽关系更严谨。 2.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則,对个别内容在总体结构上作了调整,并对其作了适当的铺垫和论证。 3.从课程內容的完整性和岗位需要等方面考虑,增加了“损失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等章节,同时相应地删减了一部分內容。 4.对个别数字、文字和图表进行了勘误。 修订后的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理论上简明、适度、清晰、明了。通过切合实际的案例,尽量把复杂的专业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利于接受,难易程度适中。 2.增加了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的份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各章节适当穿插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小提示,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中,大脑得到稍许的放松,从简单申得到启迪和真悟。 3.修订后的《新编成本会计》(第二版),突出了重点、难点,避免和减少各会计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重复,有利于各校灵活安排各学科的教学。体现了“宽基础,活模块”的特点,力争达到便于教学,利于操作,有所创新。 应该指出的是,《新编成本会计》(第二版)更多的实用性业务训练,有赖于与其配套出版的《新编成本会计实训》(第二版)。两者的配套使用,对于形成成本会计的实际业务能力可谓相得益彰。
书籍目录
第1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概念及其职能 第三节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第2章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与一般程序 第二节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节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四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五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六节 损失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七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第3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第一节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第4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第一节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第二节 品种法的核算程序及应用第5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第一节 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第二节 分批法的核算程序及应用 第三节 简化分批法及其应用第6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第一节 分步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第二节 逐步结转分步法 第三节 平行结转分步法第7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第三节 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第8章 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 第一节成本报表 第二节成本分析
章节摘录
(五)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可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价成本计划的控制情况,同时也为制定价格提供依据。 (六)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指利用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与计划、上年同期实际、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等的成本进行比较,系统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制定有效办法或措施,以便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成本分析可以为成本考核、未来的成本预测、决策以及下期成本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 (七)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指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或成本控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联系责任单位的业绩给以必要的奖惩,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执行成本计划的积极性。 上述成本会计的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它们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相互配合地发挥作用。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是计划的依据,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化,控制是对计划实施的监督,核算是对计划的检验,分析与考核是实现决策目标和完成计划的手段。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第三节 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一、成本核算的原则 (一)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是指企业按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尽管有些企业在成本计算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了定额法或标准成本法,也有些企业存货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等,但在期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必须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以保证成本与利润数据的真实、可靠、客观。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与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其基本内容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能使企业的成本信息较为准确地反映成本状况,从而为正确计算损益提供可靠的依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