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辽宁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韩大卫 页数:384 字数:4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制度是由美国首创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改进,已经成为一套相当完整的教育体系。尽管它仍有其不足,目前正根据新的信息时代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继续调整、更新与改善之中,但它作为美国乃至几乎整个发达国家培养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的有效手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MBA教育的特点,首先在于它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目标,即造就高级综合管理(General Management)人才。它不同于以培养高级研究专家为主的其他硕士教育制度,是职业培养性的,因而具有明确的应用与实践的导向性。其培养对象是有一定管理实践阅历的中、青年管理者,经二至三年MBA系统深造,仍回到企业管理的岗位中去,因此是“从企业来,回企业去的”。因为目标是造就位于决策层的、跨职能的高层经理,它讲授的管理理论广而不深,但却十分强调可操作的具体管理技能的培训。基于上述独特目标,MBA教育发展了相应的教学方法论原则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亲验性教学方法,或称参与式、行动式教学法,在传统的课堂系统讲授之外,大量使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新型教学活动。 MBA制度引入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邓小平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远见与胆识,早在1978年末访美时,就亲自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提出,由美方派遣管理教育专家来华,培训我国企业管理干部。此建议得到卡特及其继任里根与布什总统的积极响应。
内容概要
本课程是管理学各学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也是教育部所辖管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议拟订的管理学门类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管理学各专业的学生掌握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与基本方法,重点是对各种模型与方法的运用。 本书是为工商管理硕士(MBA)“运筹学”课程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管理学类、经济学类其他层次学生的参考书。因此本书注意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介绍运筹学的基本知识。考虑到MBA通才教育、成人教育的特点,本书试图以各种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运筹学若干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并且侧重各种方法及其应用而对其理论一般不作证明,对许多数学公式也回避繁复的数学推导。对于复杂的运筹学算法,大都尽量运用直观手段和通俗语言来说明其基本思想,并辅以较丰富的算例和实例来说明求解的步骤,以便于读者自学。
书籍目录
第0章 绪论 0.1 什么是运筹学 0.1.1 引言 0.1.2 名称 0.1.3 定义 0.1.4 特点 O.1.5 内容 0.1.6 相关学科 0.2 运筹学简史 0.2.1 混沌时期(古代) 0.2.2 朦胧时期(近代及现代初叶) 0.2.3 初创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0.2.4 确立时期(1945~1955年) 0.2.5 扩展时期(1956年以后) 0.2.6 我国现代运筹学概况 0.3 运筹学模型 0.3.1 引言 0.3.2 运筹学模型的建立第1章 线性规划基本性质 1.1 线性规划的一般模型 1.1.1 引例 1.1.2 线性规划的一般模型 1.2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1.2.1 图解法的基本步骤 1.2.2 图解法的几点说明 1.2.3 解的几种可能结果 1.3 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 1.3.1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 1.3.2 非标准形LP问题的标准化 1.4 线性规划的解及其性质 1.4.1 线性规划的解的概念 1.4.2 凸性的几个基本概念 1.4.3 线性规划的解的性质 1.5 线性规划的应用模型 1.5.1 生产计划问题 1.5.2 食谱问题 1.5.3 产品配套问题 1.5.4 下料问题 1.5.5 配料问题 习题第2章 单纯形法 2.1 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 2.1.1 方程组形式的单纯形法 2.1.2 单纯形法的几何意义 2.2 单纯形法的计算过程 2.2.1 单纯形表 2.2.2 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2.2.3 单纯形法计算之例 2.3 人工变量法 2.3.1 大M法 2.3.2 两阶段法 2.4 单纯形法补遗 2.4.1 进基变量的相持及其突破 2.4.2 离基变量的相持及其突破——退化情形 2.4.3 多重最优解 习题第3章 对偶原理 3.1 线性规划的对偶关系 3.1.1 对偶问题 3.1.2 对偶关系 3.2 线性规划的对偶性质 3.3 对偶关系的经济解释 3.3.1 对偶变量的经济解释 3.3.2 对偶问题的经济解释 3.3.3 互补松弛性的经济解释 3.4 对偶单纯形法 3.4.1 规范对偶单纯形法 3.4.2 人工对偶单纯形法 3.5 交替单纯形法 习题第4章 灵敏度分析 4.1 引言 4.2 参数的影响范围 4.3 灵敏度分析的程序 习题第5章 运输模型第6章 整数规划第7章 动态规划第8章 网络分析第9章 决策论第10章 矩阵对策第11章 排队论第12章 存贮论第13章 目标规划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参考文献推荐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多阶段决策问题种类很多,除最优路线问题外,比较典型的还有资源分配问题,生产与贮存问题,系统可靠性问题,机器负荷分配问题,背包问题,定价问题,设备更新问题,排序问题,采购问题,水库调度问题,最优控制问题,等等。其中有些问题将在7.3节和7.4节介绍。 7.1.2 动态规划的基本特性 一、多阶段决策问题的基本特性 多阶段决策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各阶段决策互相联系,因而不能孤立地考虑每一段的决策。譬如例1的最短路线问题,若仅考虑一段内最优,例如第一段,显然所作决策是选择A1点。然而从Q→整个过程最优考虑,则既可选择A2,也可选择A3,偏巧唯独不能选择A1点。如果采用枚举法,找出所有18条不同路线,一一算出并比较其总运费,固然能够找出全程最优的路线,但计算很繁,当段数很多而且每段决策也很多时,即便计算机也无法胜任求解。因此,必须研究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特性,据此设计更简便的解法。下面先就最短路线问题说明这一点。 上述特性可以推广到一切多阶段决策问题,这就是动态规划最优化原理。这将于7.2节详述。 二、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路 根据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特性,提出一种求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这就是逆序递推法(Backward Induction Method)。其基本思路是,把寻求最优策略看做连续递推的过程,从最终阶段开始,逆着实际过程的进展方向逐段求解,在每一段求解中都要利用刚求解完那段的结果,直到初始阶段求出结果,返回始点为止。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种顺序递推法(Forward Induction Method),即从初始阶段向前递推,直到最终阶段为止。这种解法本质上并无新的建树,只不过对某些实际问题的求解,应用起来较为简便罢了。 为进一步阐明DP方法的基本思路,我们介绍一种只适用于例1这类最优路线问题的特殊解法——标号法。标号法是借助网络图通过分段标号来求出最优路线的一种简便、直观的方法。譬如对例1施行该法所得最终结果如图7—2所示。 图中每点上方的方格内的数字,表示该点到终点的最短距离。首尾相连的箭线构成每点到终点T的最短路线。粗箭头表示从始点Q到T的最短路线。
编辑推荐
《管理运筹学(第6版)(2011年版)》中国经典MBA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