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2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 作者:陈岩 页数:449 字数:35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教材自印行以来,已匆匆过去近20载。其间,承蒙日语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日语学习者的厚爱,教材为海内外数十所高校所采用,发行达5万余册,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999年,在教材发行10年之际,编者曾加以修改,出了第二版,但由于当时具体情况,修改只限于改正排印上的谬误,并未涉及内容。而今,我国日语学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为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要,根据“十一五”规划教材的要求,编者对教材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比较彻底地纠正了技术上的错误; 二、对已显陈旧的练习做了更换; 三、全面及部分更换了“新闻报道的翻译”“议论文的翻译”“科技文章的翻译”的内容。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佳玉女士的亲切指导,浙江工业大学张麓营教授多次提出宝贵意见,大连外国语学院邴胜、孟海霞老师慷慨提供资料,张南薰、李莹、郝岩、孙雪热情帮助收集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希望本教材继续得到读者的厚爱,并希望听到批评意见。
内容概要
本教程是在编者1983年《日译汉讲稿》(使用二轮),1987年《日译汉教程》(使用一轮)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翻译课教材。 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研究各种翻译技巧时,不是就技巧论技巧,而是在讲述各类词语、语态本质,并尽量同汉语比较中进行研究,力图使学习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二、以句子为单位练习翻译,容易使学习者受困于原文的表层结构,本教程所选翻译练习都是整篇文章或有完整意义的一段文章,以使学习者一开始就不入原文表层的“套子”;三、本教材所收内容较多,例句量大,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为教者留有选择余地,二是为学习者自学提供一部较为完整的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课 绪论 一、翻译及其作用 二、翻译与翻译理论 三、翻译的标准 四、翻译的原则 五、翻译的过程 六、翻译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翻译练习第二课 日、汉语主要不同点 一、语系不同 二、语序不同 三、决定词在句子中地位、作用的方式不同 四、词尾变化不同 五、表达敬谦的方式不同 六、思维形象、比喻习惯不同 七、标点符号不同 翻译练习第三课 要十分重视汉字词 一、日语汉字词同汉语简单比较 二、误译例辨析 翻译练习第四课 增词、减词、引申 一、增词 二、减词 三、引申 翻译练习第五课 转换词语、正反表达 一、转换词语 二、正反表达 翻译练习第六课 拟声词、拟态词的翻译 一、日、汉语拟声词、拟态词比较 二、汉译应注意之点 翻译练习第七课 外来语的翻译 一、日语外来语的特点 二、音译与意译 翻译练习第八课 人称代词与指示词的翻译 一、日译汉时人称代词的增加 二、指示词的几种译法 翻译练习第九课 形式名词的翻译第十课 成语、谚语的翻译第十一课 习惯语的翻译第十二课 使役句的翻译第十三课 被动句的翻译第十四课 长句的翻译第十五课 敬语的翻译第十六课 科技文章的翻译第十七课 新闻报道的翻译第十八课 议论文的翻译第十九课 文学作品的翻译附录:翻译练习答案及参考译文
章节摘录
写文章时,我们常讲笔调,笔调就是文章的格调,指的是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翻译也是如此,也必须十分强调笔调,就是说要用近似于原作者的笔调去翻译。在一部作品的翻译中,如果把一词一语的理解称作微观的、局部的问题,那么,“定调”(决定用什么样的笔调去翻译)则是宏观的、全局的问题,是翻译能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靠什么“定调”呢?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因此每一个人的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一定反映着作者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特殊经历、生活经验以及艺术风格。决定笔调当然要靠对作品和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上述各方面东西的透彻理解,但仅靠作品本身还是很不够的。还须事先调查、了解作者,了解他的世界观、美学观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创作方法以及作品中所描绘的时代、环境、社会生活条件、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等等。有了对作家及作品时代、社会背景等的充分了解,再读作品就容易读得下去,就容易捕捉到作者的笔调,进而决定我们的笔调。 事先准备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却是既必须,又值得。从保证翻译质量方面看,这一过程必须走,不能省略;从一部作品翻译的全过程看,事先花费一定时间,正是为了以后省时间,正合“磨刀不误砍柴工”之说。 不仅文学翻译需要事前准备,其他较重要文章的翻译也都需要。比如翻译政论文章,应了解原作者所在国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以及写作(演说)的时代等;翻译科技作品,必须事先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如果对翻译中涉及的机器、仪器等不熟悉,最好去亲眼看一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