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学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赵威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赵威  页数:393  

内容概要

  《信访学》共分18个章节,主要对信访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民意表达的基本理论、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权利救济制度的基础理论、当前中国信访现象分析、集体访的处理等。《信访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上篇 背景理论 第一章 民意表达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民意表达的基本定义 一、民意的概念 二、民意的结构 三、民意表达的概念 四、民意表达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民意表达的基本要素 一、民 二、客体 三、意志 四、路径 五、对方 六、环境 第三节 民意表达的价值与功能 一、民意表达的价值 二、民意表达的基本功能 第四节 民意表达的发生机制 一、民意表达的环境 二、民意表达的动力 第二章 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 第一节 沟通与政治沟通 一、沟通(Communication) 二、政治沟通(Political communication) 三、政沓——社会-沟通机制(Communi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第二节 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 一、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含义 二、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基本要素 三、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形成的要求 第三节 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基本特征 一、沟通主体的能动性 二、沟通对象的大众性 三、沟通渠道的优越性 四、沟通方式的灵活性 五、沟通过程的互动性 第四节 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执政党的社会应变能力 二、提高执政党的科学决策能力 三、提高执政党社会利益整合能力 四、提高执政党的社会控制能力 五、拓展执政党政治社会化能力 六、强化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第三章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 第一节 风险社会理论的含义与特征 一、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 二、风险社会理论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从生态风险角度透视风险社会 二、从风险分配逻辑的变化观照风险社会 三、从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探究风险社会 四、从制度层面分析风险社会 五、从风险的二元性阐释风险社会 第三节 风险社会的应对策略 一、倡导自反性现代化 二、建立健全安全性策略和决策机制 三、推行积极福利社会制度 四、塑造风险伦理和责任伦理 第四章 社会冲突理论 第一节 社会冲突的含义 一、冲突不是社会病 二、西方对社会冲突的释义 三、我国对社会冲突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科塞的社会冲突功能理论 一、科塞对冲突类型的分析 二、科塞对冲突功能的分析 三、科塞冲突功能理论的借鉴意义 四、冲突制度化机制的问题——安全阀机制 第三节 科塞的冲突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一、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 二、完善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机制 第五章 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 第一节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探索阶段 二、初步形成阶段 三、成熟阶段 四、执政后的曲折与深化阶段 第二节 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及价值 一、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 二、群众路线的价值意义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所赋予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中群众路线的内涵 二、群众路线的时代内容 第四节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要以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重要目标 二、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要点 三、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 四、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第六章 权利救济制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权利救济概述 一、权利与救济 二、权利救济的分类 第二节 权利救济的基础理论 一、权利为什么需要救济 二、权利救济的价值追求:正义 三、权利救济的结果:实力——利益平衡 四、影响救济方法选择的因素 中篇 信访现象 第七章 信访现象概述 第一节 信访 一、“信访”一词的由来 二、“信访”的词义解读 三、“信访”的引申含义 第二节 信访的属性 一、关于信访性质的几个误区 二、信访属性的定位 第三节 当代信访现象的背景 一、断裂社会的形成 二、弱势群体的形成 三、利益博弈时代的来临 四、权利觉醒时代的到来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信访现象 第一节 中国古代信访现象综述 一、先秦时期的“信访” 二、秦至清时期“信访”制度梳理 第二节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的评价 一、“信访”是中国传统的行政方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历代不辍,成为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信访”职能机构属中央集权机构,权力源于帝制 三、古代信访本质上是民本主义思想的产物 四、古代“信访”反映了百姓对地方权力制约机制的缺失 五、朝廷对信访时常处于矛盾摇摆中 第三节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的文化特征 一、古代信访制度以民本主义为价值诉求 二、中国传统的信访制度浸透着儒家伦理礼治主义的色彩 三、古代信访制度蕴涵着浓郁的清官情结 四、古代信访制度浸染着人治主义色彩 第九章 域外的信访现象 第一节 域外信访现象综述 一、瑞典和英国等国家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 二、法国总统府通信局和共和国协调员制度 三、加拿大的公共保护人制度 四、德国的行政申诉制度 五、澳大利亚的行政裁判所制度 六、日本的行政相谈和苦情制度 七、韩国的民愿委员会 八、中国香港的申诉专员制度 九、我国台湾地区的陈情制度 第二节 域外相关制度的评价与启示 一、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评价 二、西方监察专员制度与我国信访制度的比较 三、国外相关立法的借鉴 四、国外民众诉愿权利保护途径给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 第十章 当代中国信访与信访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的信访活动 一、以信访促工人运动发展和政权建设 二、通过信访体恤民间疾苦 三、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专职信访机构 第二节 1949年至1957年信访制度的初步形成 一、1949年至1957年信访状况 二、信访制度的初步形成和完善 第三节1957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全国信访工作 一、信访状况 二、信访制度曲折中的发展 第四节 1966年至1977年信访制度受到严重挫折时期 一、信访状况 二、信访机构和信访工作 第五节 1977年到1982年信访制度的恢复阶段 一、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 二、第三次信访工作会议 第六节 中国信访制度的新发展 一、1982年到1995年的信访工作 二、1995年以来的信访工作 第十一章 当前中国信访现象分析 第一节 信访的基本类型 一、求决类信访 二、参与类信访 三、涉法涉诉类信访 四、举报类信访 五、申诉类信访 六、其他类信访 第二节 当前中国信访形势分析 一、目前信访形势分析 二、当前信访形势的原因剖析 三、影响信访形势的主要因素 第十二章 《信访条例》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信访工作基本原则 一、方便信访人的原则 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三、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信访法律关系 一、信访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信访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信访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一、信访事项的受理 二、信访事项的办理 三、信访事项的复查与复核程序 四、信访事项的督办程序 第四节 信访法律责任 一、信访机构的责任形式以及追究程序 二、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形式和追究程序 三、信访人的责任形式以及追究 …… 下篇 信访制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民意的概念 民意,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民众的意愿”,当前分别被在广义层面与狭义层面上使用。研究民意概念,可以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开始。民意概念的广义与狭义之分,与卢梭提出的公意与众意概念密切相关。按照卢梭的分析,民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意,一类是众意。公意是全体的共同意志,而众意包括了个体的意志和团体的意志。狭义的民意指公意,广义的民意既包含公意也包含众意,是公意与众意的统一。 目前,在我国民意概念使用上的混淆主要来自于民意概念的双重含义。民意概念一方面被用来指称卢梭的众意,另一方面类似指称卢梭的公意。在学术界与民意相关的论著中,大都是以民意概念来指称卢梭所说的公意,在此称之为狭义的民意。 但在日常的公共生活中,民意其实经常在广义上被使用。当我们提到民意代表的时候,并不是说他所持的意志就是公众所共同持有的意志,民意代表往往是代表特定的地域或者特定人群的意志。通常来说,不同的民意代表会持有不同的意见,哪怕是同质的意见,也会有程度上的差异。否则,民意代表就失去其自身的价值;我们说民意调查,也不是一定要调查出被调查对象中具有的某种共同持有的意见,往往只是要调查就某一民意客体所形成的民意的结构状况,比如就某一民意客体持肯定的人数比例、否定的人数比例以及不置可否的人数比例,这样就可以认知该民意的结构。因此,民意调查中的民意,是广义的民意概念,既包括所有个别的意志(众意),同时也不排除其中的共同的倾向(公意)。一般情况下,通过民意调查,然后经过一定的整合程序,比如通过多数原则,可以确定众人意志中的倾向性意志,这个意志可以被我们当作公意,也就是狭义层面上的民意。 广义的民意概念,应当是公意与众意的统一(现实中常表现为少数民意与多数民意的统一),是公开与潜在意志的统一,是正义与非正义的统一,同时也是历史传承与现实生成的统一。 首先,民意是众意与公意的统一。卢梭提出的本原意义上的公意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它是全体契约成员意志中共同的部分,这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任何社会系统中,不同的主体都处在利益结构中不同的位置,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利益的竞争和冲突,尤其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所谓的公意则显得更加的稀罕。所以,现实社会中的公意就是民意中的多数。 其次,民意是公开意志与潜在意志的统一。民众对特定客体所持有的意志,不一定都愿意表达出来,愿意表达出来的情况下不一定能够表达出来。未经表达的民意也需要尊重,挖掘这些潜在的民意正是民意调查的功能。因此,民意应当是公开意志与潜在民意的统一。

编辑推荐

《信访学》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访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