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近代知形论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李光来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0-04出版)  作者:李光来  
Tag标签:无  

前言

他者认识与自我认识就如同铜钱的两面,而事实上自我认识始于他人的发现与认知,因为认知欲求首先是指向他人的。即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也是以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作为自我认识的前提,甚至于自身他者化的意识也是以对他人认识的必要和要求为前提的。他者并不是与自己无关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由存在论或认识论的(遗传角度或是统摄角度)复杂体系中相互联系的。世上万物皆存在于世界之中,并与之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世界不。发生任何联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为万物都是以“内一存在”或是“间一存在”的方式存在的。主张人类社会与世界在具有“内一存在”关联的同时也有“间一存在”关联的理由也正在于此。由此可以说,对以“间一存在方式的人类”的自我认识正是认识世界的契机,这也是人类对他者认识的范围决定对世界认识范围的原因。同时,这也意味着将自我认识的范围世界化。西方对“作为他者的东方世界”的认识也正是如此。从11世纪开始直到现在,西方一直将东方作为“他者”来认知,虽然这是对自我认知的契机,但也有试图通过他者中的自身化来实现他者与自我的一致化,或者实现自我他者化的原因。1088年意大利在西方最先成立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其原因就是基于对西亚——伊斯兰世界知识和文化的发现及感受到的惊讶。

内容概要

《东亚近代知形论》主要探讨和把握在近代史上近代知识的背景下、以中国为中心的韩国、日本的他者认识如何形成的问题。他者认识与自我认识就如同铜钱的两面,而事实上自我认识始于他人的发现与认知,因为认知欲求首先是指向他人的。世上万物皆存在于世界之中,并与之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世界不发生任何联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为万物都是以“内-存在”或是“间-存在”的方式存在的。近代可以看作是西方人的近代。近代是17世纪之后西方越过对东方“他者”的认识阶段而在他者中实现自我化的西方历史意识的时间结点,因此,近代化的知识也不过是以西欧为中心的历史意识而已。东亚三国在近代则只是中国的明清、朝鲜以及日本的江户与明治时代。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东亚文化与知识为何要勾勒近代的知形图呢?第一,这是以西方为基础的“内一文化”(intra-culture)不可避免地向“间一文化”(inter-culture)转化。在西方势力东进的疾风怒涛中,东亚的知识体系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西方所谓的近代这一强有力的内部环境调节系统(interofective system)改变了东亚三国的知形图,这是由于内部环境调节系统是依靠内部环境相互作用和外部环境互相影响而形成的。第二,在西欧两大霸权主义,即基督教和近代科学技术结合而形成的近代性(modernity)感染下,东亚三国也不得不构筑新的折衷主义知形图,东亚在近代三百年里发生大范围文化变迁(acculturation)原因也在于此。第三,近代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大熔炉。直到最近其解体和脱离近代化运动开始之前,世界各国的文化和知识大部分都是在近代这一大熔炉里进行的再铸造。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篇 近代知的遗传论第一章 以遗传学观点重读儒学——习熟、习染、习合的儒学比较第二章 《海国图志》与东亚近代知形图第三章 韩国近代儒教的知与西方思想——西学中的实学与实学中的西学第四章 西教传人对朝鲜后期思想的影响——作为思想重层决定的一例第二篇 交叉的知在东亚第五章 东亚时代的结束与朝鲜的对应第六章 韩国接受西方哲学的历史第七章 西周的哲学(philosophia)与西方哲学第八章 通理与反理:日本思想的二重论理第三篇 脱中心时代的哲学第九章 东西方文化的哲学对话——脱中心时代的哲学第十章 作为再生对策的“伦理型共生主义”——试论生命伦理学第十一章 21世纪东亚式价值——从比较思想的角度第十二章 为了实现哲学的协奏附录:For the Fulifilimen of Orchestrated Harmony in Philosophy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朱子学是利用太极一理一最高善的原理以太极发出的理的目的秩序来把握,并且说明为太极原理可以把自然和人类合二为一,把自然界秩序的天地空间的上下关系扩大到人际关系及社会秩序的价值的上下关系来加以说明。特别是林罗山主张五常道德是贯通人类社会关系的永恒不变的原理,并想把封建社会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关系绝对化。他的目的是把将军家作为顶点,农奴阶层放在一边的封建社会秩序赋予形而上学的基础,使幕藩统治得以巩固和正统化并使之持续,之所以把易姓革命的典型代表艺人汤武的放伐拿出来讨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放伐”本来是对违反天命的君主,上天剥夺其地位转给有德的易姓革命过程中用“武力”打倒前君主时,为主张其革命的正当性所使用的语言。德川家康对林罗山的回答中曾主张过放伐的意义,从道德上讲不应该说是善的,但从政治结果来讲是善的。但林罗山主张放伐的动机始于善,所以结果也是善,从而使道德归属于政治的德川家康的理论反而得到了强化。林罗山从理论上主张道德和政治一贯的朱子学原理的统一性,在现实社会的适用上逆转为肯定现实的理论。他的汤武方法论因政治结果是善的,所以辩护和美化道德上也认为是善的。德川家康以此来维护靠武力支配来争取全国的幕府政权,实际上也不过是把思想服从于现实的虚伪形式。林罗山在朱子学上贯彻的“社会秩序和自然秩序的太极一理”的自然法是幕藩统治体制永久化的根据和理论,也不过是教条的封建教学。

后记

本书是为纪念李光来教授与辽宁大学20年的学术渊源和交流、同时也为纪念亚洲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而出版。本书收集的是自笔者2000年以来,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发表的有关“东亚的近代与脱近代的知”方面的9篇论文和新补充的3篇论文。对在此期间翻译这些论文的辽宁大学张东明博士,给予我多方支持和关照的程伟校长、穆怀中副校长、陆杰荣副校长,教务处杨志安处长、研究生学院唐晓华院长、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邵晓光院长、李平教授等我的许多老朋友们,以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臧树良书记、为出版本书而付出努力的辽宁大学出版社董晋骞社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东亚近代知形论》是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亚近代知形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