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中医护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 藏象学说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第三节 经络学说 第四节 病因 第五节 病机 第四章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五节 八纲 第六节 辨证 第五章 中医护理原则 第一节 预防为主 第二节 施护求本 第三节 标本缓急 第四节 扶正祛邪 第五节 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第六节 三因施护 第六章 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 中药 第二节 方剂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疗法 第一节 腧穴基础知识 第二节 刺灸法 第三节 针灸治疗疾病 第四节 推拿疗法 第八章 常见病证护理 附录A 中医住院护理病历模式 附录B 中医护理计划样式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与六腑相合,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密切联系,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故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气和血的关系。心主血脉,肺主气,两者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如:肺气虚会影响到心之行血,见胸闷、口唇青紫等;心气不足,血液运行不畅,也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简称宣降)功能,见咳嗽、气喘等。 2.心与脾 心主血脉,脾主统血,故心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方面。脾气健运,生血充足,则心有所主;脾气旺盛,统摄有权,则血行有序。心血充足,脾得所养,则运化健旺。血液之运行,一要靠心气的推动,二要靠脾的统摄才不至于溢出脉外。如:心血不足,脾失所养,则致脾气虚;脾气虚,气血生化不足会致心血虚,心无所主,可见心悸、失眠、食少等心脾两虚证。 3.心与肝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神志两方面。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共同维持血液的循行。心行血正常,则肝有所藏;肝的藏血充足,血脉充盈,则能助心行血。肝血不足致心血亏虚,心血不足亦可致肝血亏虚,终致心肝具虚。 心主藏神,肝主疏泄,神虽由心主宰,但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两者协调,方能精神饱满,情志舒畅。
编辑推荐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力求在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的基础上,突出体现教材的适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其贴近当前学生现状、贴近职业岗位需求、贴近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具有鲜明的卫生职业教育特色。《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津液,经络与腧穴、病因与病机,治则与治法,诊法与辨证,中药,方剂,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技术,内科病证护理,外科病证护理,妇科病证护理,儿科病证护理及中医护理实训指导等内容。《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护理》供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