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峰、孙艺真 著 页数:271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按照史学界一般的说法,东晋历史是从公元317年司马睿对外称晋王、改元建武开始,到第11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禅位于刘裕为止,整个东晋朝廷历经4世,共11帝,连绵了104年。 第一任皇帝为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8年登基即皇帝位,在位仅仅5年时间,到公元322年,他因王敦之乱而颜面扫地,忧愤成疾去世,死时年仅47岁。 司马睿死后,太子司马绍即位,他就是传说具有胡人血统的晋明帝。在位期间,他平定了王敦的叛乱。不过,好景不长,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耗死王敦,他在位仅仅2年零9个多月,就因病死去了,死时年仅27岁。 东晋第三任皇帝,是司马绍年仅5岁的太子司马衍,史称晋成帝。晋成帝年龄太小,他的母亲皇太后庾氏临朝听政。庾太后的亲哥哥庾亮因此执掌了朝中大权。由于庾亮猜忌在历阳(安徽省和县)的流民帅苏峻,从而激发了苏峻、祖约之乱,二人起兵攻陷建康,逼死庾太后,庾亮兄弟也逃到了浔阳(江西省九江市)。稍后,庾亮联络荆州刺史陶侃打败了苏峻、祖约;数年后,陶侃、王导相继去世,庾亮就完全控制了朝政。晋成帝也是位短命的皇帝,死时年仅22岁。 晋成帝司马衍临死之前,庾亮已经死了,执政的是庾亮的弟弟庾冰。庾冰以外敌当前、应该册立年长之君为由,说服司马衍立弟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司马岳就是晋康帝。可是,晋康帝司马岳同样是位短命的皇帝,他在位2年多一点,就因病去世了,死时年仅23岁。这一次庾冰想立晋康帝司马岳的叔叔司马昱为帝,但是,司马岳却选择了立自己的儿子司马聃。 司马聃是东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史称晋穆帝。司马聃与他的伯父司马衍一样,即位的时候年仅2岁,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被尊为皇太后,临朝承制。庾氏家族逐渐淡出权力中心,东晋的朝廷大权转移到了太后之父褚裒以及殷浩手中,荆州的军政大权则落入桓温囊中。晋穆帝在位期间,褚裒、殷浩分别北伐,均宣告失败,桓温一次伐蜀,就灭了成汉帝国,四川地区重新收归到东晋的版图;桓温的两次北伐,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桓温本人也声望日隆。公元361年,晋穆帝病死,死时年仅19岁,没有儿子。于是,晋康帝这一支就绝后了,褚太后只得下诏立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为皇帝。 晋哀帝司马丕是东晋的第六位皇帝,也是一位短命的皇帝。本来,在他的老爸晋成帝司马衍死后,在襁褓中的司马丕应该被册立为帝的,但是,由于当时庾冰的建议而改立了他的叔叔司马岳,司马岳死后,想把帝位留在自己这一支内,就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聃。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马聃死时并没有留下儿子,此时,褚太后只能将帝位传给了管自己叫婶母的司马丕。不过,这个司马丕却并不怎么想做皇帝,一心只想长生不老,经常吃长生不老的药,结果药物发作,不能听政,褚太后只好又一次临朝听政。其间,朝中大权掌握到了权臣桓温手中。晋哀帝司马丕即位后3年就因药物发作死去,死时年仅25岁。 晋哀帝司马丕死后,褚太后和司马昱迎立司马丕的同母弟弟司马奕为帝,这就是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又被称为海西公。晋废帝司马奕即位的时候,已经24岁了。在晋废帝司马奕当政的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前秦、前燕和东晋三足鼎立的局面,其间,桓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却遭到了惨败。恼羞成怒的桓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暗示褚太后废掉皇帝,另立新君。于是,在公元371年,褚太后以司马奕阳痿为由,将其废为海西公。被废以后的司马奕杜门不出,沉溺酒色,苟且偷生,一直到公元386年去世,享年45岁。 废掉司马奕以后,桓温立司马奕的叔祖会稽王司马昱为皇帝,史称简文帝。偏安一隅的东晋就这样坎坎坷坷地走过了它运命的一半路途。 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的第八位皇帝。他是东晋第一代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最小的儿子,登基时已经52岁了。简文帝司马昱在位的短短数月时间里,时刻担心着桓温篡位,在忧惧中很快死去。临崩时,司马昱写下遗诏,甚至授权桓温可以取而代之,只是在王坦之、王彪之、谢安等人的坚持下,才将遗诏改为任命桓温为辅政大臣,依照诸葛亮、王导辅佐皇帝的模式。 历史十分奇特:东晋的帝系在走完它的一半历程之时,原本已经传至第四代,自此又回过头来,从晋明帝司马绍一支转移到了他的弟弟简文帝司马昱这一支,返回到了第二代。 继位的东晋第九位皇帝,是东晋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孝武帝司马曜,他一共在位25年。孝武帝继位的时候,年仅11岁,虽然如此,好在权臣桓温在孝武帝即位以后数月,也随简文帝司马昱而去,于是,东晋王朝侥幸避免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危机。临朝执政多年的褚太后,第三次走上前台听政,褚太后的堂舅谢安才开始执掌朝政。 在孝武帝即位后8年,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并企图南下一举荡平江南,但谢石、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北府诸将,在淝水取得了一次神奇的大胜,不仅挽救了东晋的国祚,而且,也促使了前秦政权的瓦解,北方从此又一次陷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淝水之战后两年,谢安就病死了,本就对谢氏猜忌的孝武帝开始重用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势力逐渐强大以后,又威胁到了孝武帝的皇权,兄弟二人矛盾日益尖锐。到了太元二十一年,即公元396年,一个似乎偶然的事件结束了司马曜的生命,也终结了兄弟二人的争斗:奢酒好色的孝武帝对自己宠爱的张贵人说:“你已经快30岁了,按年龄该被废了。”因为这句戏言,张贵人怀恨在心,夜里乘着司马曜酒醉熟睡,将其杀死。 司马曜死后,太子司马德宗继位,这就是晋安帝,也是东晋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哑巴,史书记载,“自少及长,口不能言,”不仅如此,还是个白痴,“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连冷热都不能分辨出来。东晋朝政完全掌握在他的叔叔司马道子和道子同伙、谢安的女婿王国宝之手。 领兵在外的王恭和殷仲堪,都是孝武帝司马曜生前为了对付司马道子而提拔的亲信,他们当然引起了司马道子和王国宝的猜忌。孝武帝暴崩以后,王国宝极力鼓动司马道子削弱王恭等人的兵权,这就激起了王恭等人的强烈不满,王恭、殷仲堪联合起兵进攻建康,司马道子无计可施,只得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王国宝的身上,以杀掉王国宝为代价,换来了王恭等人的退兵。 王恭退兵以后,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却主张加强防备,来对付王恭和殷仲堪。此举让王恭、殷仲堪、庾楷、桓玄再次起兵,这次,司马元显诱使北府兵将领刘牢之临阵倒戈,杀掉了王恭,收买了桓玄和杨佺期,不战而使殷仲堪退兵。这次危机刚刚度过数月,在浙东地区就爆发了孙恩领导的起义。一团忙乱之后,孙恩起义被镇压,司马元显又开始试图消灭桓玄,结果被桓玄所杀。继而,桓玄废晋安帝为平固王,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楚。第二年,北府兵将领刘裕率众讨伐桓玄,并打败桓玄,迎立晋安帝复辟,刘裕掌握了东晋朝廷大权。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望以便取代东晋王朝,刘裕组织了北伐,相继灭掉了南燕和后秦。此时,刘裕已经为自己篡权做好了一切准备,只不过当时有一句谶言说:“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小名,为了与谶言相符,公元418年,刘裕命人勒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德宗死时享年37岁,在位22年。 将司马德宗杀死以后,刘裕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这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此时,刘裕取代东晋一事,早已没有任何悬念,只是缺乏一个仪式而已。司马德文继位第二年,刘裕就匆匆命其禅让,当司马德文接到别人已经写好的禅让诏书,他欣然从命,亲自抄录了一遍,并说:“晋氏早就失去了皇权,如今禅让又有什么可恨的呢?”但是,即使让位也不能彻底消除刘裕内心深处的担心,于是,在刘宋政权建立后的第二年,刘裕就派武士将退位后的司马德文用被褥活活捂死,司马德文死时年仅36岁。 纵观整个东晋的历史,皇权一直不振,大权掌握在权臣的手中,可以说,东晋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王、庾、桓、谢、刘五族力量消长的历史。 东晋虽说是权臣当道,但毕竟在形式上维系着一个皇帝。与江南地区相对应的中国北方地区,在此期间,却经历了巨大的变乱。在长达100年左右的时间里,这里狼烟四起,很多短命政权旋兴旋灭,几乎年年都在战争。这就是常说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按照史学的一般划分,五胡十六国时代,是从西晋八王之乱时期的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建立刘汉帝国、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为起点,一直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刘宋元嘉16年(公元439年)灭掉北凉、重新统一北方为止。 北方这段历史,大致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晋末年到东晋建立;二是东晋建立到淝水之战;三是淝水之战到太武帝统一北方。 在第一阶段里,即在西晋末年,共建立了两个国家:一是,李雄建立的成汉帝国,自公元304年建立到公元347年被东晋桓温所灭,历时44年;另外一个,就是与李雄的建立成汉帝国同年建立的刘汉帝国,到公元318年后分裂为两个国家:一是刘曜在长安建立刘赵帝国,史称前赵,第二是石勒在公元319年建立石赵,史称后赵。前赵在立国10年以后,被石勒的后赵所灭。 在第二阶段里,人们习惯用一个词来概括那段历史:胡亡氐乱,意思大约是匈奴族消亡和氐族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如果把刘曜建立的前赵从刘渊的刘汉帝国分出来单算的话,那么,北中国先后就建立了7个国家:一是前述的前赵;二是石勒公元319年建立的后赵,于公元351年被冉魏所灭,立国33年;三是张茂在姑臧(甘肃武威)于公元320年建立的前凉,于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立国57年;四是拓跋翳槐于公元329年建立的代国,于公元394年被前秦所灭;五是冉闵于公元349年建立的冉魏,于公元352年被前燕所灭,立国4年;六是前燕,于公元337年由慕容皝建立,至公元370年被前秦所灭,立国34年;七是前秦,由苻健于公元351年建立,经淝水之战后,于公元394年被姚苌建立的后秦所灭。 在第三阶段里,即在淝水之战以后,刚刚统一北中国的前秦重新分裂,北中国比前一阶段更加混乱,先后共建立了11个国家: 一,在淝水之战后一年,即公元384年,羌族的姚苌建立了后秦,后于公元417年被东晋刘裕所灭,立国34年;二,同年慕容冲建立西燕,于公元394年被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所灭;三,也是这一年,慕容垂建立了后燕,于公元407年被冯跋建立的北燕所灭,立国24年;四,公元385年,鲜卑乞伏国仁在今甘肃榆中建立西秦,到公元431年被赫连夏所灭,立国47年;五,公元386年,原苻坚部将吕光在武威建立后凉,于公元403年被后秦所灭;六,公元397年,匈奴族的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于公元439年被北魏所灭;七,同年,在青海乐都,鲜卑秃发乌孤建立南凉,于公元414年被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所灭;八,公元398年,慕容德建立南燕,于公元410年被东晋刘裕所灭;九,公元400年,李暠在甘肃酒泉建立西凉,于公元421年被北凉所灭;十,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夏国,于公元431年被吐谷浑所灭;十一,同年建立的北燕于公元436年被北魏所灭。如果再算上吐谷浑,在淝水之战以后,北中国前后有十二个国家。 那么,连同上面说的,就多达二十一个国家(把刘曜的前赵与刘渊的刘汉分开了),远不是传统上所说的十六国了。不过,习非成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以五胡十六国来描述这段历史。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进那段战乱频仍、英雄辈出的年代吧……
内容概要
解读东晋十六国最详尽的著作;东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五胡乱华杀戮汉人无数,北方大片领土被胡人占据——其中很多并非与华夏同源,而是属于高加索、西亚人种,这些狼性种族异常残暴,行军打仗时不带军粮,杀汉人为食。如若不是东晋几代将军拼死抵抗,华夏文明甚至有可能被彻底消灭!东晋偏安一隅,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名士辈出。东晋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作者简介
孙峰,生于1969年1月1日,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知识产权法第二学士学位,现就职于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出版《西晋风云》上中下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南渡初局
西晋末年,政局动荡。匈奴贵族刘渊等趁机攻陷洛阳,致使中原大乱、人民流离失所。司马氏皇族被迫放弃汉族世代活动的中原腹地,避难江南。国家陡生剧变,狼狈不堪的皇族与士人们纷纷迁徙到陌生的江南,那么此时的中华大地又呈现出了一派怎样的格局呢?
元帝登基
琅邪王家
刘琨之死
刘汉生变
靳准之乱
石勒称王
全取荆州
慕容崛起
关中风云
平定河北
第二章 元帝心结
东晋元帝司马睿在与南渡皇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继承大统。然而,被群臣推上帝位的司马睿却有外人难以窥测到的心结。他该如何打破“王与马共天下”的复杂朝局,巩固自己脆弱的皇权?他又该如何中兴晋室,收复被胡人占据的大好河山呢?
徐龛之乱
元帝心结
周氏兄弟
剑拔弩张
祖逖逝世
王敦之变
左右为难
扑朔迷离
一波三折
建康城破
第三章 王氏专权
外有王敦、内有王导的琅邪王氏把持着东晋内外朝政。晋元帝司马睿试图削弱王氏实力,却激起王敦变乱。最终赢得角力的王敦,大权独揽,进一步扩张着自己的势力。一场血腥的政治清算就此拉开序幕,危如累卵的晋室能得以保全吗?谁又将登上这伴随着腥风血雨的东晋皇帝大位?
剪除异己
重夺朝权
惨痛代价
北国剧变
祸福难料
易动难安
收服张茂
让国于人
移镇姑熟
第四章 明帝图强
亲历王敦之变的太子司马绍,在杀机与反对声中继位登基,是为晋明帝。为了避免步父亲司马睿的后尘、作屈辱的傀儡皇帝,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扶植自己势力,铲除王敦。年轻有为的司马绍能够扳倒老谋深算的王敦吗?面对如此凶险的局势,王氏家族的最终命运又将如何?
防患未然
密谋讨敦
兴师问罪
建康之战
讨平逆党
劫后余波
明帝施政
美人宋祎
刘石交恶
祸不单行
第五章 庾王暗战
以庾亮为代表的庾氏家族借皇舅之尊,迅速崛起,并把持朝政。而琅邪王氏不堪大权旁落,表面上和庾氏相安无事,背地则与之暗战不休。庾王二氏争权,又会横生出怎样的枝节?“鹬蚌相争”,谁又会从中渔利呢?
庾氏临朝
诛杀亲王
暗藏机峰
苏峻起兵
难越雷池
贼兵入京
策动陶侃
初到石头
拉锯状态
苏峻之死
平定大乱
论功行赏
第六章 晋外纷争
在东晋朝廷内斗不断的同时,中华大地上的另外几股政治势力也是暗流涌动。北方的刘赵帝国日趋衰落,石赵帝国建立并野心勃勃、雄踞一方;东北方的慕容氏鲜卑依附于东晋旗号下暗中积聚实力,而拓跋氏、宇文氏、段氏鲜卑相互间依然纠葛不断;西南方的成汉帝国也正经历着国君去世引发的动荡。
扫清外患
生死决战
石勒称帝
刘胤之死
治国之道
最后较量
石虎篡位
慕容内乱
以一敌三
成汉政局
第七章 三头政治
手握大权的重臣陶侃溘然长逝,东晋朝廷形成了王导、庾亮与郗鉴三位权臣共掌朝政的局面。“三巨头”相互斗争、彼此牵制,他们会上演怎样一出出杀机四伏的政治大戏呢?东晋之外的各方势力,又会相应采取怎样的行动?
陶侃之死
东西二府
王导反击
石虎初年
诛杀石邃
咸康三年
慕容称王
章节摘录
元帝登基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 晋朝自成立之初便多灾多难,先是“八王之乱”起内讧,接着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自称汉王。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改元永嘉,运气却更差。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两年后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永嘉五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永嘉之乱后,西晋王室便有部分人东渡,也有人推举晋愍帝司马邺继位,与匈奴死磕——不过朝廷已对北方失控,最后连晋愍帝司马邺也被匈奴人活捉。北方便成了胡族活动的大舞台。自匈奴刘氏兴起,五胡便展开连串的建国运动,彼此混战不休,令中原人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 东晋孙盛的《晋阳秋》记载:“太安中,童谣日:‘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邪、西阳、南顿、汝南、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晋书?元帝本纪》也有类似的记载。童谣中并没有指出这五个王分别是哪五位,但是,《晋阳秋》和《晋书》都明确说,这五人分别为:琅邪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和彭城王五人。上述五人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琅邪王司马睿的爷爷司马伷是司马懿的第五子;司马伷的同胞哥哥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有几个儿子,其中就有西阳王司马羕和南顿王司马宗,因此司马羕和司马宗都是司马睿的堂叔;汝南王司马祐的父亲司马矩是司马羕和司马宗的大哥,因此司马羕和司马宗又是汝南王司马祐的亲叔叔。这五马中的司马睿、司马羕、司马宗、司马祐应该都属于司马懿一支。 史料中记载的这个彭城王究竟是谁? 有资料说这个彭城王是司马纮,也有说是司马纮的哥哥司马雄。唯一肯定的是,这哥俩都出自司马懿的四弟司马馗一支,比司马羕、司马宗低两辈。史书没有对哥俩有任何特别的记载,故而“五马”中其实只有“四马”具有问鼎的实力。 ……
编辑推荐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历史时期之一,又是中华民族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其间,出现了竹林七贤、江左名士、王导、王敦、桓温、谢安、苻坚、刘裕、王猛、拓跋珪、慕容垂等等无数璀璨夺目的人物,也是后人企图全面了解但却感到无从搞清楚的一段历史,《东晋风云(第1卷)》打开了一幅全景式的东晋(五胡乱华)时期的画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