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石大安,范全欢 著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如何实现乡镇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乡镇市场经济体系、乡镇经济管理、乡镇经济微观再造及宏观调控、乡镇生态安全及乡镇企业的发展等当今乡镇经济的热点问题。为促进新兴学科的建立,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乡镇建设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乡镇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性质
第二节 乡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三节 乡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乡镇微观经济理论和经济组织
第一节 乡镇经济发展与合作理论
第二节 乡镇微观经济组织
第三节 乡镇微观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第三章 乡镇经济制度变迁
第一节 土地变迁制度与改革
第二节 乡镇经济制度变迁效率评价
第四章 乡镇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
第一节 乡镇产业结构概述
第二节 乡镇产业的发展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
第五章 乡镇企业发展壮大
第一节 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节 乡镇企业经营环境及其优化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辉煌成就
第六章 乡镇市场体系
第一节 乡镇市场体系的作用、结构与特征
第二节 乡镇市场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乡镇市场的开发
第七章 乡镇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一节 乡镇农业问题和农业的现代化
第二节 农村问题和农村现代化
第三节 农民问题和农民现代化
第八章 乡镇农业科技进步
第一节 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节 农业科技进步政策
第九章 乡镇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乡镇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二节 乡镇农村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农村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第十章 乡镇财政税收与金融
第一节 乡镇财政概述
第二节 农业税的取消与乡镇财政的困境
第三节 乡镇金融体系
第十一章 乡镇经济政策与管理
第一节 乡镇经济政策
第二节 乡镇经济管理
第十二章 乡镇农村社会保障
第一节 乡镇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 乡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客观必然性
第三节 建立乡镇农村社会保障的目标模式、原则和思路
第十三章 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
第二节 乡镇生态安全
第十四章 乡镇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我国乡镇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二节 我国乡镇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和目标
第三节 乡镇经济宏观调控手段
第十五章 乡镇经济发展对策
第一节 乡镇经济发展的特征和重点
第二节 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适合传统农业,也适合现代农业。现在的家庭经营,已经不是那种小农经济的家庭经营。今天的家庭经营是同社会、同国内外市场有着广泛联系的、开放的经营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不仅农民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燃油要由社会提供,大面积机械作业、灾害预警、高科技成果的大量应用也是由社会组织实施的。农民已不再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式农民,他们正在向独立地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现代农民转变。那种把家庭承包同传统小农经济等同起来,同现代农业对立起来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2)农业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符合广大农民的心愿。处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对于什么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最清楚、最有发言权。30多年前,他们冲破阻力,开始家庭承包经营,取得了实效。今天,他们仍然需要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民的伟大创举,符合农民的心愿。 (3)发展规模经营并不意味着取消家庭承包经营。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的土地一般都比较细碎。逐步发展规模经营,有利于机械的广泛使用、专业化分工的形成和农业商品率的提高。因此,应当鼓励农民在具备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发展规模经营必须从实际出发。目前,土地规模经营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能不能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关键在于这些剩余劳动力能不能大批转移出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取决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规模经营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政府的职能不是在条件不具备时人为地缩短这个过程,而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形成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使农户的经营规模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而逐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机制。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家庭经营,而不是集体经营。要让农户自己根据市场条件去选择具体的规模经营形式。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迫一部分农民把土地承包权转交给另一部分农民,也不能强迫农民实行土地合并,重新“归大堆”,恢复原来的集体化模式。 (二)如何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 (1)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30年不变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质就是赋予农户长期的、稳定的土地承包权。目前,绝大多数农户已经签订了为期30年以上的土地承包合同。法律并没有规定在承包期内根据人口的变化重新调整土地承包关系,而是明确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土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