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平秀 页数:234
内容概要
随着我国社区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提高社区德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水平显得日益重要。何为社区德育?社区德育的内涵和特征如何界定?社区德育的理论基础、功能与地位、结构与体系、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分别是什么?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怎样结合?这些都是社区德育工作者应了解的问题。刘平秀编著的《社区德育论》在深入研究我国社区德育理论建设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社区德育论》对从事社区德育工作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供关心我国社区德育问题的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刘平秀,1963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1986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现为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德育基本理论和德育实践研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社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EB011101)的子课题“社区德育环境的构建与优化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信息化与德育对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8’武汉城市圈建设中教育服务发展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多项重大课题,参与教育部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获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在《学习月刊》、《理论月刊》、《江西教育科研》、《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湖北社会科学》、《中小学教育研究》等重要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1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区
第二节 社区教育
第三节 社区德育
第二章 社区德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区德育的哲学原理
第二节 社区德育的伦理学基础
第三节 社区德育的社会学原理
第四节 社区德育的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社区德育的体系
第一节 社区德育目标体系
第二节 社区德育内容体系
第三节 社区德育途径体系
第四节 社区德育管理体系
第四章 社区德育资源
第一节 社区德育资源概述
第二节 社区德育资源意识的确立
第三节 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五章 社区德育环境
第一节 社区德育环境的组成
第二节 社区德育环境的功能与特征
第三节 社区德育环境的优化与重塑
第六章 城乡社区德育的建设
第一节 城市社区德育的建设
第二节 农村社区德育的建设
第七章 学校、家庭、社区德育三结合
第一节 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目标协调趋同
第二节 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内容互补
第三节 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方法互通
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区德育评价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人从一个自然有机体转变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和在学习、积累社会经验中形成、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二者交互作用、相互渗透。人成为具有何种个性的社会人,与他们习得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直接关联,而这些正是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中具有导向性质的因素。从影响人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诸种外在因素的意义来说,德育的核心作用就在于促进儿童习得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形成个体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德育将人的思想品德导向何种方向,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就可能趋向何种方向。由此可见,德育能够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在正常情况下,人都应该是倾向于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是人自我完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一个缺德的人,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完善的人,也不可能有真正幸福可言。人的本性有向善的一面,有去恶从善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人才会有助人为乐的体验,才会把行德施善视为愉快的事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幸福与满足,而且也是有所得的。常言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多行不义必自毙。一个有道德的人付出了许多善行,他最终会得到一定的回报,他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爱戴和帮助。因此,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不利于自己,而是恰恰相反,非常有利于自己。最大的有利,就是有利于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有利于精神的净化。德育是教人以德,无论是从其目的还是从其内容上看,德育都有利于满足人的自我完善的需要。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