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献君 页数:303 字数:284000
前言
至201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教科院)已经建院30年。三十而立,这30年,是教科院改革创新的30年,发展壮大的30年,也是积极探索的30年。在积极探索中,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学术史中重大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方法论的重大突破。方法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因此,研究方法的训练,对研究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掌握,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方式,“通过亲身参与实际的研究——即以充当对某种传统有着知识功底的学者的学徒的方式以及阅读成功范例的方式”。教科院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索,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研究方法的教学又进一步促进教师对方法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方法论的自觉。可以说,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索,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又推进了教科院研究水平的提升。 2007年11月,学院主要负责人综合毕业生座谈会上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议面向全体研究生开设“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这样一门课程。这一课程由全体博士生导师和部分教授共同讲授,并明确提出,讲授内容不只是介绍教授们的学术观点,也不只是一般性地介绍研究方法,而是结合自己的研究,以及指导学位论文过程中自己的研究体会、感悟,共同探索教育研究方法,用“心”去与学生交流。这一提议,得到了教授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开设了这一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不仅引起了老师们、同学们共同探讨研究方法的兴趣,而且使学院的每一位博士生、硕士生都能听到博士生导师的讲授,创造学生与每一位博士生导师交流的机会,从而在交流中开阔视野,感受教授们各自不同的研究风格、研究方式。
内容概要
学术史中重大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方法论的重大突破。方法对于学术研究十分重要,研究方法的训练对研究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面向研究生开设“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课程,共同探讨研究方法,并在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撰写本书。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国际眼光,把握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学术前沿,视野比较开阔;既从哲学、方法论层面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立足现实,力求从具体的研究中总结经验,具有可操作性;每讲针对一个问题,根据作者在研究中的体悟,从经验中提炼,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 本书可作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可供从事教育研究的研究人员、领导及管理人员参阅。
书籍目录
第一讲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 刘献君 一、教育学的生存空间与教育研究的特点 二、教育研究中的四个基本要素 三、教育研究中的分析框架 “第二讲 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 张应强 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文化学范式 三、“文化—教育—人”研究框架的确立 四、文化学范式下的教育理论和问题研究 五、运用“文化—教育—人”研究框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讲 文献研究与文献综述 赵炬明 一、学术境界与文献研究 二、知识源流与怀疑批判精神 三、一个建议 四、文献综述的目的与表达 第四讲 质性研究:教育研究的人文学范式 余东升 一、教育研究的范式 二、教育研究: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 三、bildung:教育的人文性 四、质性研究:探索教育的人文世界 五、结语:走向行动研究 第五讲 对量的研究方法的误解及量的研究技巧 周治金 一、思维方式与研究生专业发展 二、对量的研究方法的误解 三、定量研究的技巧 第六讲 教育研究中的历史解释:原理与模型 贾永堂 一、教育的历史研究的作用与意义 二、历史解释的理论基础 三、教育研究中的历史解释:原理与模型 第七讲 教育研究中的比较 沈红 一、比较教育研究的含义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与作用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与对象 四、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五、比较教育研究可引为参照的案例 六、结语 第八讲 多元流政策分析框架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周光礼 一、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前沿 二、多元流政策分析框架 三、多元流政策分析框架的运用 第九讲 二维象限分析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陈廷柱 一、二维象限分析法在教育研究方法系谱中的地位 二、二维象限分析法及其流变 三、二维象限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讲 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差异与互补 张晓明 一、差异与互补思维 二、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互补性 三、实现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方法之间的互补 第十一讲 教育研究中学术观点的形成和创新 柯佑祥 一、中外学者教育观点面面观 二、教育观点的形成——方式与过程 三、教育研究中学术观点形成和创新的几点体会 第十二讲 教育学术论文写作 别敦荣 一、教育学术论文的性质 二、教育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 三、教育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 四、教育学术论文的语言风格 五、教育学术论文的修改 六、教育学术论文的生命 第十三讲 中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太平 一、当前中国教育研究现状描述 二、中国教育研究的话语方式 三、当前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根源 四、中国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后记
章节摘录
2.如何发现问题、提炼问题 问题从哪里来?从历史发展、教育实践、现有理论、多种矛盾中来。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实践归纳和理论演绎两种。实践归纳是人们在教育实践基础上,通过对感性经验梳理、分析、概括和归纳,从而发现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理论演绎是人们以理论思维的一般性为基础,将有关学科理论揭示的基本问题,通过演绎“迁移”而具体化到教育研究中。发现问题要“疑”,“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所未言”,善于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以后,要确定问题的边界,将问题“窄化”。如研究学校乱收费问题,要界定,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是重点学校还是非重点学校,等等。只有将问题集中、突出,才便于研究。同时,还要把实践问题转化为理论思维的课题。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都是经验性问题,作为学术研究,不可能仅仅就这些经验性问题发表评论,还需要将经验性问题转化为学科理论问题,以概念来陈述问题。如:在家庭生活中,发现“打老婆”问题,研究时,我们就要加以转化,比如转化为“家庭暴力”问题;一位博士生在研究我国大学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时,遇到的都是一些具体意见和问题,研究中将这些具体问题转化为“教师利益、权力表达”问题,这将有益于进行科学研究。 3.避免提出“问题”中的种种问题 在教育研究中,之所以出现“问题偏大”的问题,还在于提出“问题”中出现的种种偏差。这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把领域当问题。在研究时,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方向、领域,但不能就此止步。有些研究仅仅停留在这里,把领域当问题,如“地方大学研究”,“学分制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国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等等。把现象当问题。分析教育现象,是提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的问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教育现象做支撑。但现象不等于问题,我们要从现象出发,将其背后的问题分析出来。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