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红 页数:3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30年的努力,我校文科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其基本经验是:遵循“加强基础,面向社会,交叉见长,特色取胜”的发展方针,从高起点研究入手,尽快进入学科前沿,并依托学校工科、医科的强大优势,走学科交叉之路,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科。具体表现在: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全国首创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在新闻传播界树立了良好的文理交叉型教学与研究品牌;教育科学研究院强化研究特色,造就学科品牌,其“院校研究”异军突起,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作者简介
余红,英语语言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新闻学(网络传播)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讲授“传播学理论”、“传播实证研究方法”、“媒介与社会”等课程。研究领域为网络传播,尤其关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
书籍目录
第1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研究的缘起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BBS和网络舆论领袖的研究 1.3 本书的研究内容、难点和思路第2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筛选 2.1 关键概念的界定 2.2 测量 2.3 数据分析框架 2.4 抽样和编码 2.5 计算机辅助数据收集 2.6 论坛舆论领袖筛选 2.7 不同类型论坛ID的形象比较 本章小结第3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更替 3.1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更替 3.2 论坛舆论领袖地位稳定性 3.3 谁能成为论坛舆论领袖 本章小结第4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社会网 4.1 社会网分析方法 4.2 社会资本测量指标 4.3 中日论坛各类ID的社会网指标比较 4.4 社会图和小团体分析 4.5 争夺“象征资本”的“场域 本章小结第5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议题框架 5.1 框架分析概述 5.2 抽样设计 5.3 研究类目(变量) 5.4 统计结果及量化分析 5.5 历史不容忘却:惨痛的集体记忆 本章小结第6章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议题相关性研究 6.1 研究基础 6.2 研究设计 6.3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的议题框架分析 6.4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不同类型ID的议题分析 6.5 《人民日报》和“中日论坛”的框架类型分析 6.6 《人民日报》与“中日论坛”的议题互动分析 6.7 研究结论 本章小结第7章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的论坛行为与原因分析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2)日本专家学者。包括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各方面的日本专家学者。 (3)日本政府官员.主要是日本政府的高级官员,如首相,外相,各省长官等,也包括天皇以及其他重要的皇室成员。 (4)中国政府官员。如国家主席,总理,外交部长等。 (5)中国民间团体。包括中国民间团体,也包括个人,但不包括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深刻认识或重要影响的中国专家学者。 (6)日本民间团体.包括日本民间团体,也包括个人,但不包括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深刻认识或重要影响的日本专家学者。 (7)多主角。包括上述主角中的两类及以上,且不容易区分其主次。 (8)中国网友。通常以网络中的虚拟身份发表言论或观点。 (9)其他。通常是中曰两国之外的人,如美国总统,韩国政府官员等。 5.3.5 主题“中日论坛”帖子主题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战争历史问题。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历史问题,除了“二战”,还包括近代历史上其他战争,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化学武器遗留问题等。 (2)中日关系。通常与发帖时的外交热点相关,主要包括中日领导人的互访、中日两国政府发表的言论及声明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关于中日外交前景的讨论或估计。 (3)日本的国际关系与外交。包括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日本与东亚各国尤其是韩国的关系,日本与俄罗斯的外交或领土争议,日本与欧盟国家的关系等。
编辑推荐
整合与分散 ——美国大都市区地方政府间关系探析 社会变迁中的环境法 非法移民的法律控制问题 异种移植:哲学反思与伦理问题 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 网络时政论坛舆论领袖研究 ——以强国社区“中日论坛”为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