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邓庆坦,邓庆尧 页数:245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占据西方建筑思潮统治地位的正统现代主义理论受到了广泛质疑和批判,随着“国际式”风格的衰落,以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开端,西方当代建筑进人_『一个众声喧哗的多元化新时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的产生与更迭以一个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展开,形形色色的先锋思潮、流派和探索不断涌现。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中国建筑界结束了与国际建筑潮流长期隔离的自我封闭,进入了一个与世界建筑潮流息息相通的国际化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到2l世纪之初的建筑表皮,以西方当代建筑为主体的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的传播,正在对中国当代建筑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许多思潮理论为中国建筑界所津津乐道,形形色色的流派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师模仿的对象,许多先锋建筑师像影视明星一样,成为青年学子崇拜的偶像。20、21世纪之交,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高速增长、规模巨大的市场经济,支撑起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建筑工地和设计市场,吸引着全球职业建筑师觊觎的目光。西方建筑师大举登陆中国设计市场,正在成为当今中国一个爆炸性的文化话题,从安德鲁的北京国家大剧院、赫尔佐格与德·默隆的国家体育馆(鸟巢)到库哈斯的中央电视台新厦,西方建筑师在国家级的建筑项目方案投标中频频获胜,不禁使人们发出惊呼:中国正在成为西方先锋建筑师的实验场!“狼”来了!中国建筑师进入了一个与“狼”共舞的全球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当代建筑创作和建筑理论研究进入了空前宽松、活跃的新时期,西方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不断涌入,不仅大大开阔了中国建筑师的视野,也为建筑创作与理论创新注人了新的动力。西方当代建筑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绝对的真理,中国建筑师必须学会借鉴其中的进步成分和积极因素,剔除违背建筑发展方向的糟粕与消极因素。早在80年代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引进中,对于它的消极和负面影响,曾昭奋先生就曾经指出:在后现代主义的道路上,既有花朵,也有泥坑。他告诫说:“后现代主义重视传统、重视旧形式,颇使那些无视现代主义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历史功绩的人们,能够在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原位上轻而易举地接过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主张。”面对形形色色、泥沙俱下的西方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邹德依先生则指m,建筑“创新”必须符合社会进步和建筑的前进方向,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时尚,只有当先锋建筑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才能构成进步的建筑。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当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和最新动态,系统地梳理了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本书力避高深玄虚的理论,运用平实简明的语言,配以大量精美的插图,对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的代表性建筑师、建筑作品进行了归纳解析。以期为工作在建筑设计一线的建筑师、工程师以及在校的建筑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深入、理性地认识西方当代建筑的理论平台,同时也为建筑设计者提供一部高水准的创作构思借鉴,从而有效提高其设计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邓庆坦,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以第一著(译)者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十余部。主要专著《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研究论纲》,主要译著《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建筑思想·代表作》。主持完成大中型建筑设计与规划项目十余项。邓庆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博士后,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曾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城联盟设计总监联席会副主任。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教授委员会主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纵览 一、质疑与叛逆:对正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批判 二、演进中的多元: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纵览 三、走向多元重构与整合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的理性思考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历史与古典的“戏说” 一、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二、后现代主义经典建筑理论著作 三、波普艺术与建筑设计中的波普手法 四、戏谑的古典主义与激进的折中主义 五、复古主义:从古典复兴到新古典主义 六、结语第三章 走向新现代主义——经典现代主义的回归与超越 一、经典现代主义形式语言的继承:纯粹的几何体构成 二、点、线、面、体的抽象构成:迈耶式风格 三、场所精神的塑造光与影的表现 四、建筑形态的非物质化:漂浮性、流动性和暂息化 五、极少主义倾向 六、结语第四章 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在理性高度上重建文化连续性 一、历史视野下的理性主义:从古典理性主义到新理性主义 二、建筑类型学溯源 三、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 四、建筑类型学设计手法 五、新理性主义与新城市主义 六、结语第五章 解构主义——解构、解形与非线性建筑 一、解构主义建筑溯源:解构哲学、构成主义与当代科学观念 二、解构主义建筑形态构成手法解析 三、计算机技术与“异形”建筑探索 四、非线性建筑:当代解构主义建筑新走向 五、结语第六章 新地域主义与批判的地域主义——现代性语境下的地域主义 一、概念辨析:地域性、地域主义、新地域主义与批判的地域主义 二、地域主义建筑实践:从早期的地域主义到地域性现代主义 三、当代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手法解析 四、结语第七章 当代高技派建筑——走向技术与情感的共生 一、欧洲现代建筑运动:技术美学的孕育与诞生 二、 “阿基格拉姆”与“新陈代谢”派:高技派的前奏 三、当代高技派建筑大师及其经典作品 四、当代高技派设计手法解析 五、当代高技派新趋势:高技术与情感、生态的共生 六、结语第八章 绿色的呼唤——走向生态建筑 一、生态建筑观念的历史演进 二、当代建筑生态理论概述 三、生态建筑形态与生态建筑策略 四、结语第九章 建构——诗意的建造 一、建构概念辨析 二、从奥古斯特·佩雷到卡洛·斯卡帕:建构传统溯源 三、建构文化的回归:当代建构实践解析 四、结语第十章 建筑表皮——信息时代的建筑时尚 一、从附属到自治:建筑表皮的演进历程 二、当代建筑表皮手法解析 三、走向媒体化的当代建筑表皮 四、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六、结语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正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失去了统治地位,建筑界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针对这一景象,菲利普·约翰逊匆忙地得出结论,宣布60年代末是现代建筑与后现代建筑的历史分水岭。虽然随着“我们已经进入后现代”以及“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的文化的出现”的断言,总是伴以詹克斯式“现代主义已经死亡”的兴高采烈的宣告,但是经过一个长时段冷静的观察,我们会清醒地发现:后现代主义仅仅是一种试图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修正、反叛的建筑潮流,而远不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以传统形式和大众文化来丰富建筑形式,它否定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和技术至上原则,关注于传统、文脉和大众文化,其复杂多样的手法取代了现代主义形式的简洁与抽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心理。在建筑美学上,以激进的折中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用无中心、不完整、偶发性和残缺、怪异和丑陋等不和谐美学主题取代了强调中心性、整体性和统一性的传统和谐美学,从而在传统美学的壁垒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场的解构主义美学的前奏。同品位高尚、严谨得近乎刻板的正统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主义像挣脱了父母束缚的孩子一样,显得叛逆、游戏、洋洋自得,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虽然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以幽默、叛逆的设计手法极大充实、丰富了建筑形态,但是也有其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性:沉溺于非理性的拼贴折中和手法主义,过于迎合大众的通俗甚至低俗的文化口味,这就必然造成建筑设计文化品质的肤浅与庸俗。如果说现代主义的文化精英总是怀有拯救堕落的人性、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使命感;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彻底消解了这种努力,放弃了对于终极问题的关怀。现代建筑运动与后现代主义相比,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前者是一场全面深刻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者则不过是一种流行时尚的建筑潮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客体支离破碎的时代,(那些构筑世界)的砖块业已土崩瓦解……,我们不再相信什么曾经一度存在过的原始总体性,也不再相信未来的某个时刻有一种终极的总体性在等待着我们。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1972年《反俄狄浦斯》全世界的思想意识都在微妙地转变,我们在最后面,像历来那样,建筑师正在向火车末尾的守车上爬。 ——美国建筑师P.约翰逊(1906-2005),1978年获AIA金奖演讲
编辑推荐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