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的经济动因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雷玉明  页数:220  

前言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的问题主要是“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农业要从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中走出来,必须实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建设现代化农业,才能有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使中国农业走出一条既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又能够克服原来分割的小农经济的缺陷,过渡到农业社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又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动因。  利益分配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出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多形式、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既有经营层面的结合,也有产权层面的结合;既有松散型,也有紧密型。  目前国内外有关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宏观分析比较成熟,个案分析和典型调查也有一定分量和数量,对策研究较多。但是,有关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的理论分析不够,特别是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特殊性分析比较少,而且系统分析不够,以前的研究侧重于某一个方面,缺乏系统的概括和科学的归纳,缺乏对各种联结方式及机制的成因、适用条件的系统研究。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从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角度解释了城乡统筹的经济驱动力,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所具有的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以及农业产业化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书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影响与制约因素,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构建比较系统完善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理论,为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特别研究了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北省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须要进一步构建更加合理、更加稳定、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推动湖北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新世纪中部的崛起提供经济动力。

作者简介

雷玉明,湖北仙桃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99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起在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任教,从事有关教学和研究工作。2003—2006年在职攻读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2006年6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教研及科研项目1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先后荣获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第一名)、华中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华中农业大学优秀教案二等奖等。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概述   第一节 美国农业一体化经营   第二节 日本农业利益共同体   第三节 巴西农工综合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概况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内涵及功能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主要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概述   第一节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第二节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组织模式   第三节 湖北省龙头企业与农产利益机制的状况概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选择——基于农户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产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农产选择利益联结机制的过程分析   第三节 影响农产决策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选择与构建——基于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利益联结机制选择与构建的描述性分析   第二节 企业选择和构建利益机制的过程分析   第三节 企业选择和构建利益机制的计量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实践——个案研究   第一节 仙桃市外婆家食品有限公司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的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创新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创新   第二节 建立与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束语 附录A 关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关系的调查问卷——农户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关系的调查问卷——龙头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C 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的鲜藠头购销合同 附录D 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的化肥、农药和种苗购销合同 附录E 江夏区藠头产业化技术培训签到表(影印件) 附录F 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与庙山开发区的藠头基地合同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三、公共政策及其他  1.政府的扶持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一般来说,如果政府制定的政策稳定,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那么农户就必然会积极发展生产,反之,政府制定的政策如果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农户就会采取消极的态度,表现出犹豫、保守的倾向。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  地方政府为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有些项目短时间为农民增加了一些收入,但由于这些决策不是农户自主决策的,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到半数(47.6%)的农户觉得龙头企业维护农民利益,农民得到了实惠,而超过半数(52.4%)的农户觉得龙头企业做得不到位,这与企业问卷里面的企业100%履约及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似乎不符。这说明企业还没有真正被农户所接受。  而政府的工作似乎并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同,调查表明,76.2%的农户没有了解到有关龙头企业的政策,61.9%的农户认为政府部门没有提供任何服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2.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我国推广服务体系的建立起源于国家计划经济年代,那时从中央到省、市、县乃至乡镇都曾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县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相应的技术指导站,乡镇有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这样一种由上而下的网络负责农业新技术(品种)的推广。每一项新的技术要经过严格的试验、示范,技术可行性分析,适应区域确定,然后在适应区域推广。经过严格的试验、示范、推广程序推广的农业新技术(品种),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对农业生产中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抗病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乡统筹的经济动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