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汉荣 编 页数:287
前言
既然医学心理学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那么心理学与整体医学中哪个系统层次相结合,才能全方位、高效益地充分发挥作为交叉学科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医学心理学专业人员面前一项课题,并决定着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长期从事医学心理学专业教学和应用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医学心理学的目标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引导下,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问题,致力于从心理学角度去了解健康和了解疾病原因及其规律,研究人的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致病的心理因素,引导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并有效地参与治疗康复活动,通过心理干预防病治病,促进健康。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繁荣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价值,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提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健康生活,心身相关”,“一切成就,皆始于健康心理”的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医学心理学必然朝着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健康心理学为核心,与预防医学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故此承编《医学心理学》,并将基于这种理念,将其贯穿于全书。《医学心理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发展性和适用性原则,全书体现结构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语言的通俗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协调性,以适应预防、临床和康复医学发展及教学需求。力求将《医学心理学》中心理卫生的多维性,心理因素的特殊性,心理障碍的普遍性,心理服务的迫切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地凸现出来,延展理论思维深度和实践应用的广度,从而促进和提高医学院学生应用心理知识的辩证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内容概要
本书由长期从事医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和精神病学教学及科研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编写。全书以四大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重点论述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与临床技能(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医患关系、心理护理等)。 全书包括:绪论、心理的生理基础、心理过程、人格、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心理障碍、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卫生服务、患者心理、医患关系和心理护理。 本书以提高医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为核心,以面向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为主,坚持科学性、立足系统性,着眼实用性、突出可操作性。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思考题第一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第二节 心理与神经系统 第三节 心理与内分泌系统、遗传的关系 思考题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 认知过程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过程 第三节 意志过程 思考题第三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的概述 第二节 人格理论 第三节 人格的形成 第四节 需要与动机 第五节 能力 第六节 气质与性格 思考题第四章 心理应激 第一节 应激的概述 第二节 应激过程 第三节 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 第四节 应对方式 思考题第五章 心理危机 第一节 理论概述 第二节 危机的评估 第三节 干预技术 第四节 干预步骤 思考题第六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四节 临床常见心身疾病 思考题第七章 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 思考题第八章 心理障碍 第一节 心理障碍的概述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成因 第四节 临床常见心理障碍 思考题第九章 心理测验 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述 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选择与使用 思考题第十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方法 第三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程序与技巧 思考题 专栏 心理治疗与传统文化第十一章 心理卫生服务 第一节 心理卫生服务概述 第二节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 第三节 学校心理卫生服务 第四节 特殊人群心理卫生服务 思考题第十二章 患者心理 第一节 患者的心理需要与心理反应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心理 第三节 不同疾病患者的心理 思考题第十三章 医患关系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第二节 临床医学中的角色交往 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内容与技巧 思考题第十四章 心理护理 第一节 心理护理概述 第二节 心理护理的方法与程序 第三节 不同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护理 思考题中英文词汇对照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2.基础研究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探讨不同的遗传素质、个性特征和各种社会因素导致的个体心理行为变化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探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研究、预防和控制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心理危险因素,寻求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康复有利的心理保护因素,扩大对心理障碍实施预防和干预的范围,提高社会大众的整体健康水平。3.实践应用运用医学心理学理论指导医学实践,研究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干预方法,将医学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活动中,以增加临床治疗和康复手段,提高临床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研究如何将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其他领域,如临床心理学、心理病因学、心理诊断学、康复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学、心理卫生学等;研究新型医患关系,建立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的医学、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关注心理学与健康之间的直接关系(涉及压力与疾病、疼痛、安慰剂、癌症、肥胖与冠心病、健康状况评价等)和间接关系(涉及健康信念、疾病认知、吸烟、酗酒、攻击、锻炼、性和疾病筛查等)。四、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有着紧密的实质联系。如果要简单地回答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对一个医师有何意义,答案就是为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一)促进医学模式转变所谓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提高,迫使医学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终极目标是运用医学模式思想不断充实、发展、深化和完善医学理论与实践,以满足人类对健康的追求。近代的两种主要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和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lsocial medical model)。生物医学模式是指仅从生物学角度看待健康和疾病,以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基本上不考虑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它源于17世纪,沿用至今。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健康就是各器官生理功能正常和生物细胞没有损伤;疾病就是微生物侵入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损伤产生病变,可通过测定偏离正常的生物学变量加以诊断;心、身是二元的。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不同,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系统综合看待健康与疾病的相互转化过程。健康是躯体(生物)、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都处于良好状态;疾病的发生与上述因素偏离良好状态有关;心、身是统一的,相互影响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医学心理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编辑推荐
《医学心理学》编辑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