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亚玲 编 页数:283
内容概要
此书的几位编者认真总结了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宝贵经验,同时结合他们自己多年的实践,从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相关理论和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医学教育体系和评价等不同的方面,对各种现代化医学教育方法、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特别注重了可操作性,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借鉴,对广大医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这对我国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医学教育方法改革,具有更现实的应用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医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的功能和特点 三、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现代医学概述 一、医学的历史 二、现代医学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现代医学教育概述 一、我国医学教育的历史 二、医学教育的特点 三、国内及国际医学教育的体系 四、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第二章 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一节 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医学教学模式 一、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基于器官-系统的课程模式 一、0SBCM的发展及现状 二、理论基础 三、课程模式的实施 四、评价 五、发展方向 第三节 PBL学习法 一、PBL的起源与发展 二、PBL学习的基本特点 三、开展PBL的必要性 四、PBL与常用的几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五、PBL的基本过程 六、小组教师的职责与技巧 七、小组主席与记录员的责任与义务 八、PBL学员的责任与义务 九、PBL教案撰写与审理 十、PBL教学评估 十一、计算机管理及统计学处理 十二、PBL网站 第四节 Sandwich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Sandwich的起源与发展一 二、课堂三明治教学法 三、Sanclwich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四、Sandwich教学法的优点与缺点 五、Sandwich与PBL传统大课的区别 六、Sandwich教学法的难点 第五节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一、OSCE的起源与发展 二、OSCE的理念与特点 三、OSCE的基本模式 四、SP的选择与培训 五、SP在学习中的应用 六、SP在考试中的应用第三章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 第一节 概述 一、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目标 二、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方法 一、临床带教老师制 二、临床经验教学法 三、临床小讲课或专题讲座 四、教学查房 五、病房病例讨论 六、模拟教学 第三节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一、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伦理问题 二、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法律问题第四章 相关理论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心理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医学生心玛 三、心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第二节 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循证医学的诞生与发展 二、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方法和内容 四、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五、如何在医学教育的不同时期实践循证医学 第三节 信息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学的相关概念 二、信息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三、信息学在医学学习中的应用 第四节 演讲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演讲在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二、演讲的要素 三、演讲紧张情绪的产生与处理 四、影响演讲效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五、演讲的计划 第五节 医学文献检索的应用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二、医药信息的筛选 三、信息检索、筛选与分析利用的案例分析 四、如何提高阅读文献的效率第五章 现代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网络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二、远程教学 三、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 四、远程教学网站 第二节 信息时代的医学辅助学习手段 一、数码设备 二、网络资源 三、医学检索系统 第三节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 二、多媒体素材 三、多媒体课件 四、多媒体授课注意事项第六章 医学教育评价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三、教育评价的功能 四、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 五、国外高等医学教育评价的发展 六、国内高等医学教育评价的发展 第二节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含义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学业成绩评价 一、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 二、学业成绩评价的类型 三、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 四、考试命题 五、医学生常用考核方法 六、试卷评定后的质量分析第七章 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 第一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岗前培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一、医师岗前培训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第二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专科医师培训 一、专科医师及专科医师制度的概念、内涵 二、国外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 三、我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 四、我国医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挑战 第三节 继续医学教育概述 一、定义 二、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第四节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 一、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 二、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三、继续医学教育的方法和媒体 四、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规定、授予与管理 五、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 第五节 国外继续医学教育概况 一、法国的继续医学教育 二、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 三、日本的继续医学教育第八章 医学院校智力超常学生个体化教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 一、智力的定义 二、影响智力的因素 三、智力测量与智商 四、智测量表 五、智商测量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智力超常人群的特点 一、智力超常者的定义 二、智力超常生的特点 三、智力水平与创造性的关系 第四节 智力超常学生教育 一、国外智力超常学生教育状况 二、国内智力超常学生教育状况 第五节 医学院校智力超常学生教育的可行性 一、医学教育对智力水平的要求 二、个体化教育的需要性 三、医学院校的资源 第六节 智力超常学生教育方法 一、智力超常生个人发展方向与医学教育目标 二、重视大学新生教育 三、导师制 四、兴趣培养 五、培养创新精神 六、良好习惯的培养 七、教育模式 八、发展高层次思维方法第九章 现代教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选题与立题 一、研究目的 二、选题的重要性 三、选题时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四、研究对象的确立 五、选题范围 六、立题 七、可行性论证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 study) 二、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三、回顾性研究 四、叙述性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选题 二、立题 三、研究方案选择 四、制定评价指标 五、研究周期 六、研究结果 第四节 教学课题的申请与申报 一、课题题目的拟定 二、教育科研项目申请书的填写 三、课题申报附录A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附录B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附录C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国际标准
章节摘录
3.知识经济的属性是知识和经济的结合 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及时汲取和有效应用。因此,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与经济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的,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动手能力和经济眼光的专门人才。 4.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科技和经济更加全球化 随着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时空的界限被打破,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的跨国交流更加突出。因此,教育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 5.知识经济的组织特征是网络式结构 工业经济社会崇尚个人打拼的“单打独斗”式的发展,而知识经济的社会鼓励合作与交换的“网络”式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社会的“矛盾性本质”。因此,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加强培养“在合作基础上竞争”的意识。 (二)转变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1.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不继承前人的知识,难以进行创新。但是继承之后并非就自然而然地能够进行创新,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妨碍创新。所以必须从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 所谓创新是指从事前所未有的活动或提供前所未有的成果,包括器物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认识创新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有丰富的想象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敏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能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并以具有创见的方式运用知识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本来是教育的任务,但是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花在要学生学习知识上,未能教会他们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目前教育界关注以下一些改革。①改革统一的教学制度,实行学分制、选科制、主辅修制等。②改革教育方法,改变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日本明确把教育方法的改革作为使教育适应21世纪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③改革考试制度和评分标准,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教学制度,实行选拔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试机会复数化,并使高等学校入学门槛多元化等。④加强综合实践训练。世界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都在加强学校与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造精神的需要。⑤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让学生各展所长,并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⑥积极推行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个性特征是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个性的充分发展,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⑦把科学研究引入大学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性质。⑧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