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学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崔乃强 编  页数:394  

前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肝胆系统基础研究的深入,胆道外科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水平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具有我国特色的胆道外科学。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的工作应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在吴咸中、郑显理、施维锦、鲁焕章、关凤林等老一辈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专家倡导下开始了中西医结合胆道疾病的临床研究,在胆道疾病中西医结合的“理法方药”研究中,获得较满意的临床进展。20世纪80年代,B超的普及与纤维十二指肠镜的应用,大大开拓了诊断视野,使胆道疾病不仅达到了定性诊断,而且达到了定量诊断水平。利用十二指肠镜进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可以解决胆道下端的狭窄,并可同时应用取石网篮取出胆道内结石。在吴咸中院士指导下,鲁焕章教授率先将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与中医清热利胆、通里攻下法结合起来,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这项研究的结果证明了中西医结合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由此开始了中西医结合向高层次发展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不断推广使得胆囊切除术这一中等手术变得更容易操作和被患者接受。这些都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疾病是一个巨大冲击。秦鸣放教授把十二指肠镜、腹腔镜、术中胆道镜技术结合在一起,加上合理应用清热利胆中药,使中西医结合在技术操作的层面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理论研究上,中西医结合的重点开始进入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如胆石病成因的基因研究与中药干预、胆道纤维增生的分子机制与中药干预等。本书希望能向读者介绍近年来胆道外科的研究成果、技术进步和临床经验,力求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突出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特点。强调在更多地掌握胆道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促进胆道外科的发展。本书是一本汇集高水平的西医及中医胆道外科诊断及治疗经验的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学专著,编者都是长期从事胆道外科临床一线的腹部外科医生,其中大多数为博士学位获得者。编者在力求展现当代胆道外科发展前沿理论与技术的同时,还结合自己的研究和经验从各个侧面阐述各自的理解、认识和观点,这些都构成了本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特点。本书适用于从事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也适于医学院校师生使用。本书的编撰和出版自始至终得到吴咸中院士的倾力支持和指导,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道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就胆道外科相关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与前沿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并加入编者中西医结合30余年的诊治经验和体会,可读性极高。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主要讨论了胆道外科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包括胆道解剖、生理等,阐述了病理生理、中医学基础、影像学检查及相关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等;第二篇主要讨论了胆道的相关疾病,包括胆道先天性疾病、胆石病、胆道感染、胆道肿瘤、胆道损伤等,阐述了胆道外科相关中医及西医理论,包括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规律,西医诊疗规范及手术技巧等;第三篇对某些胆道疾病的热点及研究现况进行介绍,包括胆色素结石的成因及中药干预、胆固醇结石的相关基因研究及中药干预、胆道感染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胆道黏膜上皮修复及过度修复、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相关研究等。该书是一本汇集高水平的西医及中医胆道外科诊断、治疗经验的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学参考书,由我国著名胆道外科专家崔乃强教授担任主编,吴咸中院士任丛书总主编、本书荣誉主编,编者都是长期从事胆道外科临床一线的腹部外科医生,其中大多数为博士学位获得者。本书力求展现当代胆道外科发展前沿理论与技术,相信其先进性和实用性定会给广大读者带来裨益。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胆道外科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 胆道疾病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第三章 胆道疾病的临床检查 第四章 胆道系统影像学 第五章 胆道疾病内镜检查及介入治疗 第六章 胆道疾病与其他器官的相互影响 第七章 胆道疾病的中医学基础 第八章 胆道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第二篇 各论 第九章 胆道系统先天性疾病 第十章 胆系感染 第十一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第十二章 胆道寄生虫 第十三章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第十四章 胆石病 第十五章 胆囊结石 第十六章 胆总管结石 第十七章 肝内胆管结石 第十八章  胆管损伤和损伤性胆管狭窄 第十九章 胆汁性肝硬化 第二十章 胆道再手术 第二十一章 胆道系统肿瘤 第二十二章 胆道系统常用手术 第二十三章 严重胆道疾病并发症第三篇 基础研究 第二十四章 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的基础研究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节 胆道的生理与生化胆道是胆汁生成、储存与排送人肠的通道。胆汁是机体的一种极重要的体液,它不仅参与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的消化吸收,而且还是体内许多代谢产物和内、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排泄途径。胆管的生理与生化,其实质内容包含着胆汁代谢以及泌胆、排胆等功能活动。一、胆汁的生成肝脏及胆管持续地生成胆汁,根据对胆瘘病人的观察,每日的生理分泌量约800~1000ml,也即每小时约有30~40ml的生成量。胆汁按其来源分为肝细胞性胆汁及胆管性胆汁;就其形成机制又可分为胆汁酸依存性与非胆汁酸依存性两部分。胆汁酸依存性胆汁是指由于肝细胞主动分泌胆汁酸,导致水分被动转运而生成的胆汁;胆汁酸非依存性胆汁的生成则不取决于胆汁酸,大部分与电解质,尤其是与Na通过c-AMP转递有关。两种胆汁的组成比例存在着种属差异,在大白鼠,其比例约为1:1;胆汁酸非依存性胆汁在兔与地鼠分别为60%及75%;而在人的T管胆汁中则约占1/3;狗则更少。胆管胆汁是指由细胆管分泌的胆汁,它是一种由水和NaCl及NaHCO3等电解质为主要成分的胆汁,约占总胆汁量的1/4,属于胆汁酸非依存性胆汁,受促胰液素及其他胃肠道激素的调节。当食物,尤其是高脂质及高蛋白质饮食进人十二指肠后,通过上述激素的作用,使细胆管内出现HCO3的主动转移而引起胆管胆汁的显著增加;这种利胆效应,除了电解质含量形成的渗透压梯度,可能还有含水量较高的细胆管胆汁对肝细胞性胆汁的稀释,使其中的微胶团的质粒变小,或使结聚的胆汁酸转变为单体而产生的渗透压作用。另一方面,若肝细胞分泌人毛细胆管内的胆汁,所含的胆汁酸量很低时,细胆管可以通过其对水分的吸收,使之含量提高。这种吸收甚至可达容量的1/2,显示细胆管对肝胆汁具有修饰作用。由于有关胆汁生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细胞性胆汁,以下就此加以概述。肝脏是由大量肝细胞组成的合体,每个肝细胞犹似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分泌单位。

编辑推荐

《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学》:中西医结合系列专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医结合胆道外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正版 内容详实 值得珍藏 性价比高 细读后很有收获 我非常喜欢 但急需拜读者 要提前20天订购 因为货运速度太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