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野中的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智,周前进 编  页数:389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间节点上,回顾、总结、反思30年来我们所走过的历程,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  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宏观层面看,30年来,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建立,一大批高校在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下发展壮大,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迅速迈进;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从高校产生,推动着科技进步与文明昌盛;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成果和优秀企业从高校中孵化出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大批具有系统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高校毕业,走向祖国建设与发展的第一线……  从华中科技大学发展的层面看,我校一直被赞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但客观来说,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快速崛起,并能够后来居上,赢得这一美誉的黄金时期,主要还是在这30年。因此,同样是30年的发展,对于我校来说,则显得更加重要和宝贵,也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总结。

书籍目录

上篇 综合化发展之路(1978年-2000年)第一章 向综合性大学转变他们在这里是主力军——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一为了教好先要学好——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二把科学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上——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三他们有一个好后勤——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四华中理工大学进入“不惑之年”华中理工大学开办文科居全国同类大学之冠喻家山麓展宏图——记华中理工大学改革求发展实力是根本——访华中理工大学新任校长周济同济医科大学辉煌九十载——访同济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树茂教授同济医大推出综合改革方案同济医科大学育才四万沧海变桑田妙手共回春——同济医科大学与德国交流纪实高校发展的优势在于创新——访武汉城建学院院长丁烈云教授第二章 广积人华中工学院党委调动教师积极性爱才者——记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朱九思华中理工大学放手培养留学回国人员华中理工大学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华中理工大学崛起年轻博导群华中理工大学缘何形成院士群同济医大用政策稳定教师队伍母爱情游子心——同济医科大学关心扶植留学生同济医大博士生导师数居全国医药高校第三同济医大崛起中青年科技人才群第三章 科技与人文相融合校园播种者——记全国十佳“校长杯”获得者黄树槐人文精神与现代科技对话——记华中理工大学的人文教育建立宽口径培养模式——访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华中理工大学创造良好校园成才环境华中理工大学:英雄出少年华中理工大学改革研究生教育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华中理工大学建立四位一体资助机制华中理工大学建成一批现代化教学实验基地华中理工大学宽口径育人探新路“学在华工”不虚传华中理工大学校园响起万千和声华中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系列化医科大学必须更重“德”——访同济医科大学新任党委书记黄光英同济医大为“老少边穷”地区培养医学人才同济医大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优秀硕士生免试提前攻博同济医大教学改革形成特色同济医大本科生“享有”导师同济医大七年制教育办出特色武汉城建学院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武汉城建学院毕业生以国家需要为志愿城建学院学生传递着一根“爱心接力棒”武汉城建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特色第四章 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华中理工大学并行计算研究走在全国前列激光“学会”绘图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技术进步……下篇 开放式发展之路(2000年——2008年)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向综合性大学转变  编者按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猖獗的年月,华中工学院党委的负责同志,仍然重视培养人才的工作,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积极性。“四人帮”一粉碎,这所学校迅速医治创伤,落实政策,培养师资,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后勤工作。各个方面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兴旺发达的可喜景象。从今天起,我们将连续发表本报记者在该院的访问记,介绍这所学校的办学情况。  他们在这里是主力军  ——华中工学院访问记之一  1978年6月30 日下午,党的生日前夕,华中工学院体育馆里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电力系副教授邹锐走上讲台,抹了抹湿润的眼睛,以颤抖的声音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  邹锐194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等学校任教。几十年中,他始终如一地勤勤恳恳工作,教学效果良好。他热爱党,想加入党为人民多做些贡献,但是以往的岁月中,他的现实表现无法弥补“先天的不足”。他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申请书一次又一次地写,结果却是石沉大海。有人惋惜地说:“你还是当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媒体视野中的华中科技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